谢文冬
目的:探讨改良间隔性加压法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明确的269例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的患者进行改良间隔加压法子宫输卵管治疗性造影。结果:114例输卵管完全阻塞的有87例完全畅通,155例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121例完全通畅,27例输卵管仍完全阻塞,34例输卵管通而不畅。结论: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阻塞再通性治疗作用不明确;改良间隔加压法子宫输卵管治疗性造影,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明显的再通治疗作用。
作者:郭俊;涂序嫣;刘如天;钟新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微创泌尿外科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迅猛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现已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上尿路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国外已普遍开展 PCNL 治疗小儿复杂性肾结石[1]。我们自2000年10月始,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149例,效果良好。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尽快恢复,现将我们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苹;许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三炭方治疗围绝经期肾阴虚型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辨证为肾阴虚型5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29例(对照组)和自拟三炭方联合止血药治疗组29例(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自拟三炭方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满意,有较多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影响。方法:81例脑卒中患者被分成舍曲林+多奈哌齐治疗组(25例)、舍曲林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3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况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 指数评定,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 HAMD、MMSE、NIHSS、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4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及舍曲林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0.05);治疗8周3组 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8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及舍曲林组 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0.001,<0.05)。治疗8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及舍曲林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0.01,<0.05)。治疗8周舍曲林+多奈哌齐组 Barthel 评分高于舍曲林组及对照组(<0.05,<0.001),舍曲林组 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合使用舍曲林与多奈哌齐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病后功能恢复。
作者:张明兴;黄旭明;石艺华;李可一;杨杏萍;林恒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促进患儿术后痊愈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采取扁桃体摘除术和(或)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48例儿童鼾症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儿童鼾症患儿在围手术期给予多种综合护理措施后,打鼾症状全部消失,未出现打鼾症状复发、术中术后出血、手术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儿童鼾症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儿术后更快痊愈。
作者:陈利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底视盘和黄斑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3例(43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通过 OCT 观察到的视盘和黄斑区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超声乳化术前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为(95.07±9.731)μm,术后1周厚度为(99.44±8.606)μm ,术后1个月厚度为(101.28±8.825)μm,Phaco 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视盘周围平均 RNFL 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超声乳化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为(246.47±8.072)μm,术后1周 CST 为(249.09±6.059)μm ,术后1个月 CST 为(252.77±9.201)μm,Phaco 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 CS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 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增加。OCT 是观察眼底视盘和黄斑区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黄菁;王懿;周欣;王丽波;吴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未足月胎膜早破主要病因及正确处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孕28 O 33+6周,34 O 36+6周两组进行新生儿情况对比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多胎,羊水过多、胎位异常等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且孕周越小,新生儿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结论: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过程中要充分估计期待治疗或立即终止妊娠的利弊,积极治疗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倪息兰;曾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随访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口服加味二仙颗粒,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采用VAS 评分、骨密度(BMD)、骨转换标记物:BALP、DPD/ Cr、BGP 、CTX-Ⅰ及疗效评定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在治疗后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 VAS 评分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明显,BMD 在治疗后48周才出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 BALP、DPD/ Cr、BGP 、CTX-Ⅰ值出现明显下降,但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别不明显,治疗72周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85.7%,对照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二仙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用于治疗监测时,骨转换标志物改变较骨密度改变出现更早。
作者:吴峰;蔡立雄;陈健荣;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bevacizumab 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植骨气囊动物模型,分别在 bevacizumab 低剂量组(C 组)和 bevacizumab 高剂量组(D 组)小鼠气囊内隔天注入0.2 mL 25μg·mL -1和250μg·mL -1 Bevacizumab 溶液,空白对照组(A 组)和阳性对照组(B 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取代,2周后观察囊壁炎症反应及骨溶解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囊壁红肿及血管增生明显重于空白对照组,不同剂量 bevacizumab 组(C、D 组)囊壁红肿及血管增生轻于阳性对照组。HE 染色显示不同剂量 bevacizumab 组囊壁厚度、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05),并随浓度增加而降低(<0.05),骨片边缘骨破坏也轻于阳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 ELISA 显示不同剂量 bevacizumab 组炎性因子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05)。结论:局部注射 Bevacizumab 可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及骨溶解。
作者:赖笑雨;钟艳春;高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肾损伤的保护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孕兔制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均游离双侧股动脉,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RIP 组)(每组8只)。S 组:游离双侧股动脉后无失血及输血;IR:孕兔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40 mmHg 维持180 min 后,1 h 内匀速回输全部血液,使孕兔血压维持在 MAP 稳定在80 mmHg 之上并平稳24 h;LRIP 组:在急性失血性休克180 min 后,给予夹闭双侧股动脉缺血30 s 再灌注30 s 共10次后(即缺血后处理),再输血复苏至24 h。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0 h、8 h、16 h、24 h)血清 TNF-α、IL-10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RT-PCR 法检测肾组织内 TNF-α、IL-10及 iNOS mRNA 的表达;HE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1)与 I/ R 组相比,LRIP 组不同时点 Cr、BUN 浓度降低,血清 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肾组织 NF-κB 表达减少(均<0.05);(2)与 S 组比较,肾内 TNF-α、IL-10、iNOS mRNA 在 I/ R 组、LRIP 组表达均上调(<0.05或<0.01),与I/ R 组相比,肾内 TNF-α、iNOS mRNA 表达在 LRIP 组下调,IL-10 mRNA 表达上调(<0.05);(3)S 组肾脏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I/ R 组肾小管可见明显玻璃样改变和坏死,肾小管略扩张,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LRIP 组肾脏组织结构正常,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对完整,水肿减轻。结论:重复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 的肢体后处理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 NF-κB 转录、减少 iNOS mRNA的表达、改善肾内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嵩山;吴明;曾晶晶;李明利;吴乐锋;冯永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的肾结石114例患者按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成 A 组(综合护理干预组,54例)和 B 组(规范常规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尿情况,切口护理情况以及引流管道的护理情况。结果:A 组术后有49例未出现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明显肉眼血尿,2例出现留置导尿管堵塞或折叠,1例出现切口敷料脱落;B 组术后有46例未出现并发症,有6例术后出现明显肉眼血尿,5例出现留置导尿管堵塞或折叠,3例出现切口敷料脱落。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百分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肾结石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较好防止术后并发症和意外发生,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
作者:郑素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低温等离子刀是一种用于软组织手术的新技术,是利用低温等离子具有超低温(40 O 70℃),止血功能强,无辐射的特点,对肥大的扁桃体进行切割,完整摘除病变扁桃体,达到治愈扁桃体炎的目的[1]。我科从2012年以来将其用于扁桃体的切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文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长效抗菌材料与 TDP 仪联合治疗腹泻后肛周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住院收治腹泻后肛周皮肤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皮损部位予以0.5%碘伏和红霉素软膏外涂,观察组采用局部喷洒长效抗菌材料与 TDP 治疗仪照射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缩短(均<0.05)。结论:长效抗菌材料与 TDP 仪联合治疗腹泻后患者肛周皮肤损伤效果明显,能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君玉;欧阳灿晖;徐忠军;杨洁洁;黄才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措施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足下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防足下垂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足下垂发生率33.3%,实验组8.3%,实验组足下垂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足下垂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见安;张妙华;李静晶;许梅莲;香映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狼疮活动指数的相关性,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及狼疮活动指数量表,于2012年6月1日 O 2013年5月31日对就诊于东莞康华医院内分泌及风湿免疫中心的46例15 O 58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狼疮活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狼疮活动指数总分与躯体化(=-3.476,=0.001<0.05)、退缩(=-2.494,=0.017<0.05)分别呈显著负相关,与假性利他(=2.336,=0.024<0.05)、压抑(=2.036,=0.048<0.05)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群躯体化、退缩、假性利他和压抑机制对其狼疮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和病情的稳定与控制。
作者:钟欣;张亚萍;何淑蓉;吴系美;谭树聪;杨凤池;翁其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剂量 CTX 20 mg·kg -1·d -1连用4天,联合 CSA +雄激素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 CSA +雄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16例有效,总有效率80.0%;对照组10例有效,总有效率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环磷酰胺治疗组的轻微不良反应稍多于对照组,但治疗相关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 CSA +雄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明显优于 CSA +雄激素,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懿建;张立群;曾俊权;方木水;万通;郑永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妈咪爱改善配方奶粉喂养小婴儿大便性状的效果。方法:122例30 O 60天小婴儿,其大便性状为 Bristol 3型大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妈咪爱口服,对照组增加温开水摄入量;分别第3天及第6天记录小婴儿大便性状。结果:第3天观察组大便性状改善发生率为70.96%,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第6天观察组大便性状改善发生率为90.32%,对照组为1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加服妈咪爱能改善配方奶粉喂养小婴儿的大便性状;可减少或预防小婴儿便秘的发生。
作者:康纪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染料木素是从大豆、三叶草、葛根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异黄酮化合物,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能与雌激素胞膜及胞内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如抗肿瘤、神经保护、调节骨代谢与脂代谢、抗肝纤维化、心血管保护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染料木素在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麻海娟;曹性玲;黄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 O 2013年6月期间,门诊部收治的需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磁性附着体对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处理。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研究义齿修复的效果。结果:在使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后1个月及修复后3个月内,患者的义齿固位力以及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对比存在显著差异,<0.05。修复后1个月与修复3个月内对比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具有确切效果,可确保患者修复义齿的固位力,改善咀嚼效率,且远期效果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方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的蛋白酶9(Caspase-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方法研究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3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其肿物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 Caspase-9的表达水平,观察评估 Caspase-9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 Caspase-9的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0.05),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明显低度表达(<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不相关(>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明显负相关(<0.01)。结论:Caspase-9低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化显著相关,该指标有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其可能成为潜在乳腺肿瘤标志物,并成为治疗的靶点。
作者:韦兴中;陈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