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钟冠南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 感染病原学,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盐田区在我市疾控中心的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病毒分离,并检测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学。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病原学进行检查,其中阳性的患者有40例,总阳性率为26.67%,在对单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显示合胞病毒的患者有12例,占比例为30.00%,甲3型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0例,占有的比例为25.00%,乙型流感病毒的患者为7例,占有比例为17.50%,副流感病毒I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腺病毒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混合感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例,占有的比例为2.50%。结论: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榛子叶鞣质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榛子叶中鞣质成分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榛子叶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胃癌细胞系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榛子叶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胃癌细胞系7901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榛子叶中的鞣质成分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

    作者:刘畅;金哲雄;孙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同步放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同步放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合适患者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在后续治疗中研究组给予患者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关注患者的肿瘤病灶的变化,癌痛以及咯血等症状的发生,并关注治疗带来不良反应予以解决。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在肿瘤病灶的变化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止痛、咯血两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同步放化疗期间所有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显著下降,在后续治疗中研究组在Karnofsky评分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在止痛、咯血以及提高Karnofsky评分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姑息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坤;吴小进;董海北;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孕妇孕期用药安全问题

    孕妇孕期用药应引起非常重视,因为孕妇一旦用药后,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孕妇自身一个人,而是会通过母体的分泌影响到胚胎的发育和成长。本文将就孕妇孕期用药安全问题作分析阐述,提出建议。

    作者:徐国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及其表征研究

    目的:对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制备的研究以及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方法:先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后,再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前体。采用电势测定仪、HPLC等方法对该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稳定性、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等来展开系统的检查。结果: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7.9±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6)mV,包封率可达89.4%;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4%以上。结论:采用长循环热敏来制备的白藜芦醇前体脂质体含量与包封率检查方法准确、快速、简单且方法简便易行。载药量大,包封率好,工艺比较稳定。本实验可为新型白藜芦醇静脉注射用热敏脂质体的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刘平平;李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灌注指导下9h内急性脑梗死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指导下9h内急性脑梗死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CT灌注显示发病时间9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CT灌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管再通、颅内出血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两组神经功能缺失(NHI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4.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好”比例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有效的对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促进社区精神病人康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社区精神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2010—2012年选择本市各社区精神病患者12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进入社区后维持基本的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患者进入社区后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劳动干预、家庭护理、应急处理等社区综合康复管理,管理前及管理1年后采用临床印象总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价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且随访记录管理期间患者复发及肇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GI-S、PSP基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观察组CG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GQOLI-74量表各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观察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管理组复发率和肇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能够保证治疗康复的连续性,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减少复发和肇事情况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展。

    作者:李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从我院急救中心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接收的严重创伤患者中各选取36例,观测两个阶段,急救抢救室停留时间、预后情况。结果:实施前,急救抢救室停留时间为(23.1±17.4)min,24例成功治愈,12例死亡,成功率为66.67%;实施后,急救抢救室停留时间为(16.3±13.6)min,30例成功治愈,6例死亡,成功率为83.33%。结论:在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抢救中,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利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的测定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T2DM合并AMI的患者136例为观察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136例患者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68例。另选取100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给药前后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内脂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FBG、FIns、Homa-IR、内脂素、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A组与B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除Fins外,治疗B组FBG、Homa-IR、内脂素、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能降低T2DM合并AMI患者内脂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之外,还能改善T2DM合并AMI患者血糖代谢,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便通胶囊中枳实鉴别方法的改进

    目的:枳实鉴别方法的改进。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以辛弗林为鉴别枳实的指标。结果与结论:本方法更为科学,专属性更强,可作为便通胶囊中枳实鉴别方法。

    作者:王健;杨颃;韦小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高职院校的制药类专业学生稳定性--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90后”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实习质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类专业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为例,论述了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文章建议企业方实行合理管理,给予实习生系统化培养;学校方则应在完善实习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

    作者: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栓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讨论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测定治疗前和饮食及运动控制联合口服降糖药1个月后的血小板水平、随机血糖水平和血栓相关指标等,并取同期的健康人62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饮食及运动控制前的TXB2、tPAAg、vWF等血栓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等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饮食及运动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后1个月TXB2、tPAAg、vWF等血栓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等明显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的血小板水平、TXB2、tPAAg、vWF等血栓指标可预测糖尿病的高凝状态的出现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良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老年耐药性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43例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和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研究组痰菌转阴率、空洞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耐药性肺结核具有痰菌转阴率高,空洞改善情况较好,不良反应程度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清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75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疼痛良好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良好率为97.73%,对照组疼痛良好率为64.52%,两组疼痛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6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产科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付运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87例,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29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每天睡前服用20mg、40mg、80mg阿托伐他汀,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不同,甲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有所改善,但不明显;乙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较甲组明显的改善;丙组颈动脉硬化情况较甲组及乙组明显改善,甲、乙两组与丙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效果确切,且随着剂量增加,颈动脉硬化改善更明显,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值得在高危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伟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冻干粉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体疗效及降低血脂及肝功能血清转氨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药物,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世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前后的质量控制分析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临床检验质量得到快速提升。该分析仪具有检验迅速、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等优点,在临床检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检验结果仍受多方面干扰,因此必须加强对全自动生化分析的质量控制,以获得更精准的生化检验结果。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龄心衰在急诊内科中实施应急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在急诊内科工作过程中采用应急治疗方法处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工作,分析其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88例老年心衰患者,对其开展分组处理,其中44例归入对照组,通过常规模式开展治疗,其余44例纳入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外选择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实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9%,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4例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或后遗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治疗无效终死亡的有2例,另外还有2例患者由于过量使用利尿剂引发严重后遗症;试验组治疗后NYHA、LVEE、BNP等临床治疗优于对照组,但是各项指标水平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采用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峰;郑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n=31)。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统计以及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57.3±9.5)min、术中出血量(53.1±11.4)ml、术后引流量(6.8±4.7)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Cobb’s角(4.8±3.4)°、椎体前缘高度(89.7±2.8)%,开放组手术后Cobb’s角(4.9±3.7)°、椎体前缘高度(90.1±3.2)%,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与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鹏飞;周英杰;郑怀亮;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提出了根据《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要求选择合适的章节、知识点,确定教学专题,在教学中实施“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总结了《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应用“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陈婷婷;陈林林;王贺;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针对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提出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意识不高、内部控制制度欠缺、内部控制执行不畅和内部控制监督不力,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和建立内部监督机构。探讨了我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旨在说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期为内部控制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肖音;孙宪臣;镡文泽;石丽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