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30例疗效观察

刘艳辉

关键词:小儿哮喘, 雾化吸入, 复方异丙托溴铵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予以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观察组3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和分析对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手段,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而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51.7%,治疗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来讲,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0例,治疗组患者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通过对比性研究所得,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陈家前;廖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讨论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计生站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慢性附件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两组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7例。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增加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与回访后得知,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病情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针对慢性附件炎病人,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病情复发几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继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含量

    目的: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Inertsil C18分析柱,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乙腈(25:30:18)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2nm,柱温30℃。结果:双氯芬酸钠线性范围为3-30 g·L-1,线性良好(r=0.9998,n=9),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05%。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艳;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冻干粉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体疗效及降低血脂及肝功能血清转氨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药物,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世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二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在梅毒诊断中寻求准确,快速,方便的检验技术。方法: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UST和TPP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可提高梅毒的检出率,且对既往感染和现在感染有明显的差异,对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有显著意义。

    作者:梁服泉;黄森权;吕志雁;张杰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探索高职院校的制药类专业学生稳定性--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90后”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实习质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类专业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为例,论述了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文章建议企业方实行合理管理,给予实习生系统化培养;学校方则应在完善实习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

    作者: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卵巢畸胎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9)。术中观察组采用缝合止血,对照组为电凝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卵巢早衰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酮(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早衰发生率(3.6%)、术后6个月E2(256±38)、FSH(17.9±2.4)U/L,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LH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剔除术中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影响更小,更利于卵巢手术。

    作者:凌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柴胡疏肝散不同加量对治疗输卵管结扎术下腹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下腹部疼痛临床疗效。方法:利用保健院在2012年6月一2013年10月期间随机收治经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收治患者感到下腹部疼痛的有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经治愈的患者有效率95.0%,对照组经治愈的患者有效率75.0%,2组治愈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下腹部疼痛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很好缓解患者下腹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丘苑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

    药品的开发和生产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场革命。这些药物仅在它们不含杂质的合格生产和在适当量的用药时,才能使药物达到其目的,药品质量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全面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是药物分析学的基本内容。由于药物分析学科发展依赖于分析技术的进步。而为了生产出优质合格的药品,各种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在解决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各种分析技术和相应的分析方法在药品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庆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100 mg/d,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d,均1天1次,连用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天1次,连用6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6,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恶化及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肝功能状况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EG-PLGA包裹的介孔碳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和表征

    目的:利用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改善介孔碳(MCN)的分散性,并以其为载体构建纳米给药系统,探索其生物应用的效果。方法:利用TEM观察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包裹前后MCN的大小和形态变化。稳定性检测用于评估PEG-PLGA包裹的MCN纳米粒(MCNP)的分散性。热效应实验评价MCNP的近红外(NIR)光热转化能力。构建PEG-PLGA包裹的载阿霉素(DOX)的介孔碳给药系统(MCNPD),从Zeta电荷、载药量、释放以及细胞摄取实验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溶液静置24h后,原始MCN几乎完全聚集沉降,而MCNP仍均匀分散;NIR照射后,MCNP表现出很好的热效应;构建的给药系统MCNPD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并且呈pH-依赖释放和NIR-触发释放,同时能够很好地摄取进入细胞。结论:PEG-PLGA包裹以提高MCN分散性的方法简单可行,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MCN递药载体,利于生物应用。

    作者:王凯苑;孟颖;阎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近10年的含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中草药的成分及其筛选模型,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拓展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吕娜;南敏伦;赵昱玮;赫玉芳;赵全成;何忠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DSA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研究DSA与双源CT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心脏病CTA扫描的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在24动态心电图检查中表现出了发作性的或明显的T波倒置的现象,心电图疑似心肌桥。患者首先使用DSA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明显心肌桥(挤牛奶征),使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CTA补充扫描。结果:DSA仅找到3例心肌桥,双源CT确诊了另外96例。结论:双源CT在心肌桥诊断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DSA。

    作者:刘军华;徐振锋;潘志明;潘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徽省206例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分析

    目的:对上市的静脉留置针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探讨静脉留置针引发的不良事件表现、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安徽省药械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的2014年收集到的206例静脉留置针引发的不良事件报告及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发生的普遍规律和一般特点。结果:在206份不良事件报告中,护士为主要上报人员,占88.8%;其次是医师;性别上没有差异;在年龄上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大,占51.0%,其次是老年人;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多出现24小时之内和三天以上;不良事件主要临床表现是皮下红肿和增加疼痛,分别占36.7%和27.2%;初步原因分析是产品质量问题和穿刺技能。结论:加强日常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医护技能,严密观察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应用。

    作者:梁健健;良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阶段目标培训法在儿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与应用

    探讨儿科专科护士培训方法与实践,培训方式为分阶段定目标培训,提高了儿科专科护士的人文素质和护理技能,保证了医护协同发展。

    作者:宫丽萍;彭静;任继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87例,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29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每天睡前服用20mg、40mg、80mg阿托伐他汀,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不同,甲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有所改善,但不明显;乙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较甲组明显的改善;丙组颈动脉硬化情况较甲组及乙组明显改善,甲、乙两组与丙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效果确切,且随着剂量增加,颈动脉硬化改善更明显,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值得在高危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伟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及其表征研究

    目的:对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制备的研究以及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方法:先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后,再用冷冻干燥法来制备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前体。采用电势测定仪、HPLC等方法对该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稳定性、载药量、电位、释放度等来展开系统的检查。结果: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白藜芦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7.9±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6)mV,包封率可达89.4%;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4%以上。结论:采用长循环热敏来制备的白藜芦醇前体脂质体含量与包封率检查方法准确、快速、简单且方法简便易行。载药量大,包封率好,工艺比较稳定。本实验可为新型白藜芦醇静脉注射用热敏脂质体的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刘平平;李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在治疗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在治疗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患有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产妇,均给予患者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治疗,研究分析手术前后胎儿的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胎儿的存活率。结果:手术后3期以上的存活率为43.75%,4期以下存活率为9.38%,单胎存活率为25.00%,双胎存活率为28.13%,总存活率为53.13%。手术后14d的羊水深度F1、羊水指数F1cm、双顶径F1、头围F1、脐动脉F1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采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治疗可以提高有效改善胎儿的临床指标,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作者:罗小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随机性选择天津市胸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病例,对照分析X线片与双源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影像资料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经X线片诊断结果显示肋骨骨折者42例,可疑骨折10例,骨折总数126处;CT 3D VR诊断结果显示肋骨骨折者59例,可疑骨折者3例,骨折总数187处,CT 3D VR图像显示骨折例数、骨折总数均明显多于X线片结果(P<0.05)。结论:CT 3D VR图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片,可准确定位骨折位置并直观显示骨折部位基本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图像信息支持。

    作者:杨雅朋;张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混合痔疮术后应用自制排气管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自制排气管在痔疮术后改善术后并发症疼痛、腹胀、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混合痔疮患者6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0例(常规手术后自制排气管外包裹凡士林油纱布填塞肛门)和对照组300例(常规手术后凡士林纱布填塞)。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腹胀、尿潴留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P<0.05)、水肿(P<0.05)、腹胀(P<0.01)、尿潴留(P<0.05)四方面都有显著疗效。结论:自制排气管在痔疮手术后使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素美;叶群双;肖丽华;李林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