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护理

卢灵丽

关键词: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孕妇36例,针对性地做好围生期的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和特殊护理,准确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36例孕妇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度过危险期,母婴平安.结论:妊娠患者,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保障母婴的健康.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神经病理性痛发病机制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控制和治疗该疾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经炎症和免疫反应,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学者认为,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邹晓琴;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对比剂的不同参数在肾脏增强扫描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为了更合理使用CT增强对比剂,并为减少增强对比剂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26例,所有病例均为无CT对比剂检查过敏者,并排除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依据增强扫描中CT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注射速率,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l/mL,注射速率5 mL/s组.所有影像数据传至GE Ad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与分析,于横断层面图像上分别选取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左肾静脉,右肾静脉,左肾皮质,右肾皮质,左肾实质,右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根据测量值对上述结构影像强化情况进行观察,比对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在腹部影像增强图像中对肾脏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肾实质强化值(x±s)分别为287.74±49.83,276.24±44.57,141.61 +20.87,136.67±24.50,168.31±25.4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的以上结果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179.71±25.73.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强化值(x±s)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5 mL/s组以上结果为411.83±54.13、405.69±54.03、207.98±37.21、199.32±55.33.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肾脏增强扫描时,浓度不同低流速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单纯腹部脏器增强扫描时选用低浓度对比剂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肾血管成像扫描时,不同注射速度高浓度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腹部血管成像扫描时选用适当高浓度高流速注射方式以提高血管显示的清晰度.

    作者:吴颋;李荣芳;卢绍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单纯脾脏切除术的临床体会(附1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单纯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脾良性占位.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90 ~ 181 min,平均时间为123 min,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为22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17 d,平均为7.6d.手术并发症3例,其中1例左侧腹壁广泛瘀斑,1例术后术野渗血,1例术后发生脾热.结论:熟悉手术适应症和腹腔镜操作技巧,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效果.

    作者:曾祥福;盛瑶环;范琳峰;邓伟;赖剑;曾翔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目的: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白色链霉菌N31-69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碳源、氮源、无机盐为主要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确定佳碳源和佳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佳发酵培养基.结果: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份(%):葡萄糖3,(NH4)2SO40.7,K2 HPO4 0.08,KH2 PO4 0.17,MgSO4·7H2O 0.07,ZnSO4·7H2O 0.012,FeSO4·7H2O 0.003,酵母浸出粉0.7.N31-69菌株在佳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1.519 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8.0%.结论:今后在发酵罐上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提高产量,为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作者:孙湘婷;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眼肌锥间隙内占位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眼肌锥间隙解剖及对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单侧肌锥间隙内占位28例患者,临床症状突眼、伴或不伴视力下降,进行眼眶MSCT容积扫描,进行标准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其中18例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CT扫描三维后处理能更好显示病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多方位显示病变特征;海绵状血管瘤12例,炎性假瘤8例,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胶质质瘤1例,神经鞘瘤3例,转移瘤1例.结论: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可以很好揭示肌锥间隙影像解剖,多方位观察占位的位置、特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更准确诊断其组织来源,对确定手术路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兆生;余钟建;张守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特点与冠脉造影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31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34例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脉多支病变者多见(81.64%),右冠状动脉受累较男性多见;糖尿病是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易患因素.结论: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重,糖尿病是导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39例患者经锁骨下入路无注气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3例.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年,局部肿物无复发,切口较小且隐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颈部不遗留手术疤痕,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黄章模;杨田福;邱华明;邹大和;梁华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传统医学对针灸、穴位与免疫关系的认识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而达到增强人体“正气”和“扶正祛邪”之功效;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在于扶正固本,取穴重点在于与免疫相关的强壮要穴;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弘扬针灸疗法,本文就祖国医学对针灸与穴位、免疫关系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黄诚;张志花;韩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SMI)的疗效.方法:SMI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阿司匹林等治疗,实验组用阿司匹林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动态心电图(DCG),记录每次SMI发作的高心率(HMIT)和低心率(LMIT),及每次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Tmi)、ST段大位移(STm)和缺血次数(IN),并计算MIT变异性(Ⅳ).结果:治疗后两组STm、Tmi、IN、TIB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用药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MIT、LMIT均较用药前提高,而Ⅳ较前降低,实验组改变较为显著(P<0.05).组间比较:Ⅳ在用药后两组比较无差异性,而Tmi、TIB在实验组改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使用后减少了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提高了心肌缺血阈、降低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冠心病SMI的目的.

    作者:李葵香;冯应君;温景艳;张建勇;唐志英;吴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45例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5例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本组45例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卵巢过激综合征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林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冠脉造影正常出现右冠向左冠侧枝循环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劳力性胸闷、呼吸困难、乏力3年,加重半月于2010年8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20/75 mmHg,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外2 cm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扪及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2次/min,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心尖部闻及中度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超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中度),二尖瓣狭窄(中度),左房室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正常.拟行外科换瓣术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见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明显钙化影,左冠造影提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走行分布正常,未见钙化和狭窄,血流TIMI 3级(见图1、图2),左主干血压95/65(81 mmHg);右冠造影提示:走行及分支正常,未见钙化和狭窄,血流TIMI 3级(见图3),右冠开口血压130/80(102mmHg),但见右冠远段向前降支远段的侧枝循环,前降支远段及其分支清楚显影,达rantropⅡ级血流;重新分析左冠造影资料,未见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

    作者:谢东阳;刘海荣;谢东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制简易饮水管在高位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饮水管在高位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6例高位截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对照组患者饮水由陪护家属或护士协助完成.实验组患者有饮水需求时,使用自制简易饮水管自行完成饮水过程.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采用自制简易饮水管能自行饮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才能完成饮水过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制简易饮水管作为一种饮水辅助器具,能帮助高位截瘫患者自行完成饮水过程,省时、方便.减轻了陪护家属和护士的工作量,也便于统计患者的饮水量.其取材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志红;吴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切口治疗伸直装置粘连

    伸膝装置粘连常为股骨干和膝部骨折并发症.以往采用开放股四头肌成形术,手术创伤大,现较少应用;近年来膝关节镜下松解的报道较多,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医生也需经过专业培训.我院自2005年8月以来采用髌上小切口治疗伸直装置粘连15例,经过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5 ~ 45岁.股骨干骨折2例,髌骨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股骨髁部骨折6例,受伤到手术时间6 ~ 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平均30°(10° ~60.).1.2手术方法腰硬外麻或硬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驱血,气囊止血带止血.自髌骨上缘2 cm向大腿近侧作一纵形长约3 ~5 cm正中切口.显露股四头肌,分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锐性或钝性分离髌上囊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的粘连,组织剪松解髌股关节及膝关节腔内粘连,适当用力反复屈膝,常可听到关节内粘连带撕裂声,如有骨性阻挡,清除骨性阻挡,如屈膝不能达90°,则用组织剪潜行剪开髌骨外侧支持带,屈膝了解影响屈膝的因素,据情况松解股外侧肌,股内侧肌与股骨粘连,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止点区粘连,有时需要切开髌骨内侧支持带,极少需要部分横断屈膝时紧张腹直肌,将股骨抬起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大于100°,用力屈膝大于或等于120°,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皮肤,大棉垫加压包扎,松止血带.

    作者:陈彦震;赖晓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 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肖翠华;温庆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1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观察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8.57±9.86)月,长为63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但仍需不断改进,并应缩小适应证.

    作者:黄其鹏;方卫东;陈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置换液配方调整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时置换液配方的调整.方法:在血滤器前串联一个血液灌流器,比较串联前后患者血糖及血钙水平变化.结果:串联后,血糖及血钙水平较串联前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时置换液配方必须增加钙浓度,并由静脉输液中补充葡萄糖.

    作者: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单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单切口治疗1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现对这些病历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4%.结论:采用单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损伤小,小腿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率低,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三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曲美布汀、黛力新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曲美布汀、黛力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曲美布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53例中显效4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51例中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了头晕、困倦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且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联合中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中药联合常规治疗在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24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MTX+中药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 M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住院时间、使用MTX次数,阴道流血量、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10例,失败2例,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效7例,失败5例,并发症3例(子宫穿孔1例,宫腔感染1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使用MTX次数,阴道流血量、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MTX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钟清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开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分析开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15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吻合口漏3例行近端结肠造瘘术,6例行冲洗引流保守治疗.1例左侧输尿管损伤后行一期输尿管吻合术,内留置双J管,术后1月膀胱镜拔除.造口肠管出血2例,经局部结扎止血.吻合狭窄2例于术后4月行狭窄肠管切除.出现并发症的15例病例中,除1例呕吐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