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张卫红

关键词:药师, 临床, 合理用药
摘要: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临床药师按照自己的职责,严把药品的购入、保管、调剂关及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药品。药师依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向患者详细的说明药品的具体使用方法,提供耐心细致的药学服务。同时向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品的各种信息,使之能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经济状况更好的选择药物。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实践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院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这势必对医院护理人员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挑战与要求。在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实践中,护士经常通过评判性思维做出关于患者护理的各种决定,而且,这些决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1]。本文主要从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展望等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陈贤;王爱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采用胸腺肽a-1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采用胸腺肽a-1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来我院肿瘤科就诊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患者作对照组,给予单一化疗治疗,另选取61例作观察组,在单一化疗的基础上辅以胸腺肽a-1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3+、CD3+CD4+、CD3+CD8+、CD4+/CD8+、NK细胞五项指标值变化情况以及KPS评分、体征改善情况、肿瘤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测定可知,胸腺肽a-1化疗在治疗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提升其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外周血象,可继续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中。

    作者:张进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ICU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平均时间为(24.36±4.72)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6.48±4.32)d,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林丽芳;林益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7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多巴胺、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4例心梗后左心衰患者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巴胺、硝普钠联合治疗,选择我院同期接受治疗的74例心梗后左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71/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2%(55/74),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标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梗后左心衰患者多巴胺、硝普钠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应当联合应用。

    作者:陈三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新治疗剂开发应用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有大约3亿2900万。换句话说全世界有百分之五的人患有此病。2012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当于当年全世界所有死亡的6%。现在是美国第三大死因,在2010年有134676人死亡。而超过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预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将从2002年全球的第5大死因上升到2030年全球的第三大死因[2]。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总结探讨孕妇GBS(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9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以阴道及肛拭子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GBS情况,并对比分析GBS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GBS阳性率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25.0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0.00%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GBS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一种高危因素,GBS感染后会使得胎儿窘迫、感染及产褥感染等发生率明显升高。

    作者:洪桂珍;杨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SERVQUAL的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服务质量、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和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统计分析,构建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广东省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评价,从而验证本文提出的“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可行性。

    作者:吴海侠;左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分娩结局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分娩结局。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365例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并分娩的产妇按照高龄、血清筛查高风险、超声软指标阳性及产妇配偶双方不良病史及孕史四种不同指征分组,分析探讨各组产妇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比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检出率与分娩后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差异情况。结果:经介入性诊断后,超声软指标阳性指征胎儿异常核型的检出率(3.33%)与高龄产妇、血清筛查高风险及产妇配偶双方不良病史及孕史三组(5.49%、4.60%、2.06%)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应用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11%,分娩后,直接对胎儿进行核型检查,异常核型发生率为3.84%,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妇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准确判断胎儿的异常核型发生情况,对异常胎儿及早采取治疗及处理方案,切实得为异常核型胎儿家长提供意见,可行性高,应该在妇女产前筛查方面大量应用。

    作者:闫井香;徐婉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整体护理经验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整体护理。方法:对67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人,实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的整体护理。结果:67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穿刺孔出血,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于术后6-7d出院。结论:做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人整体护理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病人康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美荣;唐慧;周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方法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感觉舒适度、患者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3±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24±4.6)天,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患者感觉舒适度、患者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招少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曲伏前列素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摘除患者40例为研究的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0例作为参考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前房深度和术后眼内压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此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青光眼疗效更加确切,且安全可靠。短时间内的日间眼压下降前者比后者更明显,替换用药后结膜充血发生率二者均较低。

    作者:许丹;姚丽莉;唐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49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在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8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7%,无一例复发,住院时间短、花费少,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55%,复发率为12.24%,住院时间长、花费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显著,止血效果较强,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资金,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

    作者:熊朝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制药工艺中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开发应用新进展

    世界制药景观正在以快速的步伐改变。世界各地生产能力的增加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的不断增加导致了更高的生产速度。严格的安全法规和指南的目的是优化和监测制药生产工艺,为了减少产品召回的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免受污染的药品。合格的检验系统对药品的质量保障是重要的。

    作者:包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患者的麻醉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患者麻醉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需择期进行手术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使用异在A组基础上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使用后麻醉情况,麻醉后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其手术期间各项指标较A组患者指标更加平稳(P<0.05)。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其手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指标均显著优于使用丙泊酚、氯胺酮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并可稳定循环,呼吸影响较小,术后苏醒速度快,副作用小,能提高麻醉安全性。

    作者:刘海军;粟玉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对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方法,观察健康教育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8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人数34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性的产前护理措施,对健康教育组产妇在产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长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健康教育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各产程的时间更短,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加快产程,提高新生儿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力度。

    作者:张继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顺德地区2300例妊娠妇女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妊娠期妇女临床心电图改变及心电图分布异常情况。方法:对顺德地区2300例妊娠妇女早、中、晚各期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孕妇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P<0.05),高龄组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产妇早期、中期、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孕妇较非妊娠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高龄组较低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孕龄越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越高。在临床筛查中可通过常规心电图诊断出孕妇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利于对孕妇进行及时监护、指导和治疗。

    作者:邓毅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2例中药熏洗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注射玻璃酸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半年后比较两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总有效率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肿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相关功能改善评分也远远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24%、80.95%,可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显著疗效,不易复发,有极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相如;邹文衢;阳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时间4-11天,平均8.10天,70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经过3~11天的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于7.21± ;1.65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10.63±4.50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9.76±3.79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于11.85±3.29mmol/L,睡前血糖控制于10.48±2.24mmol/L。有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予进食及静推葡萄糖后症状均可迅速缓解。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安置胰岛素泵前中后期的护理对保证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忠红;李树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脑出血患者100例。研究组50例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理评分等指标。结果:生理状况评分显示护理前均处于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状态,护理后研究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显示研究组整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恢复速度,调整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

    作者:程燕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利用多功能提取罐回收药渣中残留的乙醇

    目的:回收药渣中残留的乙醇,提高乙醇回收率,降低产品成本;方法:药材提取完成药液打入药液储罐后,通过提取罐底部向罐内通入饱和蒸汽,把药渣中残留的乙醇蒸发变成气态,在通过提取罐上的冷凝器降温成液体回收;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回收药渣中残留乙醇,使得乙醇回收率增加20%多,整体回收率达到95%以上;结论:上述方法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点差异来分离的,这种方法即节省能源,提高乙醇回收率,操作又简单,降低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在中药提取行业广泛推广。

    作者:黄振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