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药物配制不当所致用药质量问题分析

何文;蒲海翔

关键词:静脉药物, 配制, 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因静脉用药配制不当所致的药品质量问题.方法:收集、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出现不溶性微粒、药物间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不当、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影响.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存在操作不规范、配伍不合理等现象,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结论:静脉药物配制应多方面把握过程中的细节,保证静脉用药质量.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研究

    高压氧医学应用临床以来取得了效好的疗效,特别是在临床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疗效显著,如空气栓塞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休克、气性坏疽、减压病、窒息、心脑复苏后脑功能障碍、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突发性耳聋、断肢(指)再植术、急性颅脑损伤等.现就其在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的临床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钟江;伍国华;李金玉;邱洁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认知能力的效果.方法:将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入院后48 h内对患者陪护亲属进行SDS、SAS测试,对照组由主管护师2次/周60 min进行健康教育集体讲座.观察组一对一针对性健康教育,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由主管护师每天25 min对患者陪护亲属进行认知教育.观察记录患者自杀、外走、伤人、毁物行为;并于出院前1d对陪护亲属进行疾病认知调查和SDS、SAS测试,半年内随访.结果:入院48 h内两组SDS、SAS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SDS、SAS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对疾病的概念、疾病的治疗、疾病的转归、疾病的预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自杀、外走、伤人、毁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定期复查、坚持服药、生活自理、疾病复发、与家人关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陪护亲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对患者的监护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维护了患者长期疗效.

    作者:黄萍;陈龙梅;罗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反复头痛、头昏伴呕吐3月余于2011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昏迷、抽搐,可自行缓解,当时未治疗,后患者感症状逐渐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额部占位性病变,现来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体格检查:T 37℃,P 89次/min,R20次/min,BP 120/83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偏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自如.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分析:WBC 12.0×109/L,RBC 5.61×1012/L,HGB 97.0 g/L,LYMPH% 16.00%,NEUT 8.40×109/L,MCV75.00 fL,MCH 21.90 pg,MCHC 292.00 g/L.血脂:TG 2.23mmol/L,VDLC 0.63 mmol/L.

    作者:肖海;李保林;杨庆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泪道挂线加MMC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分析泪道挂线加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64只慢性溢泪溢脓患者进行泪道挂线加丝裂霉素治疗.结果:64眼中2例线条断离而末重新挂线,62例坚持挂线3个月.拔线后3个月再随访无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62跟,有溢泪溢脓2眼(其中冲洗阻塞1眼,狭窄1眼),复发2眼再次用同样方法治愈.结论:患者溢泪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尤其2%丝裂霉素(CCM)液冲洗的使用,使术后复发率降低.CCM的使用能有效抑制管道上皮细胞增生,减少术后肉芽瘢痕的形成.

    作者:祝东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JAKs-STATs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尤其是心脏移植后,出现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研究心肌缺血及心脏再灌注损伤机制和心肌保护是当今诸多学者研究追踪的热点.各种原因的心肌缺血均会伴随大量活性氧的增多,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L-6、IL-8、IL-18等)、核转录因子(NF-κB)等的释放,激活炎症信号通路的开放,影响包括抑制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等的表达,激活多种凋亡酶,启动细胞凋亡的发生[1],其中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Wansducer and activatior oftranscri -ption,JAK-STAT)途径越来越多的被证明是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引起凋亡信号通路的关键所在[2-3].

    作者:余俊键;江柏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可调式多功能上肢牵引架在肩关节镜及肱骨近端骨折术中的应用

    牵引技术是骨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广的常见方法,作者自行研制了可调式多功能上肢牵引架,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于36例患者术中,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例,肩关节镜探查术5例,牵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莹;钟琼芳;谢春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的营养干预及护理

    目的:探索营养干预对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的代谢影响.方法:针对代谢紊乱实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寻找良好的护理模式.结果:患者总脂肪量增加,护理重点是营养干预、运动疗法、心理护理.结论:营养干预和护理可控制血糖、减少脂肪萎缩性糖尿病并发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周晓容;刘鹏举;唐琴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难治性甲亢42例疗效观察

    目的:为寻找一种更加经济、方便及有效的难治性甲亢治疗手段.方法: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难治性甲亢组22例(甲组)与单用甲巯咪唑治疗组20例(乙组)比较,疗效优异.结果:甲亢临床控制时间(周)甲组为(5.10±1.52),乙组为(8.68±3.72) (P <0.001).甲组中明显突眼症状的12例均好转,乙组中11例中6例好转且时间延长.FT3、FT4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周)甲组为(4.61±1.23),乙组为(7.35±2.28)(P<0.001).治疗后8~10个月甲巯咪唑口服剂量(mg/d)甲组为(4.85±1.03),乙组为(11.63±1.96)(P<0.001).甲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乙组药疹2例,白细胞减少数2例.结论: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联合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特别是复杂难治性甲亢,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胡建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组织多普勒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乳头肌收缩运动与左室流出道梗阻关系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乳头肌收缩运动与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关系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对23例HCM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组者左室乳头肌电-机械收缩时间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LVOT梗阻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VSA、VSP相比,HCM患者VSA、Vsp明显减小;与正常组TQ-SA、TQ-SP和Inter-△TQ-S比较,HCM患者TQ-SA、TQ-SP和Inter-△TQ-S明显延长(P均<0.01):HCM组VSA、YSA、TQ-SA、TQ-SP和Inter-△TQ-S与LVOT压差(△P)均具有良好相关性,其中,Inter-△TQ-S与△P的相关性好(P<0.01).结论:左室乳头肌电-机械收缩运动不同步是HCM患者LVOT梗阻的主要机制,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作用形成LVOT梗阻的结果.

    作者:游宇光;葛贻珑;肖文胜;曾庆新;宋建明;任苓;陈卫华;叶军;卢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制新型病号服在临床的设计与应用

    外科患者术后及各科危重症患者入住ICU时,身上不同部位往往放置有许多引流管,再加上此类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生命特征监测,对那些危急患者生命现象能够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1],因此,患者身上会有许多的导联线、测压管及引流管.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再加上ICU环境相对封闭,环境温度相对稳定,为了观察引流也为了更好的方便监护患者,在ICU的患者许多都不穿病号服,即便穿也因为管道多而不能对其全身覆盖,然而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减少患者躯体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这是患者的基本需要[2].有时会遭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而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也为了对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病号服,自2010年8月设计完成后,经过临床应用至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脉药物配制不当所致用药质量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因静脉用药配制不当所致的药品质量问题.方法:收集、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出现不溶性微粒、药物间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不当、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影响.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存在操作不规范、配伍不合理等现象,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结论:静脉药物配制应多方面把握过程中的细节,保证静脉用药质量.

    作者:何文;蒲海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口腔正畸患者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我形象完美的不断追求,口腔正畸患者越来越多.在正畸过程中,除需要医生精湛的技术、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三者密切配合,才能使正畸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素娟;张小梅;吴光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胆管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附7例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行RECP检查,对胆漏患者行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有胆总管结石者,行EST后将结石取出.结果:7例患者均明确胆漏的部位和性质,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取出;所有患者经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1~6月无胆漏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疑有胆漏者尽早行RECP检查;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廖跃光;谢军;钟宝元;谢志军;江萌;黄才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治疗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加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两组咳嗽症状消失后均停用酮替芬片,治疗组继续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总疗程2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观察咳嗽复发、哮喘转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咳嗽症状复发数、典型哮喘转化率和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蓝希堂;罗寿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腹外疝结扎术、乳腺肿物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的26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药涉及4类19种药物,少数患者使用2种药物或中途更换药物.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254例,占94.78%.术前用药有246例,其中术前30 min用药占56.91%.术后24h内停药52例,占20.47%.结论:预防用药的频率高,选药档次高,存在给药时间不当、联合预防用药、术后用药疗程长等情况.我院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待加强.

    作者:李泽玲;付瑛;肖珊;郭春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减轻PG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用于减轻PG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注射PG,的患者50例,按常规法和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分别在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各肌注PG1次,比较2种方法注射后15 min药液外溢情况及局部疼痛程度.结果: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PG发生药液外溢率为4%,产生疼痛率为10%.使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药液外溢率为16%,产生疼痛率为26%.2种方法在药液外溢和局部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法比较,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轻PG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

    作者:黄丽群;黄菊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罗氏cobase 411电化学发光仪使用体会及常见报警故障处理

    电化学发光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之后的新一代免疫标记测定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双抗夹心原理,将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素亲和素间的反应结合到微粒上,在测量池中,微粒通过磁铁吸附到电极上经清洗电极加电压产生化学发光,光电倍增管将其测定到的发光强度自动对应标准曲线,查出结果,整个检测结果仅18分钟.罗氏Cobase 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公司开发制造的产品,我院于2010年5月引进该仪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我们认为该仪器具有线性范围宽、准确性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笔者将在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及常见报警故障分析处理介绍如下.

    作者:汪兴周;袁招红;刘士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心室重构和功能研究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为目前超声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该技术能提供一个直观立体的心脏解剖结构,对心脏指标进行三维空间上的准确定量,进而了解其形态结构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功能情况等,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开辟了新途径[1-3].该项技术发展迅速,心脏很多领域的研究都有涉及,本文就实时三维超声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和功能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罗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羊水穿刺的护理体会

    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我院于2008年12月开展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方法.羊水穿刺是经羊膜腔抽取一定量羊水进行羊水分析的一种出生前的诊断方法[1].在B超下行羊水穿刺显然变得更加安全、简便.此项技术不仅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严密的观察来配合,才能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我们充分详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以及术后严密观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无1例发生意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做好羊水穿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此项技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现将此项技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翠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苏打水及雷夫诺尔溶液含漱预防甲氨蝶呤致口腔溃疡的效果

    目的:观察苏打水及雷夫诺尔溶液含漱在预防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致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应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46例,使用4%苏打水及1%雷夫诺尔溶液交替含漱,观察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仅为4.35%,溃疡程度仅局限于Ⅱ级.结论: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患者使用4%的苏打水及1%的雷夫诺尔溶液交替含漱,能有效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作者:饶楚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