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清;杨林峰;罗家芳
妊娠晚期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临床罕见合并症,一旦发生将危及胎儿及孕产妇生命.笔者在临床工作遇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晚期宫底部自发性破裂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青;罗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营养干预对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的代谢影响.方法:针对代谢紊乱实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寻找良好的护理模式.结果:患者总脂肪量增加,护理重点是营养干预、运动疗法、心理护理.结论:营养干预和护理可控制血糖、减少脂肪萎缩性糖尿病并发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周晓容;刘鹏举;唐琴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综合ICU气管插管病人并发ICU内肺部感染的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并寻求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ICU住院行气管插管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50例,通过采取深部痰做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感染菌群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6种细菌,其中杆菌4种占66.7%,球菌2种占33.3%.结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制度.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ICU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需要随时监测脏器功能状态.而因为病情危重、接受器官支持治疗、留置各种管道等因素,很多患者离开ICU存在很大风险,不能耐受CT、MRI等检查.床旁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检查,能为诊断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发现可能的致命性因素,为ICU医生所喜爱.不少ICU配备有B超,有的还甚至配备了彩色多普勒、经食道多普勒,为临床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ICU的发展与超声检查技术越来越紧密[1].
作者:许庆林;朱宏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院将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发挥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02例,年龄19 ~40岁,孕周6~8周.将102例受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均要求术前B超检查宫内早孕、白带常规正常、体温正常、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等手术禁忌症者.
作者:熊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对大鼠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缺血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则只手术不缺血.缺血第8天开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来检测其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然后进行灌注固定,经石蜡切片和尼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从而确定全脑缺血模型制作的成功与否.结果: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CA1区约90%神经元死亡,未死亡的神经元散在分布,其形态与正常神经元形态稍异,而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并未发生死亡,说明模型制作成功;在Morris水迷宫测试前4天的训练中,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平均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大鼠所用时间,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游泳速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撤掉平台后,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所走的路程占总路程的比例也明显比假手术组少(P<0.05).说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的空间分辨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降低.结论:缺血性脑损伤使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到损害.
作者:方莹莹;王祎媛;李晓文;孙丽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乙型肝炎早期无合并症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采用保肝、抗炎、抗病毒、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始予甲基强的松龙40 ~6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天后改强的松30 mg,清晨顿服,每日1次,待胆红素消退大于2/3以上时,强的松减量维持,直至胆红素下降到正常2倍左右渐停.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好转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用于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可快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改善肝功能,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作者:曾敬科;刘春文;周观林;杨沛华;叶建敏;姜曼蕾;梁斌;温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激越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常给患者或他人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危险性,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强制治疗.常用治疗方式是强制性肌注氟哌啶醇针剂.而强制肌注方式,患者常拒绝肌注,依从性差,且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等负面影响[1].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控制急性激越症状,目前得到专家的推荐[2].我们将奋乃静合用氯硝两泮口服与肌注氟哌啶醇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崔竹生;吴联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行RECP检查,对胆漏患者行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有胆总管结石者,行EST后将结石取出.结果:7例患者均明确胆漏的部位和性质,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取出;所有患者经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1~6月无胆漏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疑有胆漏者尽早行RECP检查;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廖跃光;谢军;钟宝元;谢志军;江萌;黄才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州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指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早做出干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选取金融系统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中261例(18%)结果完全正常,1 189例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占82%;检出异常结果34种.结论:我市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提倡并重视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给予健康指导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萍;戴龙华;钟久鸫;邱玲;肖芸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27例肺部结节及肿块病变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适应性.方法:对27例肺部肿块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获取材料后送病理检查.结果:27例全部穿刺成功,活检诊断准确26例.27例中8例发生气胸.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非常适用于临床诊断困难的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作者:周建辉;罗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乳头肌收缩运动与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关系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对23例HCM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组者左室乳头肌电-机械收缩时间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LVOT梗阻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VSA、VSP相比,HCM患者VSA、Vsp明显减小;与正常组TQ-SA、TQ-SP和Inter-△TQ-S比较,HCM患者TQ-SA、TQ-SP和Inter-△TQ-S明显延长(P均<0.01):HCM组VSA、YSA、TQ-SA、TQ-SP和Inter-△TQ-S与LVOT压差(△P)均具有良好相关性,其中,Inter-△TQ-S与△P的相关性好(P<0.01).结论:左室乳头肌电-机械收缩运动不同步是HCM患者LVOT梗阻的主要机制,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作用形成LVOT梗阻的结果.
作者:游宇光;葛贻珑;肖文胜;曾庆新;宋建明;任苓;陈卫华;叶军;卢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S180荷瘤鼠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肿瘤药物组,生存实验肿瘤组,生存实验药物组.观察计算小鼠体质量、肿瘤质量及抑瘤率,体视学方法计量肾皮质厚度、肾单位面积中肾小体的个数及肾小体截面直径,小鼠生存质量和生存天数等指标.结果:(1)香菇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并可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2)荷瘤晚期小鼠肾质量、肾皮质厚度、肾小体数密度及肾小体直径均下降,而香菇多糖能改善上述指标.特别是肾皮质厚度和肾小体数密度,用药与未用药比较,其差异有统计意义(前者P<0.01,后者P<0.05).结论:香菇多糖在对抗肿瘤引起的肾脏损害方面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林卡莉;黄丽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尤其是心脏移植后,出现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研究心肌缺血及心脏再灌注损伤机制和心肌保护是当今诸多学者研究追踪的热点.各种原因的心肌缺血均会伴随大量活性氧的增多,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L-6、IL-8、IL-18等)、核转录因子(NF-κB)等的释放,激活炎症信号通路的开放,影响包括抑制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等的表达,激活多种凋亡酶,启动细胞凋亡的发生[1],其中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Wansducer and activatior oftranscri -ption,JAK-STAT)途径越来越多的被证明是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引起凋亡信号通路的关键所在[2-3].
作者:余俊键;江柏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及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小成本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为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为腹腔镜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治疗总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误工费腹腔镜组分别为(71.10±10.58) min、(66.17±16.23) mL、(6.75±0.89)d、(11.12±4.15)d、(5 495.89±539.46)元、(410.18±106.55)元、(512.21±120.61)元,开腹组分别为(86.43±9.55) min、(98.33±11.42) mL、(10.83±0.79)d、(19.81±4.48)d、(4 415.77±467.81)元、(695.20±135.61)元、(1 154.55±376.51)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费用腹腔镜组为(6 418.28±816.71)元,开腹组为(6 265.52±780.26)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成本并不比开腹手术高.
作者:贺婷;刘玲;梁秀红;周建军;谢晓光;戴群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调查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头颅B超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0例早产儿应用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66例早产儿存在颅内出血,胎龄为28~36周;出生体重990~2 500 g.总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为49.5%(99/20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头颅B超对颅内出血的诊断能力强,故定期检查头颅B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后遗症,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钟世冰;陈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在药物流产中辅以热敏点灸法,期望减轻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门诊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妇女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3例.将A组(观察组)在后一天服药后给予热敏点灸法治疗,B组(对照组)不做其他治疗.对药物流产后下腹疼痛程度,出血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减轻药物流产后下腹疼痛程度,减少流产后出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点灸法可减轻药物流产后的下腹疼痛程度,减少流产后的出血时间.具有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优点,适宜在基层推广使用,为临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赖国清;杨林峰;罗家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电化学发光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之后的新一代免疫标记测定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双抗夹心原理,将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素亲和素间的反应结合到微粒上,在测量池中,微粒通过磁铁吸附到电极上经清洗电极加电压产生化学发光,光电倍增管将其测定到的发光强度自动对应标准曲线,查出结果,整个检测结果仅18分钟.罗氏Cobase 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公司开发制造的产品,我院于2010年5月引进该仪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我们认为该仪器具有线性范围宽、准确性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笔者将在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及常见报警故障分析处理介绍如下.
作者:汪兴周;袁招红;刘士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新生鼠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时AQP2表达的改变特点,探讨其在肾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时的病理生理中的意义.方法:选用生后7dSD大鼠行单侧肾结扎,对侧肾无创伤夹闭肾蒂30 min后,松夹恢复肾灌注复制新生鼠模型,复流6h处理,设立仅作假手术处理的对照组.取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和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AQP2的表达.结果:新生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r明显升高,同时肾组织中AQ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对象肾缺血再灌注6h后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同时肾组织中的AQP2的表达下调,其可能与肾IRI代谢紊乱后肾小管产生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有关,同时也说明存在尿浓缩能力的破坏.
作者:蒋丰智;崔其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人一生中发生一次以上的严重腰腿痛,每年人口的15%~20%受到腰痛困扰,1%的人群因腰痛而永久致残.为此投入的医疗保健费用也颇为可观,如英国每年花费约120亿英镑用于诊治腰腿痛[1].在美国,每年约有1 300万人因下腰痛就医,花费约500亿美元.下腰痛是脊柱疾患中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中为常见的症状,我们目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仅占15%[2].尽管大多数下腰痛原因不完全清楚,但腰椎间盘已被认为是下腰痛的主要起源部位.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痛发病率平行增高,提示椎间盘退变可能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3].根据椎间盘退变影像学、组织学及其临床病理联系研究,对椎间盘进行分级,有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和柏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