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相关性研究

章贵莲;谢勤英

关键词:胎膜早破, 支原体, 衣原体, 细菌性阴道病, 绒毛膜羊膜炎
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别对84例住院胎膜早破孕妇及100例正常孕妇进行观察对照,检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UU)培养,衣原体(CT)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羊膜病检观察两组孕妇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UU、CT检测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率明显增高.结论:UU、CT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胎膜早破合并BV感染可增加母儿感染率.羊膜腔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孕周延长绒毛羊膜炎的发病率相应较低,其发病率与孕周长短有关.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内瘤变,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十分必要.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物理治疗为主,主要方法有微波、激光、波姆光、射频等,而聚焦超声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5年6月开始应用聚焦超声技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马信华;黎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影响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正确使用快速血糖仪的方法,提高临床血糖快速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方法:结合快速血糖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实践,对影响其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高应用快速血糖仪进行临床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完善护理质控体系,促进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结论: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规范护理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有利于提高临床进行快速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依据.

    作者:潘火英;潘晓;陈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4~2007年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以用药频度(DDDS)、年用药金额、排序比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和年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之势,在药物排序比中阿普唑仑片和艾司唑仑片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结论: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用药趋于合理.

    作者:邱昆全;刘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冲击波法治疗腱鞘囊肿30例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腱鞘囊肿患者,其中手腕手掌背侧部囊肿18例,足背部囊肿12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0岁,平均39岁,病程短1年,长5年,腱鞘囊肿直径小1 cm,大3.5 cm.

    作者:肖修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32例随机分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加沙利度胺口服,剂量由100 mg*d-1递增至200 mg*d-1或300 mg*d-1,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止;对照组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月和3.0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8.6%、77.1%、65.7%、35.7%和80.6%、51.6%、30.6%、19.4%,χ2分别为2.15(P>0.100)、5.57(P<0.25)、11.31(P<0.005)、4.30(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和嗜睡,均轻微,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延长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林云笑;陈昌南;潘歧作;黄活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例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护理

    脓疱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极少见的一种银屑病,它发病迅速,来势凶猛[1].在银屑病基本损害的基础上出现大面积密集小脓疱,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和全身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泛发性重症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疾病转归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红;钱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工破膜配合利多卡因宫颈湿敷对产程的影响观察

    我院使用人工破膜术配合利多卡因湿棉球宫颈湿敷,安全有效地缩短分娩过程,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间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中,收集实施了人工破膜和利多卡因湿敷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传统模式下分娩的100例为对照组,二组产妇入院时均无高危因素,条件构成无差异显著性.

    作者:梁在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治疗组予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腔内注入尿激酶10~15万u(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对照组予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积液引流量及预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较彻底,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了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且该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胡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起搏检测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起搏检测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AMI患者共154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程序刺激检测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根据TO与TS值分为三组.收集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等指标.随防观察病死率、因心衰住院率、再次心梗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三组平均随访(252.4±113)d,死亡27例,因心衰住院38例,再次心肌梗死19例,再次血运重建12例.HRT异常程度越高者病死率、因心衰住院率越高(P<0.05).TO-TS相结合是病死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P<0.01),且预测强度显著高于LVEF(P<0.05)、QTVV及其他指标(P<0.05).结论:PCI术后起搏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周爱琴;钟一鸣;廖伟;谢东明;谢东阳;阳贻红;王小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eek植皮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在临床上较为棘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微粒皮+异体皮移植,但异体皮来源困难且价格昂贵,异种皮质量差,给临床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于2008年3月开始应用从荷兰引进的Meek植皮技术治疗1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勇军;凃家金;周华;黄毅;陈星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标本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耐药表型分型研究

    目的:分析186例肺炎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率及耐药表型.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所有菌株均采用温州康泰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BIO-KONT STREP试验条进行鉴定,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采用双纸片法,测定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耐药性测试及耐药表型分型测试.结果:分离的186株肺炎链球菌中,有125株肺炎链球菌为红霉素耐药,耐药率为67.2%;红霉素耐药表型分布为:敏感型(S表型)61株,占32.8%;结构性耐药表型(CMLSB表型)19株,占10.2%;诱导MLSB表型(iMLSB表型)43株,占23.1%M表型63株,占33.9%.结论:监测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表型以M表型为主,占33.9%,与加拿大和美国的分型一致.需加强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黄俊云;刘春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及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严重疼痛1例分析

    患者,女性,68岁,主因左足第二趾坏疽伴疼痛12 d,加重4 d入院.既往发现2型糖尿病15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前12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二趾皮色发黑,伴有液体渗出及静息性疼痛,自行予局部碘伏消毒及口服止痛药,后皮色发黑范围逐渐增大,疼痛逐渐加重,口服止痛药无效,遂来我院外科求治,给予降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止痛、局部换药等治疗,每日需3次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100 mg(日间1次,夜间2次),4 d后因疼痛症状仍不能缓解,转入内科行股动脉注射尿激酶及山莨菪碱治疗.转科时症见:左足第二趾剧烈疼痛,夜间尤甚,局部皮色变黑,边界弥漫不清,伴红肿及液体渗出.

    作者:丁怀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研究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东明;廖祥中;周爱琴;廖永玲;阳贻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或脾栓塞的疗效分析

    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6例,其中8例确诊为难治性ITP,均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合并糖尿病、严重感染不能耐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采用脾切除或大部分脾栓塞的办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杜香洲;杨红;饶小英;钟巧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评估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皮穿针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52例,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组术后早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好.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缩短和减少.结论:经皮穿针固定的大优点在于提高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康复较快.

    作者:李兴旺;黄家福;王贤芳;黄杰;肖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精神病患者活动保护手套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于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和自伤自杀的病人.我们自制的活动保护手套,制作简单、使用快捷方便,在临床应用一年来,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遍被精神病人家属所接受,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择选扎实耐用、透气性较好的帆布、长70 cm、宽30 cm,长15 cm、宽5 cm的塑料粘2条,10 cm长的塑料拉链2根,可缝制一双.另加布保护带1根.

    作者:蔡连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曹洁莹;熊力;李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重现的实验探讨

    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是白喉的病原菌.其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革兰染色阳性,用美兰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有染色较深的颗粒.用Neisser或Albert等染色,这些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1-2].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是白喉棒状杆菌在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该菌异染颗粒随传代次数增加,异染颗粒会逐渐消失或不明显.导致实验教学中常看不到异染颗粒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采用不同浓度的蛋白胨及不同血液含量制备成6种血液琼脂培养基对异染颗粒消失菌株进行了异染颗粒重现的对比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其;徐仙赟;李小花;谢琼珺;滕敏昌;孙湘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LBCL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DLBCL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在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未见表达bcl-2蛋白、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bcl-2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在DLBCL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在DLBCL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作者:何珏;张文书;杨庆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目标管理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指导培训效果

    居家腹透是一种家庭式的透析方式,患者掌握腹透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对32例腹透患者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居家指导培训,比传统的7天培训计划,不但缩短了时间,而且增进了培训效果,居家腹透病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萍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