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肾微造瘘持续吸引下碎石取石术(PCNL)的手术配合

张小英

关键词:经皮肾微造瘘, 碎石取石术,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硬镜, 手术配合, 新技术, 小口径, 治疗, 问题, 通道, 条件, 肾镜, 患者, 创造, 残留, 标准
摘要: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是近几年来开展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新技术,我院采用小口径输尿管硬镜代替标准肾镜通道,能通过更多的小盏,减少结石的残留,给一期取尽结石创造了条件.并在收集碎石上采用经皮肾微造瘘可吸引碎石清石鞘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经皮肾不能完整收集碎石的问题.2008年9月至今,对100例患者实施了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18年来收治的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原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肝胆管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等.其治疗主要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以明确胆道结石术后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通畅引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是预防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蒙象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应用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复杂性胆囊结石的安全处理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操作困难的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复杂性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胆囊炎54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8例,萎缩性胆囊炎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行ERCP+EST及鼻胆管引流(除中转开腹手术3例外66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为胆囊三角区瘢痕粘连、胆囊管近端结石嵌顿与胆总管关系不清(Mirizzi综合症)和术中岀血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适用于多种复杂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既往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忌症的急性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三角区冰冻样粘连或有腹部手术史者,现都已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

    作者:宁国强;朱湘南;蒋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诊断并经动态观察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声像图有其特征性,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暗区,内膜线移位,星点状血流及高搏动指数高阻力指数的血流频谱.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淑金;肖雪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脑脊液检查证实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磁共振平扫(MRI)及DWI表现,并与4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膜炎、1例真菌性脑膜炎进行对照.结果:10例化脓性脑膜炎均有DWI异常表现,所有病例蛛网膜下腔出现DWI高信号,4例脑室内出现DWI高信号,而对照组均无DWI高信号改变.结论:DWI对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刘少强;陈惠;钟小玲;郭少华;邱兴庭;王俊;许凡勇;钟福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应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1,疗程12个月,联合苦参素300 mg口服,3次*d-1,疗程6个月;对照组38例,单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1,疗程为12个月.结果:观察组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方黎明;刘勇;王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急诊科76例使用了机械通气的不同原因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治愈100%,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治愈83.3%,而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并心衰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治愈好转较低.结论:机械通气是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及心肺复苏成功的有力手段,由急性重症中毒和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预后良好,而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是确保急危患者抢救及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志洁;刘道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结合胃复春)35例,对照组(单用胃复春)35例,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Hp根除率94.3%,病理学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1%,Hp根除率91.4%,病理学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晔;曹德清;邱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TF3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微环境中,细胞会碰到很多的应激信号,包括遗传毒性的损害,癌基因的激活,端粒的侵蚀,缺氧,营养剥夺等.此时细胞中一些内在的机制就会被激活从而去抑制或减少它们的损害.明显的例子就是P53基因在应答中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胞.还有的例子就是通过癌基因的应激引起c-myc和E2F1来触发细胞凋亡.在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中,细胞在自我防卫和消除应激反应基因的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就ATF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杜志明;江柏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结合拱桥式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且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众多临床文献报道手法如软组织松解、运动腰椎关节理筋整复及屈脊等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在近2年以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以中医治疗为本,结合拱桥式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遵循减压、复位、固定的原则,观察拱桥式推拿结合中医辨证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手法操作规范、适应症和安全性,取得一定疗效,现给予总结.

    作者:张统海;钱沿;蔡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钬激光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钬激光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疗效. 方法:59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研究组32例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照组27例仅单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观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不良反应.结果:随访 3~60个月,平均36个月,研究组4例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柔比星主要不良反应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结论:腺性膀胱炎钬激光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施华球;刘佛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护理

    机采血小板是由单个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先进的微电脑控制,采集一个治疗量(≥2.5×1011)的血小板,悬浮在200 mL的血浆中,而红细胞等其它成分在循环采集的过程中还输给献血者的方法.提高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其输注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输注护理方法,严格执行输注护理操作.

    作者:王晓华;何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腹腔分流术以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等. 结果:49例随访时间在2个月~5年(平均2年),随访期内复查颅脑CT显示:囊肿消失12例,囊肿缩小19例,略有减小7例,无变化9例,2例症状复发. 结论:对有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充分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确切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德华;王柏群;邹连生;杨少春;娄建云;刘鹏;周晓忠;张宏;罗军;邱传珍;罗穆云;高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前S1抗原和乙肝二对半(HBV-M)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PCR探针检测法.结果:在209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82例,HBV-DNA阳性为191例,阳性率分别为87.08%和91.39%.431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212例,HBV-DNA阳性为231例.阳性率分别为49.19%和53.59%.60例HBs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各检出2例阳性,阳性率各为3.3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用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对68例准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有无腹腔内出血,加强腹腔引流管、切口局部、伤口疼痛、胆汁漏、饮食等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术前术后护理,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只要掌握疾病的特点,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吴杏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病人术前无痛导尿可行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时生理变化的比较,探讨无痛导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术前需留置导尿的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麻醉前行导尿术,实验组以麻醉后行导尿术.导尿过程中记录两组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疼痛和紧张的程度、一次插导尿管成功率. 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疼痛和紧张的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两组病人插管所需的时间和成功率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结论:麻醉后插导尿管,明显减轻了病人紧张和疼痛的程度,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使病人在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

    作者:林葆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缝线粘贴法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采用无缝线粘贴法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的疗效.方法:对57例75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4组,A、B组为新方法无缝线粘贴法,粘合剂为生物粘合剂纤维蛋白粘合剂,其中A组13例(16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B组12例(15眼)组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生物羊膜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C、D组为常规缝合组,其中C组13例(18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生物羊膜采用10-0尼龙线缝合.D组19例(26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10-0尼龙线缝合.对手术时间、疼痛感觉、复发率、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D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疼痛评估: 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 C组、D组;B组与C组、D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16眼术后复发1眼,复发率为6.3%;B组15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13.3%;C组18眼术后复发3眼,复发率为16.7%;D组26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7.7%;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廖武;曾广川;李瑜明;叶阳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及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严重疼痛1例分析

    患者,女性,68岁,主因左足第二趾坏疽伴疼痛12 d,加重4 d入院.既往发现2型糖尿病15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前12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二趾皮色发黑,伴有液体渗出及静息性疼痛,自行予局部碘伏消毒及口服止痛药,后皮色发黑范围逐渐增大,疼痛逐渐加重,口服止痛药无效,遂来我院外科求治,给予降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止痛、局部换药等治疗,每日需3次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100 mg(日间1次,夜间2次),4 d后因疼痛症状仍不能缓解,转入内科行股动脉注射尿激酶及山莨菪碱治疗.转科时症见:左足第二趾剧烈疼痛,夜间尤甚,局部皮色变黑,边界弥漫不清,伴红肿及液体渗出.

    作者:丁怀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图像分析与操作技巧

    例1,胡某,女,38岁.双侧腰痛反复发作15年,左侧再发1 d,曾患双肾结石行体外超声震碎石治疗.查体:左肾有叩击痛.超声检查:左肾145 mm×71 mm,肾窦分离暗区约63 mm,肾实质变薄,左肾下盏区探及两个强回声,后伴声影,大者约13 mm×10 mm;右肾112 mm×47 mm,中盏见一5.9 mm×3 mm的强回声,后伴声影,肾内未见积水.左输尿管上段内径约7~10 mm,左输尿管跨过髂动脉处探及一8.7 mm×4 mm的强回声,后伴声影,其上输尿管内径约6.7 mm,其下约13 mm输尿管内探及一7mm×3 mm的强回声,后伴声影,其下输尿管未见扩张.超声诊断:①左输尿管中段结石(2粒)并其上输尿管扩张,左肾重度积水,左肾结石.②右肾结石.X线摄片:①左输尿管中段结石可能性大,左肾功能不全.②右肾结石.临床诊断: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积水,双肾结石.行左输尿管镜碎石术后从尿中排出碎石.

    作者:叶军;陈卫华;任苓;葛贻珑;肖文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儿童慢性咳嗽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确诊为PNDS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有慢性鼻窦炎者34例(50%),慢性鼻炎19例(27.9%),变应性鼻炎12例(17.6%),单纯腺样体肥大3例(4.4%),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58例(85.3%)咳嗽症状消失,10例(14.7%)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结合专科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有效地消除慢性咳嗽.

    作者:李晓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冲击波法治疗腱鞘囊肿30例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腱鞘囊肿患者,其中手腕手掌背侧部囊肿18例,足背部囊肿12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0岁,平均39岁,病程短1年,长5年,腱鞘囊肿直径小1 cm,大3.5 cm.

    作者:肖修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