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廖伟
笔者自2003~2008年共收治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现就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30~57岁,平均41岁.
作者:叶树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1].
作者:李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使用3%0氯已定清洁口腔每日3次,治疗组辅以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残余液雾化吸人.结果:将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口腔炎的总人数及轻度、重度口腔炎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从两组口腔炎愈合时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廉价、很好地预防及治疗口腔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特点.
作者:李年秀;曾俊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氧,脑疝时间长、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祥璐;蒋秋华;何春明;杨瑞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小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镇静、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 mg/(kg·次),每13 3次,连用3天,以及IVIG 0.5 g/(kg·d)t连用4 d.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8.4%和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和82.3%(P<0.01);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均<0.01).白细胞总数、血清降钙素元水平、CRP结果均有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甲强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降低炎症指标、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周小琴;朱章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患儿均常规给予综合治疗(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病因治疗等).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咳嗽、喘憋症状缓解、肺部哮呜音消失时间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t=3.98,5.44,4.61,2.96,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作者:曾令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胃切除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以腹胀为常见,以吻合口瘘为严重.如何减少腹胀、尤其是吻合瘘的发生,一直是胃切除术后医生关心的问题.
作者:苏晋捷;曾翔辉;曾祥福;刘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梅毒流行演变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章贡区1995~2007年梅毒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3年共报告967例,年平均发病率16.28/10万,男女比为1.28:1,20~49岁占82.8%,农民占48.2%,中学文化占63.1%,本地患者占86.2%,无明显季节高峰;I期、II期、隐性、胎传梅毒分别为20.2%、18.8%、59.7%、1.2%.近年报告病例数倍数增长.结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加强主动监测,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检和高危行为干预.
作者:李建华;刘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新生儿眼病筛查模式,探讨用简易设备进行新生儿病筛查的技术和要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用手电筒、直接眼底镜等简易设备抽取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中山市各镇、区等基层医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分为高危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对可疑病例进行复筛.结果:共筛查1 483例,其中高危儿组452例,正常新生儿组1 031例,需转入专业眼科治疗者有9例,占总数的0.61%.未出现1例漏诊病例.结论:基层医院利用简易设备按照正常筛查程序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是可行的,对于我国边远地区的儿童眼保健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胡敏;吴乐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外伤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恢复良好8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外伤性双额叶脑挫裂伤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察患者头颅CT所显示的血肿及脑水肿的情况,早期需采取手术,同时应及时尽早手术.
作者:廖月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腹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临床诊断为急腹症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3.4%(213/228).结论:超声诊断急腹症准确率高,及时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肖立禄;王永平;张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绝大多数表现为未结合胆红索增高为主,而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细胞核黄染,产生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张人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的妇女临床资料.结果:2 436例门诊妇女行 LPT 结果为 244 例阳性(10.02%);137例患者行HPV检测,阳性为62例(45.26%);宫颈活检重度不典型增生以上及LPT、HPV 检测均异常者12例.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张璇;肖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RU)对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磁共振(MRI)平扫与MRU表现.结果:2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均显示清晰,3例异位开口位于子宫,8例位于阴道,9例位于阴道前庭,1例男性病人开口于前列腺水平,19例合并重复肾盂双输尿管畸形,2例合并单侧肾发育不良.结论:MRU结合MRI平扫在显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位置及其引流肾的对位关系较准确,对临床手术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刘少强;邹晓峰;钟福兴;郭少华;陈惠;邱兴庭;许凡勇;王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30例COPD急性发作伴有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A组)予常规化痰、抗感染、平喘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B组)予常规化痰、抗感染、平喘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1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B组12例好转出院,5例失败后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3例死亡,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并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381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2~51岁,以25~30岁居多.
作者:朱延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138例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调查患者的饮酒史,肝功能及电解质情况.结果:85 例(61.6%)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主要心电图异常改变的顺序为: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较多见,治疗时应注意躯体情况.
作者:谢秀东;王晓云;聂宇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在我院经病原学检查确诊有肺部真菌感染的69例老年患者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原有或合并有疾病:COPD59例,支气管哮喘23例,肺炎3例,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2例、肺结核并咯血1例、高血压病29例、痛风病2例、糖尿病8例、肺癌1例、脑梗塞后遗改变4例.用药情况:69例均应用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13例经常用激素治疗,1例化疗和放疗.结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和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特别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周建荣;刘惟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86例符合ICHD-2偏头痛诊断标准的28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TCD筛查,45例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者 (峰速度MCA、TICA>140 cm/s,ACA、PCA、V-BA>100 cm/s)行头颅MRI+MRA检查,其中18例TCD频谱可见涡流和/或湍流,并闻及血管杂音者行 DSA 脑血管造影.结果:MRI 5例异常(1例动静脉畸形,4例海绵状血管瘤),16 例 DSA 异常(动静脉畸形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基底动脉轻中度狭窄2例,一侧ICA闭塞2例).结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脑血管病变基础;偏头痛患者应常规行TCD检测,以早期发现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作者:余政;邓幼清;陈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运用静脉动脉化方法游离神经移植修复主要神经干长段缺损,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吻合神经和神经伴行的静脉治疗神经缺损12例,通过随访观察术后神经支配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6年,优3例、良7例、中1例,差1例.结论:静脉动脉化游离神经移植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钟红发;陈荣春;游辉;钟鸣亮;何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