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癌102例手术分析

彭韶平;王英斌;陈伟峰;廖志莹;刘小平

关键词:喉肿瘤, 喉切除术,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喉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02例病例中部分喉手术60例,喉近全切除术(penrson)手术3例,喉全切除术及术中四瓣交错式永久造瘘39例.颈淋巴结清扫术59例.结果:部分喉切除术后拔管率100%且98.3%发音功能良好,无1例出现咽瘘,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无需带金属导管,3、5年存活率分别为78.43%、66.67%.结论:选择适应好,注重手术技巧,改善手术方法,对于喉癌手术病人的康复可产生积极影响.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Paget's病的诊断治疗(附25例报道)

    目的:探讨乳腺Paget's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s病患者,从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Paget's病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多数患者以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占全部手术的52.0%,1980年1月至1993年6月乳腺Paget's病占同期乳腺癌的1.87%,乳房有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病变范围平均6.5cm×4.5cm, 5年生存率为68.8%;1993年7月至2006年12月乳腺Paget's病占同期乳腺癌的1.37%,乳房有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病变范围平均4.8cm×3.5cm, 5年生存率为87.5%.结论: 乳腺Paget's病手术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近年来占同期乳腺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乳房皮肤湿疹样病变范围减小,5年生存率提高.

    作者:蒙象沛;谢元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2例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6年32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感染的好发时间为伤后7~34天,平均14天.常见部位:创面、静脉导管、呼吸道、口腔等;常见菌种: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主要诱因:(1) 长时间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2) 机体免疫力下降,防御机能严重受损;(3) 糖皮质激素较长时间使用;(4) 炎热、潮湿的环境因素;(5) 静脉导管长时间留置.32例中,治愈20例,治愈率为62.5%;死亡12例,病死率为37.5%.结论:严重烧伤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常与细菌感染并存,窄谱敏感抗生素加氟康唑(大扶康)、积极的创面处理、持续热风干燥治疗及定期翻身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全胜;杨运添;王强;彭思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患因素及对策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患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20.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60岁患者,长期住院(≥30 d),晚期肿瘤患者,白细胞下降,各种侵袭性操作,化疗、放疗、抗生素应用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詹笑春;曹岩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生儿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改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新生儿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进行改良.方法:利用改良的股静脉血样采集法和传统血样采集方法分别对208例需血样标本的新生儿进行股静脉血样采集,并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54.9%)(P<0.01).结论:经过对传统血样采集法的改良,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朱建兵;龚牡俐;颜红宇;陈苏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灌注用于气管肿瘤切除隆突重建术(附1例报告)

    气管肿瘤导致气管严重阻塞,呼吸极度困难,这类病人施行手术,处理起来十分困难,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突然窒息死亡的危险性很大.近期我院1例气管下段肿瘤患者应用体外循环灌注(CPB)行气管肿瘤切除隆突重建术,手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道珍;陈新荣;叶军明;巫光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它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常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于2007年2月18日收治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经过110天的治疗,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月红;古贱秀;谢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我们在工作中采用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的穿刺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群;钟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能量图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52个,恶性27个)的彩色和能量多普勒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DE和CDFI在乳腺肿块血流显示率分别为45.6%(36/79)和77.2%(61/79),CDE对肿块的血流信号显示率比CDFI高31.6%;恶性肿块的血管血流显示率,无论是CDFI或CDE检测结果均高于良性肿块的血管显示,恶性肿块的血流较良性肿块血流丰富.结论:CDE技术提高了乳腺肿块血流的显示率,在二维超声基础上与CDFI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作者:林晓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桥式开窗椎管内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桥式开窗椎管内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桥式开窗椎管内减压治疗16例有腰腿痛和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结果:16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年,平均2.4 年.疗效参照Nakal 分级标准评定,优9例,良7例.未发现腰椎不稳和滑脱征象.结论:不同的开窗方法和多节段开窗能达到充分减压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维持了腰椎稳定性,且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喉癌102例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喉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02例病例中部分喉手术60例,喉近全切除术(penrson)手术3例,喉全切除术及术中四瓣交错式永久造瘘39例.颈淋巴结清扫术59例.结果:部分喉切除术后拔管率100%且98.3%发音功能良好,无1例出现咽瘘,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无需带金属导管,3、5年存活率分别为78.43%、66.67%.结论:选择适应好,注重手术技巧,改善手术方法,对于喉癌手术病人的康复可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彭韶平;王英斌;陈伟峰;廖志莹;刘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回顾性调查

    目的:对大学生结核感染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结核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效果,为加强高校结核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4%;高校学生肺结核平均年发病率116.84/10万,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07.29/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9.81/10万)的8.7倍.结论:新生入学体检、学生中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4.41%;对结素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因症就诊为主的病人发现方式、肺结核病人定点规范诊治,是控制大学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杜玉春;刘伟江;刘柏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通过对颈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46例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前训练;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 结果:46例颈椎病患者术后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重视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冯章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肢体外固定后血液循环观察

    目的:探讨肢体外固定后血液循环的观察,以对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观察至关重要.方法:按疼痛、肿胀、皮肤颜色、皮温、感觉、脉搏减弱、活动功能异常等综合分析,并给予计分.结果:通过计分总分35分,高于30分为循环良好,23~30分之间可,低于23分异常,低于15分差.结论:通过计分能及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护理监护,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作者:徐国香;刘美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31Ⅰ治疗甲亢后早发甲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131Ⅰ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6例131Ⅰ治疗后早发甲低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对早发甲低患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暂发性甲低患者均未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98例1年内恢复正常,3例在6月后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论:131Ⅰ治疗后早发甲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发甲减的患者以观察为主.

    作者:李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小儿毒蕈中毒的护理

    毒蕈中毒是一种毒蛋白,为吲哚衍生物,毒力很强,可累及肾、肝、神经和血液系统等.其中肾脏受累比例较严重,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为66.5%~79.3% [1].我科自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治疗18例毒蕈中毒的患儿,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丽萍;刘筱兰;刘润秀;钟静静;卢和燕;李意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弱视的患儿423例(816眼),应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及不同程度的弱视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治愈率6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治愈率53.57%,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30.50%,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治愈率13.64%.年龄在3~6岁、6~9岁、9~12岁弱视治愈率分别是81.15%、66.67%、44.12%.轻、中、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是74.88%、43.79%、29.09%. 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能有效治疗儿童弱视.

    作者:刘琳琳;唐爱东;曾祥云;王辉;谢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和可疑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并对常规电极脑电图与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比常规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明显提高,经SAS统计软件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显著性差异更明显(P<0.01).此外发现:毫针蝶骨电极可对部分颞叶癫痫致痫灶作出准确定位.前颞棘波易使耳极活化导致耳极一侧各导出现高波幅正性尖波.结论:毫针蝶骨电极能对常规头皮电极不易探及的颞叶底部和内侧面的电活动进行较为满意的记录.而这些部位是常见的颞叶致痫灶,癫痫发病率高,因此毫针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癫痫波的检出率,尤其提高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波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了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率.毫针蝶骨电极简便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可作为短时间常规脑电图检查使用.

    作者:卢伟;于春华;曾娟华;尹佐林;刘招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CI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

    急性心包填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虽低,但却非常严重,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开展PCI治疗以来发生1例心包填塞,经及时发现和处理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勇;陈开红;方勇;李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中毒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106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儿中毒的特点.结果:中毒种类主要为灭鼠药及农药中毒,其次为药物和食物中毒,1~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1~6岁为主要年龄段,受损害器官以脑为主.

    作者:王新妹;陈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价值及预后,指导临床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方法:对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15例肾盂分离5~15mm的胎儿,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产前、产后随访观察.结果:胎儿肾积水15例中,Ⅰ组13例,肾盂分离前后径为5~10mm,出生后随访发现肾盂分离全部消失;Ⅱ组2例,肾盂分离前后径为10~15mm,出生后3d肾盂分离消失1例,另1例出生后3个月肾盂分离消失.结论:出生后两组胎儿肾盂分离均自然消退,为可复性.超声检查可作为胎儿肾积水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节华;简秋生;邵军晖;张菊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