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梅;李时英;黄胜起
目的:总结腔镜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6年10月31例39条患肢行SEPS.术前加强患肢的护理,做好皮肤准备,术后加强预见性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21例溃疡1个月内愈合,1例3个月愈合,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SEPS配合及时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温芳芳;谢玉兰;叶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的相关性;方法:人选7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患者测定其室间隔厚度(ivs),按其水平分为ivs>1.1cm组和ivs<1.1cm组,并测定两组PWV.结果:ivs>1.1cm组和ivs<1.1cm组比较,前者PWV明显比后者升高,两者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PWV存在相关性.
作者:余木生;杨惠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长期应用辅舒良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开瑞坦(氯雷他定)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局部耐受性和安全性,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辅舒良治疗组50例,经鼻腔喷入给药,开瑞坦治疗组50例,经口服给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辅舒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开瑞坦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辅舒良治疗组中有4例出现鼻干燥感和微量血性鼻涕等不良反应,开瑞坦患者出现组中有3例出现头晕头痛感等不良反应.结论:辅舒良和开瑞坦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有高效、安全、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游龙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人们对HCY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的概念、形成原因、代谢及其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出血、窒息及手足抽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1例出现复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是治疗甲状腺肿瘤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家锋;彭韶平;赖华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运动训练大鼠抗氧化作用影响.方法:大鼠游泳运动训练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全血血红蛋白(Hb)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安静组比较,运动训练组SOD活性出现适应性升高,而MDA含量有显著性升高.给药+训练组大鼠与训练组比较,SOD活性、Hb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大豆苷元具有清除运动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提高HB含量的作用.
作者:钟星明;肖海;刘春棋;江丽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操作,应用于患者不能自主进食、胃肠减压等情况[1].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大多数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对留置胃管不肯合作,或不能忍受胃管的不适感而自行拔掉.
作者:郭琼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前下纵隔血肿的认识及了解其CT影像表现.方法:对2例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后,对图像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等后处理,并观察其CT表现.结果:应用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到前下纵隔血肿的直接影像及其相关CT影像表现.结论:在胸部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时,要注意对前下纵隔的观察并及时提出前下纵隔血肿的诊断.
作者:王肇平;蒋海清;肖道雄;雷剑;刘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联合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各组均采用抗感染、解痉、止咳、激素、吸痰等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沐舒坦治疗组(静滴组)应用沐舒坦注射液7.5mg/次加生理盐水50ml中静脉滴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组(雾化组)用沐舒坦注射液7.5mg/次加生理盐水2ml,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组(联合组)联用以上两种方法;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仅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以上治疗均每日二次.结果:4种治疗方案中,联合组疗效好,静滴组及雾化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儿气促、肺部罗音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缩短.结论:联合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好.
作者:邓锦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BS)发生率为40%~100%[1],发作时,患者疼痛不安,十分痛苦.反复膀胱痉挛易导致继发性出血和冲洗管堵塞,且延长膀胱冲洗时间和拔管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罗俊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的意义.方法:对76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改进口腔护理时间,改良气道湿化,清理气道分泌物,导管或套管气囊的管理.结果:自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改良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作者:黄芳;朱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提高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20例先天性心脏病人行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详细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120例介入治疗患者效果满意,除1例行外科治疗,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术前充分准备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行全程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素质和护理工作成效,对保证介入诊治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小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以健康教育为指导,依据颈动脉内膜狭窄疾病及其剥脱术的特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1例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12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复查颈动脉彩超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以健康教育为指导,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是有效的.
作者:肖美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T组)和单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O组),每组50例,观察病人的MAP、HR和SpO2的变化及手术时手术医生麻醉效果评估.结果:T组病人的MAP波动较O组小(P<0.01),麻醉镇痛达优率优于O组(P<0.05).结论: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罗嗣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高危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高危产妇,加强护理观察与急救,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肖捷;俞金莲;吴小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0例来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应用卡孕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用法、用量及疗效.
作者:徐开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nasolabial flap)在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缺损后修复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缺损11例.大缺损面积约3cm×3.5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度长度及方向根据缺损的范围及具体部位确定.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多数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术区畸形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方有效方法.
作者:常明章;周剑勇;吕洁瑜;严飞鹏;熊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转复各类心房纤颤(Af)患者的用药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Af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62例Af患者中,有54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87.1%(54/62);复律后能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以上者50例(92.6%,50/56).心律转复成功快者为1天,共有7例(13%,7/54);慢为15天,共有4例(7.4%,4/54).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治疗.结论:胺碘酮转复Af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准确用药和严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作者:叶丽茹;余纪岚;章晓玉;张春珍;童金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部骨折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需要手术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做内固定材料.结果:经过随访,2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踝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陈序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由于急性毒鼠药物的不安全性,国家已禁止使用,推荐使用慢性毒鼠药[1].慢性毒鼠药物属于抗凝血毒鼠药,近年来鼠药中毒患者逐渐增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鼠药中毒不同,容易造成临床医生的误诊漏诊.
作者:李海亮;赖文鸿;廖长风;陈小芸;万通;李树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