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嗣光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水病例的CT、B超和临床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水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7例中双侧输卵管积水5例,单侧输卵管积水12例(左侧、右侧各6例).17例中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13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4例并输卵管扭转,小扭转180度,大扭转3周.1例并发化脓性感染.结论:输卵管积水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提高对输卵管积水的认识对CT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建勤;廖芳;杨泽年;王广;刘华俭;谢树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急性尿道损伤患者,其中车祸挤压伤6例,骑跨伤22例,尿道球部完全断裂16例,后尿道部分损伤4例,前列腺部尿道完全断裂8例,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10~100ml.术后性功能正常.尿道狭窄2例,行尿道内切开后排尿正常.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优笙;钟功荣;李建飞;林峰;钟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自1996~2007年施行食管癌手术325例,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2.5%,现总结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方;王新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通过抬高床头15°~30°,改变胃管置管的方向,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160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置管采用抬高床头15°~30°,当胃管插至12~16cm时旋转胃管180°后直接插入所需长度,比较两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53.75%,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法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减少粘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
作者:邱志琛;黄小曼;董仁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由于人为操作因素或器械质量问题.导致介入器械折断,断端残留心脏或血管内的病例屡见不鲜.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1例PCI术中导丝折断,断端留在冠脉系统内,巧妙使用现成器械,成功取出断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利君;刘幼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本文从我国目前肝吸虫病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人手,对比了全国各地人体肝吸虫病现状调查,对人体肝吸虫病生活史及其发展趋势在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人体肝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坊贞;张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18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同时宫体肌注催产素20I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催产素20IU,再静脉静滴催产素20IU.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素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作者:刘瑞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T组)和单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O组),每组50例,观察病人的MAP、HR和SpO2的变化及手术时手术医生麻醉效果评估.结果:T组病人的MAP波动较O组小(P<0.01),麻醉镇痛达优率优于O组(P<0.05).结论: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罗嗣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高发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法:通过对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治疗方法采用抬高患肢,给予抗凝、溶栓、扩容等综合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时间平均14天.结论:老年、手术时间长、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陆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聚丙烯锥形疝环充填物及补片对24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予临床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住院时间7d,无伤口感染、血肿及阴囊积液,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满意,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理想术式.
作者:姚建根;毛跃;焦兰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对妊娠结局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35岁以上孕妇121例,以及同期20~34岁单胎孕妇121例.结果:在高龄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妊娠合并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病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龄孕妇的母子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适龄孕产妇.
作者:姚赛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并骨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施行去势术并抗雄激素治疗,在继续服用抗雄激素药物的同时,辅以双膦酸盐治疗.本组病例在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氟他胺,用药期间不再使用抗癌药物及其他内分泌治疗.当患者出现骨转移性疼痛时即开始服用双膦酸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于治疗后骨转移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后6个月转移病灶数减少了65.7%,12个月减少了46.4%.治疗后3个月骨转移病灶疼痛缓解率为78.9%,6个月为83.5%,12个月为65.9%.治疗后血清PSA明显下降.结论: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华球;刘佛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高危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高危产妇,加强护理观察与急救,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肖捷;俞金莲;吴小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具有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后患80例,随机分治疗组40例,给予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西咪替丁800mg静脉滴注.两组均每天1次,连用7~1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分别为1例(2.5%)和8例(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泮托拉唑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
作者:江腾;黄家良;曹传培;唐志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已升至各种恶性肿瘤首位,80%肺癌患者诊断明确时已无手术指征,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有效率达47.6%,大大高于其它长春碱类药物疗效,因医药费用相对低廉,及副作用轻,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陈国峰;黄海燕;李桂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32例38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栓塞治疗提高了可靠保障,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祥璐;何春明;陈友佳;谢世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贫血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左旋卡尼汀对MH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2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患者炎症介质、营养状况、贫血和心脏结构与心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显著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Hs-CRP、IL-6、Hb、Hct、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LVEF差异显著.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MHD微炎症状态、贫血和心功能,可作为MHD患者的一种长期治疗药物.
作者:何承荣;刘一李;钟洁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人们对HCY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的概念、形成原因、代谢及其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度收住本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3.7%,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8.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2.4%)(P<0.05).患者年龄越大,并发医院感染越多(P<0.001).院内感染以腹腔感染占首位,致病菌以真菌或条件致病菌为主;其易感因素为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糖尿病等;医院感染导致各种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增多(42/113).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会使病情恶化或死亡发生率增高,预后差.
作者:柯坤宇;陈丽芳;赵芝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橙皮甙是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较为广泛,本文综述了橙皮甙近年来在生物学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橙皮甙的抗菌消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癌作用等生物学效应.
作者:罗晓婷;李舒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