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康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关玉珍

关键词:血脂康, 老年, 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
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肾病综合征及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用泼尼松 1mg kg-1/d,晨顿服,连服 8 周,然后逐渐减量;潘生丁50mg ti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血脂康胶囊,0.6 bid,po,连用8周.观察治疗前和用药8周结束时分别禁食 12小时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脂蛋白 (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及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服用血脂康8周后血清TC,TG,LDL-C 水平明显降低(P<0.01);APOB 有一定程度下降(P <0.05);HDL-C,APOA1 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脂康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尿量差异有显著性(P <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ALT值均正常,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不仅能改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缓解率,而且安全性好.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法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系统用于乳牙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3~11岁儿童乳牙龋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 例,分别采用Carisolv凝胶去腐和常规磨牙去腐,比较两组儿童的感受及治疗效果.结果:Carisolv凝胶治疗组痛苦小,两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近期疗效评价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系统用于乳牙龋病的治疗安全、有效无痛.

    作者:潘钢;李红文;耿发云;邱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EM患者及20例非EM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ENA-78和IL-8水平.结果:EM组患者腹腔液ENA-78、IL-8的水平 (326.25±231.35pg/ml、3.58±1.98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23.85±61.42pg/ml、1.25±0.78ng/ml)(P<0.05);EM组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504.65±256.14pg/ml、4.87±1.59ng/ml)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腹腔液ENA-78、IL-8水平(210.12±102.23pg/ml、2.06±1.55 ng/ml,P<0.05);EM组及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腹腔液中ENA-78、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液中ENA-78、IL-8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M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增高,与期别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姚赛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中BFGF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75例NH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配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BFGF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BFGF水平显著降低,近期疗效有上升趋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降低与NHL患者预后有关的血清BFGF水平,配合化疗有明显的增效,减毒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曾小春;钟立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监测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

    目的:探讨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对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监测价值.方法:对15例正常对照和51例按Hoehn-Yahr分期的早、中和晚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并在双侧纹状体及枕叶勾画感兴趣区,选择枕叶为参考区,计算双侧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及非对称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不同时期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显示脑双侧纹状体的进行性改变,早期帕金森病表现为纹状体放射性摄取的降低和轮廓缩小,以症状对侧更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其放射性摄取进一步降低,轮廓缩小更显著,图像显影不清,甚至不显影.双侧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及非对称指数在正常对照组及不同分期帕金森病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是监测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龙宝;陈卓友;杨艳文;刘剑文;万仁明;赵骏;黄曙新;钱传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5例;正常对照组21例.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冠心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CRP(28.08±4.26mg/L)高于UA组(8.4±1.52mg /L),P<0.001.结论:血清CRP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变化可早期预测AMI的发生.

    作者:邱承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Ⅰ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由于Ⅰ型糖尿病为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本研究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及甲状腺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聂宇波;谢海燕;曾频频;钟磊;刘卫兰;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进行压缩雾化吸入时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7例老年患者压缩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护士正确掌握压缩雾化吸入法,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老年患者痛苦.

    作者:张祖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

    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是两种主要的小儿退热剂,笔者对高热患儿分别应用布洛芬混悬液(简称美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简称泰诺林)进行治疗,观察了两药的退热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妹;陈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赣州市2000~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性病流行现状及规律,为预防控制性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19个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疾病年平均发病率38.72/10万,呈高度散发水平,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列前三位,这与全国性病疫情公布优势病种一致.结论:近年来赣州市性病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应加强对社会重点人群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控制性病的流行.

    作者:邓海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斜角肌终端(第一肋面)定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探索以中斜角肌终端与第一肋面交点处定位法行臂丛麻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人次上肢手术麻醉病人,定位后给予局麻药,观察病人的麻醉效果.结果:48人次麻醉效果达到满意程度,成功满意率96%.结论:该定点法实施麻醉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崴;许丽华;黄满金;鲁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赣州地区6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过敏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欧蒙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620例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和食物组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结果:6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440例血清过敏原IgE呈阳性,占为71%,其中吸入组中屋尘39.5%阳性率高,其次为狗毛36.1%、猫毛27.7%、尘螨20%;食物组中淡水鱼27.9%阳性率高,其次为海鱼21.9%、蟹9.4%、花生9.2%,对1种过敏原阳性反应14.2%,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56.8%.结论:屋尘、猫毛、狗毛、尘螨、淡水鱼、海鱼、蟹是赣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致敏原,以降低发病率或复发率.

    作者:李立明;李金玉;叶小英;张靖宇;孙传寿;钟来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镜下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例分析

    肝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以往经外科手术治疗,虽比较彻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非手术的佳方法.现报告61例,分析如下.

    作者:谢宁生;纪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微生态制剂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联合服用曲美布汀,双歧三联活菌片;对照组40例,采用单服曲美布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复发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7.5%(P<0.01).结论:联合微生态制剂和曲美布汀联合能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温建军;邱荣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2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即根据病情常规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类药物等;杏丁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用法为20ml杏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结果:杏丁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杏丁组在治疗后平均心肌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而平均心肌缺血减少时间明显增加(P<0.01),在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杏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或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28例体会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Fitz首先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方法,MoBurmey首次使用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该手术切口被视为经典切口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于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间,经筛选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1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忠明;彭朕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患者已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但以往研究大多以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泵治疗(CSII)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SII)为手段.我们以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诊T2DM患者,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等,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成旭;肖东泉;刘清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病人的体位护理

    目的:改善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病人舒适度,提高遵医行为,延长面向下体位的时间和体位执行的有效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率.方法: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说明术后特殊体位的重要,利用各种方法使病人对术后体位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并采取各种方法减轻由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结果:病人能认识到坚持特殊卧位的重要性,并能正确采取面向下卧位,尽量延长特殊卧位时间,没有出现因卧位不正确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和提供相关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遵医行为,缓解病人不适.

    作者:谢满;肖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杨某某,女,28岁,2004年5月3日初诊.患者全身出现风团皮疹4天,时起时消,瘙痒,自认无特殊饮食,饮食尚可,大小便通,唯恶风、风吹即起,蔓延全身.

    作者:胡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在孕9~10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孕9~10周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性方法.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米非司酮100 mg后24h实施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72例 (研究组);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61例(对照组),两组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同,研究组宫颈条件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米非司酮能够提高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作者:杨昱;曾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桡动脉穿刺术新法对比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妊娠期及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别与普通人群,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报告,可以指导医生的临床治疗.采集血流动力学标本,临床上常常运用动脉穿刺术,包括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足背动脉穿刺等.桡动脉表浅,易触摸,容易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因此桡动脉穿刺常常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我采用了左手食指、中指触及动脉波动后两指分开,暴露明显动脉波动起伏后垂直穿刺,效果更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峰;韩清波;冷玲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