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临床观察

胡地生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观察针药合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9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一月内病情复发,其中治疗组3例,复发率8.6%;对照组16例,复发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与口服西药相似,但停药后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3h~5天的137例血管性眩晕患者.137例患者随机分为银杏黄酮苷治疗组71例与复方丹参对照组66例.治疗组银杏黄酮苷注射液7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同时应用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100U和维生素C 2g加入5%葡萄糖250ml缓慢静脉滴注(如为糖尿病患者改用0.9%盐水).结果: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黄酮苷治疗血管性眩晕优于复方丹参.

    作者:李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舌癌联合根治及舌重建术患者护理体会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舌癌根治术多行局部肿块切除加颈部淋巴清扫,如切除部位超过1/2或2/3舌以上则应用多种肌皮瓣修复舌体及口底缺损.常用皮瓣有胸大肌皮瓣、前臂肌皮瓣、帽状键膜肌皮瓣等.我院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对33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上述皮瓣修复口底及舌体肌层缺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临床护理经验,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加下.

    作者:黄爱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静脉滴注肾安针,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针80μg ,1次/日;和中药煎汁保留灌肠,1次/日,1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降低,肌酐清除率(Ccr)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均有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虹;陈文莉;胡晓松;郑宇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全血中微量元素锌、铜、钙、铁、镁

    目的:研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微量全血中Zn、Cu、Ca、Fe、Mg含量的方法,探讨测定的佳条件.方法:用0.5%的HNO3及0.1%SrCl2和0.1%的KCl作为稀释剂,按不同的体积比稀释血样,采用标准曲线法可测定全血中的Zn、Cu、Ca、Fe、Mg.结果: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6.0%~100.6%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胡雅琼;余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电场热疗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电场热疗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体外电场热疗联合前列安栓直肠塞用,对照组分为两组:一组单纯体外电场热疗,另一组单纯直肠给予前列安栓,治疗30天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常规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前列腺液常规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8%(44/50),对照热疗组总有效率74%(37/50),对照前列安栓组总有效率70%(35/50).实验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以体外电场热疗联合前列安栓实验组疗效佳. 结论:体外电场热疗联合前列安栓对改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较之各自单独应用效果更显著.

    作者:崔建军;谢磊;刘大强;叶琪辉;周厚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69例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予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调脂药等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9g/次,每日3次,用开水冲服,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胸痹等症状的改善、心电图有关指标变化、主要心律失常事件减少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确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危小军;陈晓红;谢东明;谢东阳;廖伟;刘心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40例,其中1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5%;术后呼吸道感染6例,气道出血1例,腹泻1例,低心排2例,灌注肺并二次气管插管1例,拔管后呼吸功能不全二次气管插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全组除术后室缺残余漏1例、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正确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张悦;章志龙;汤祖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72例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与临床诊断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将2000~2004年我院儿科送检的272例患儿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与细胞化学染色,作出骨髓细胞学诊断.结果:骨髓细胞学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的疾病分别是: 白血病符合率为83.3%(40/48),其次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3%(27/37).通过分析年龄与骨髓细胞学诊断的关系发现,婴幼儿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而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则以白血病、ITP等疾病多见.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对大部分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对原因不明疾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廖红群;张庭龙;邱伟;张小玲;廖长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多普勒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节段运动速度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DI技术,对17例符合1995年WHO/ISFC诊断标准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升高、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E/A)增大(P<0.05).TDI二尖瓣环6个节段测量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a/Aa),不论E/A呈何种改变均明显降低.结论: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无创性的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邱悦群;游宇光;刘晓春;陈卫华;肖文胜;葛贻珑;任苓;叶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粘贴固定板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临床上进行小儿手、足背静脉输液时,常因儿童好动,固定不好导致针头移位,影响患儿静脉输液的质量,增加患儿的痛苦,以及增加护士工作量,降低护士工作效率.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自己研制的粘贴固定板用于小儿手、足背静脉输液固定,降低了复穿率,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敏;肖美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救治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救治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18例MODS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HP+HD治疗,治疗前进行MOD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血气分析和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存活12例.与治疗前相比较,HP+HD治疗后氧合指数(PO2/FiO2)有明显改善,压力调整心率(PAHR)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纤维蛋白原(FIB)、CRP、ET明显下降(P<0.05),血尿素氮(BUN)、肌酐(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显著改善(P<0.01).结论:HP+HD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ET、CRP,改善肝、肾、心肌、凝血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承荣;刘一李;陈彦兴;郭镇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阑尾炎18例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之炎症,是儿科常见病,多见于学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临床症候群,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腹痛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部,其临床表现及症状的轻重依其年龄不同有较大差别,年龄较大患儿症状多较轻,以轻至中度腹痛为主,而年龄较小患儿易出现急腹症样表现,经过对症处理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奏效,且因其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且部分病人可先出现脐周疼痛,随而转移至右下腹,并伴有右下腹压痛,极易误诊为阑尾炎.现将遇到的1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振机;周小龙;朱友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曲马多伍用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术后镇痛

    目的:研究曲马多伍用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A组:曲马多700mg+氟哌利多2mg;B组:曲马多500mg+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2m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按2ml/h速度使用一次性微量输入器静脉泵入48h ,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的48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曲马多伍用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术的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雨峰;刘雨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频泪道浚通术联合贝复舒治疗泪道阻塞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泪道浚通术联合贝复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对59例73眼泪道阻塞患者施行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将贝复舒滴眼液2ml注入泪道并留置.结果:治愈68眼,治愈率为93.15%.结论:高频泪道浚通术联合贝复舒治疗泪道阻塞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黄漫清;杨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观察针药合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9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一月内病情复发,其中治疗组3例,复发率8.6%;对照组16例,复发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与口服西药相似,但停药后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地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终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作出总结.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压迫止血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方法效果显著.结论: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唐琛;郭海莲;谢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塞32例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是从普通肝素通过酶学或化学降解产生,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出血的危险性小而抗凝效果更好或相似,所以广泛用于治疗脑梗塞.我院2003年3月开展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塞研究,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世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灸联合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 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脂饮食、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及血脂、防止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每天一次,睡前口服;配合针灸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取穴,上肢瘫痪取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前、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取地仓、翳风,每天3~4穴,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葛根素及常规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治疗后10、14、21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魏标松;刘素清;温美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AOPP)是目前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多为口服中毒,故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1].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快速、彻底清除机体内残留毒物和及早、正确、适量地使用阿托品和复能剂是抢救成功的基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医生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必要时给予气道开放,重视心理护理等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利友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磷酸缓冲盐(PBS)片剂的研制

    目的:为使缓冲盐这类常用试剂的配制过程简便.方法:制成缓冲盐片剂,分析比较片剂配制成的缓冲液与散剂配制的缓冲液的特性和作用.结果:两者具有同样的特性和作用.结论:此项研究为把PBS这类试剂制成片剂使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志华;邹龙;桂卉;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