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胸大肌入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袁火忠;蒋国庆;湛本珠;黄居林

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胸前神经, 肌电图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大肌入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25例,采用经胸大肌入路保留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采用经胸大肌后方不保留胸前神经的改良根治术.术后测定胸大肌厚度及胸大肌肌电图.结果:手术组术后胸大肌无重度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肌肉功能良好.对照组15例出现胸大肌重度萎缩,且神经肌肉功能不良.结论:经胸大肌入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胸前神经的保护有良好显露,胸大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冲击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

    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治疗是泌尿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2003年至2006年我院采用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冲击取石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宗泉;李彤;郭志云;刘凡;赵树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阐述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轻、中度OSAS患者中,选择愿意接受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患者10例,治疗前后均用陪同家属调查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在多项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OSAS中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吴光宇;李年生;刘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养血清脑颗粒抗炎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外周微血管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眼内眦取血,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用纸片法测定小鼠尾尖出血时间,用致炎物质二甲苯制造小鼠耳部水肿模型,并测定耳部肿胀率.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各剂量组均可延长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部肿胀率.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抗凝血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程洁;黄宜兰;贺汝燕;张芳;马方方;彭丽媛;许花荣;黄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腺醇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1998年1月至2006月1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后发生尿潴留者85例.年龄19~36岁.其中会阴侧切分娩60例,产钳助产18例,臀牵引7例.排尿因难10~24h 18例,25~48h 37例,49~72h 16例,73~96h 8例,97h~产后7天6例.直接应用米索前列腺醇40例,45例在应用热敷、按摩、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封闭、针灸、导尿等方法无效后改用米索前列腺醇口服.

    作者:江秋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6例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与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6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多为年轻育龄妇女,均为农村人口或农民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61.1%.结论:临床医师应认识到盆腔结核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综合分析相关辅助检查,以减少误诊.

    作者:唐海璐;谢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潜伏期人工破膜380例临床分析

    人工破膜作为一种加强宫缩的手段,可缩短产程,在产程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方法产妇均在宫口开大3至4cm以上即活跃期行人工破膜,但有不少产妇,无头盆不称,无明显胎头位置异常,只因潜伏期进展缓慢或产程阻滞而行剖宫产术.目前在国内潜伏期破膜报道较少.近几年来,我院选择380例无头盆不称产妇,宫颈Bishop>7分者行潜伏期破膜,以观察羊水性质,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达到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谢勤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脐带绕颈自然分娩的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856脐带绕颈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身体健康,无妊娠并发症脐带绕颈的856病例与 600例无脐带绕颈病例.比较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评分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绕颈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在严密监护下自然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周丽屏;蒋创;杨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38~85岁).结果: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2例,其检出率为86.7%.检出缺血性ST-T改变186阵次,其中140阵次为SMI,占缺血性ST-T改变的75.3%;46阵次为有症状发作,占缺血性ST-T改变的24.7%.140阵次SMI中102阵次(72.9%)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38阵次(27.1%)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检出各种心律失常44例.结论: DCG监测CHD患者SMI检出率高,SMI与CHD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SMI的检出、治疗与预防.

    作者:刘晓春;邱悦群;孟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碘伏擦拭宫腔加青霉素静滴预防高危感染因素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防止有高危感染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发生术后切口及宫腔感染的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将有高危感染因素的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碘伏组(20例)、甲硝唑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进行临床观察.三组皆为新法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丝线结节缝合,5天拆线.结果:碘伏组术后病率和白细胞总数超过15×109/L者都明显少于甲硝唑组和对照组.碘伏组术后腹部切口无感染率(95.00%)明显高于甲硝唑组(70%)和对照组(50%),差异非常显著(P<0.01),从而缩短了住院天数.结论:对有高危感染因素的剖宫产病例应用碘伏擦拭宫腔加青霉素静滴是经济、方便、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的较好措施.

    作者:赵正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需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该技术是在导丝的引导下,用扩张钳顺导丝先扩开气管前壁的软组织,再顺导丝进入气管内,将气管扩开,再将气管导管顺导丝从扩张口置入气管内.结果:25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均在8~11min顺利完成,平均时间8.5min左右分,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刘建生;谢红英;廖志滢;朱宏泉;许庆林;刘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传统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多用于子宫脱垂患者,对于非脱垂的子宫良性病变,因手术视野小,操作不方便,受到了限制.由于特制经阴道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术式改良,微创观念深入妇科,扩大了经阴道子宫切除的适应证.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部分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效果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祝昌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护理

    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4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红华;朱萍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碘伏与酒精消毒用于预防牵引针眼感染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用碘伏消毒与常规酒精滴针眼法用于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的效果并比较.方法:将116例骨牵引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0.5%碘伏消毒牵引针眼及周边皮肤,对照组采用75%酒精滴入针眼的消毒方法.结果:观察组感染率4.92%,对照组感染率16.36%,P<0.05,两组病人牵引针眼感染率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对于骨牵引针眼感染的预防,碘伏消毒的方法效果优于针眼滴酒精的方法.

    作者:陈睿云;丁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贝复济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0例临床分析

    切口脂肪液化为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肥胖体形的病人,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手术缝合留下死腔等,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延期愈合.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30例切口液化患者采用贝复济切口喷用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冬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生素在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行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者,共计181例.随机分为3个组:A组(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56例,男3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22±25.59岁,其中小3岁,大75岁;B组(术前一次性给予抗生素,术后不应用抗生素)61例,男4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5±21.33岁,其中小5岁,大76岁;C组(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3d)64例,男39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21±20.66岁,其中小6岁,大74岁.

    作者:邱小龙;丁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眶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护理

    以往眼球摘除术后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球,而硅胶球眶内植入有时有排斥及脱出,羟基磷灰石由于它的成分与人骨成分极为相似呈现网眼状结构,血管可长入,结膜可覆盖,不会因该物的成分而排斥脱出.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国产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为材料制成轻巧多孔网眼状结构的填充球,给19例眼球摘除术后者眼内填充,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整容效果,双眼外观对称,义眼活动度良好.此手术技巧是关键,但术前、术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眶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石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先天性无阴道并始基子宫3例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23岁,未婚.因青春期无月经来潮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女性体态,五官端正,双侧乳腺发育正常,丰满对称,毛发分布及全身骨骼发育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女性型,发育正常,阴道前庭相当于阴道口处见阴道外口,但呈一长约2cm、宽约3cm的盲端,处女膜完整,尿道口发育正常,肛查未及子宫及异常包块.辅助检查:超声提示:⑴子宫偏小.⑵左侧卵巢正常,右侧卵巢无回声区可能为卵泡声象.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探察术,术中见双侧子宫大小分别为:2cm×2cm×1 cm,2cm×2cm×1 cm,并见双侧各一卵巢、输卵管正常.临床拟行乙状结肠代阴道+双侧始基子宫切除术,并将切除物送病检.

    作者:黄海建;杨庆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2例,给予舒血宁1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天;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加用巴曲酶个体化治疗;两组治疗前病情轻重及病后开始治疗时间分布相同,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d、第7d、第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江宗华;李广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感染等作用.本文将对这些作用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东波;谢水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保留盆腔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5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对于减少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组和不保留组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3.1%和70.7%,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3.1%和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和3.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保留盆腔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在不增加局部复发率的情况下,可改善患者术后的性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钦志;刘彪;吉成岗;张春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