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例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与误诊分析

唐海璐;谢晓英

关键词:盆腔结核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6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多为年轻育龄妇女,均为农村人口或农民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61.1%.结论:临床医师应认识到盆腔结核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综合分析相关辅助检查,以减少误诊.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颈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颈椎损伤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12例颈椎损伤病变中,寰椎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3例,下颈椎骨折6例.结论:在详细分析横断图像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利于颈椎损伤的全面准确评价.

    作者:吴仁华;钟小玲;邱小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一期阴茎再造(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一期阴茎再造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脐旁左侧岛状皮瓣转移和肋软骨植入一期阴茎再造.分析脐旁岛状皮瓣转移的设计,手术方法.结果:3例脐旁岛状皮瓣转移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18个月,再造阴茎形态和功能良好,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脐旁左侧岛状皮瓣转移设计合理,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血范围广,血管蒂长可同时形成尿道和阴茎体,供区隐蔽,术后形态功能良好,是阴茎再造的一种较易掌握、手术风险较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东林;刘经燕;朱小明;肖庆裕;刘申;胡志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含服胃镜胶+环甲膜穿刺法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0例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次,采用含服胃镜胶+环甲膜穿刺法麻醉;对照组60例次,采用手助式喷雾吸入+气管滴注法麻醉.观察2组患者在纤支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试验组92%(55/60),对照组72%(43/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含服胃镜胶+环甲膜穿刺法麻醉效果较好,操作过程中病人较易耐受,值得推广.

    作者:肖贤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剂量皮硝外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皮硝外敷治疗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7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500g皮硝腹部外敷每日2次;对照Ⅰ组19例,采用50g皮硝+450g食盐腹部外敷,每日1次.对照Ⅱ组18例,采用500g食盐腹部外敷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Ⅰ组有效率为21.05%,对照Ⅱ组有效率为16.6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皮硝腹部外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效.

    作者:张景辉;刘斌;张跃林;郑耀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脐带绕颈自然分娩的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856脐带绕颈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身体健康,无妊娠并发症脐带绕颈的856病例与 600例无脐带绕颈病例.比较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评分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绕颈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在严密监护下自然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周丽屏;蒋创;杨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贝复济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0例临床分析

    切口脂肪液化为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肥胖体形的病人,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手术缝合留下死腔等,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延期愈合.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30例切口液化患者采用贝复济切口喷用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冬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drome,SSSS)是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病情轻者1~2周后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3岁以下小儿多见,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儿童的病死率为3%~4%[1].2003年3月至今我科共收治SSSS病例33例,其中应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2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佩玉;孙新建;姚艳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耐缺氧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快速断头实验;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肌耗氧量实验.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能显著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息时间;能非常显著延长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耐缺氧作用.

    作者:朱秋萍;李洪亮;范小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06例感染性疾病致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不明原因长期感染性发热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住院符合FUO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的病例106例.结果:在106例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78例,其中包括结核29例,伤寒19例,败血症9例.病毒感染13例,恙虫病12例,真菌感染3例.结论:根据临床经验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合当地特点可明确大多数FUO感染性发热病例的病因诊断,及早明确诊断尤其重要.

    作者:周建荣;刘惟优;赖庆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疗法的护理体会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超声实时显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琍;陈卫华;凌月蓉;叶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保留盆腔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5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对于减少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组和不保留组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3.1%和70.7%,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3.1%和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和3.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保留盆腔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在不增加局部复发率的情况下,可改善患者术后的性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钦志;刘彪;吉成岗;张春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18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给予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术后给予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8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无术中和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疗效,缩短了术后住院日,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肖江萍;彭德慧;林晓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维生素C(Vc)对GOD法测定血糖干扰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维生素C (Vc)对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法,测定血糖的干扰程度.方法:用GOD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Vc的血糖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c对GOD法测定血糖有明显的负干扰作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0.976,干扰度随着V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0.976,同一浓度的Vc对两种血清干扰度也有所不同,对正常值血清的干扰度高于高值血清.当Vc浓度>10 000.0mg/L时,干扰度>17.4%,干扰度较大,而当Vc浓度<312.5 mg/L时,干扰度<3.6%,干扰度甚小.结论:在用GOD法测定血糖时,应考虑还原性药物的干扰因素,当血糖值过低时,应区分真性低血糖与假性低血糖.

    作者:鲁陈;朱颖;胡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插管溶栓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插管溶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起,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80例(不包括腓肠肌静脉丛以下静脉血栓者)无抗凝溶栓禁忌,无造影剂过敏者,穿刺部位无感染者,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插管溶栓;对照组B组:外周静脉溶栓,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24h、48h、72h溶栓效果.结果: A组平均疗效在3个时间点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DVT患者插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作者:钟宝元;谢斌辉;刘凤恩;胡晨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流产的关系(附108例报告)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正常组)和58例自然流产妇女的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比较两组妇女支原体检出的阳性率.观察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发生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自然流产组解脲支原体阳性43例,阳性率74.1%;人型支原体阳性16例,阳性率27.6%;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均阳性12例,阳性率20.7%.正常组解脲支原体阳性24例,阳性率48%;人型支原体性阳性5例,阳性率10%,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均阳性2例,阳性率4%.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卢和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闭合治疗小儿尺桡双骨折39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尺桡双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宽掌背侧夹板加中立板外固定方法治疗的功能效果.方法:对39例闭合性,移位的前臂双骨折,按不同的骨折类型早期手法复位,宽掌背侧夹板加中立板外固定,重点注意克服存在的旋转因素,适宜的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9例均愈合.结论:小儿尺桡双骨折应首先尽早应用手法复位,克服旋转移位是前臂双骨折复位成功和功能恢复好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程少华;伍中庆;何大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的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生存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或Bcl-2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邹志坚;黄小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方法.方法:对32例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前内,前外双侧弧形切口,锐性探查内外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及踝穴,外翻踝关节,直视显露后踝骨折块,清理后踝周围的瘢痕组织及碎骨块和骨痂组织,用尖刀探查后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复位,固定后踝,以骨嵴为标志,恢复外踝的正常长度和力线,并用1/3管型钢板或普通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踝用螺钉或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术后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个月,平均36个月.2例出现浅表皮缘坏死,3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28~39周,平均32周,3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间隙变窄,有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其中2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根据AOFAS评定标准,踝关节评分优20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7%,5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10°.结论:手术治疗伤后86天内三踝骨折,锐性探查原始骨折线,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块,保留腓骨的正常长度、旋转和力线,正常的踝穴间隙,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作者:曾金如;朱少波;朱国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能,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与常用的局麻药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选择T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实验组用0.25%左旋布比卡因(LB组),对照组用0.25%布比卡因(B组),两组分别注入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4ml试验量,确定在硬膜外腔后,实验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8~10ml,对照组注入0.25%布比卡因8~10ml.同时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T0、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2、总用药量、双上肢Bromage评分、双上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T3.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但对照组心血管反应较实验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T0、T1、T2、T3及Bromage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与等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效能无明显差别,鉴于左旋布比卡因有较低的神经及心脏毒性,临床安全范围更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黄起汶;陈远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2例,给予舒血宁1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天;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加用巴曲酶个体化治疗;两组治疗前病情轻重及病后开始治疗时间分布相同,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d、第7d、第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江宗华;李广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