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现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甚至一些乡镇基层医院也开展此类手术.但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仍是当今面临的难题.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权;肖美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48例严重低氧血症新生儿,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NCPAP前、NCPAP后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的变化.结果:48例病人用NCPAP后,40例病人的呼吸困难及缺氧征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对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余连芝;盛学梅;欧阳培元;李金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否保证病人安全并满足手术的要求.方法:选择65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T8~9或T9~10,面罩吸氧,静注1/2哌咪合剂(哌替啶100mg,咪唑安定10mg)辅助麻醉.Detex仪检测HR、BP、ECG、SPO2.结果:除1例术中出血开腹手术和1例过度肥胖改为联合全麻外,其它病人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气腹后25min术中PCO2偏高,PO2明显升高;术后35min时,PO2比术中升高,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LC术选用硬膜外麻醉,在面罩吸氧和静脉辅助麻醉下效果满意,术中平稳,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的麻醉方法,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欧阳雪花;肖文珠;张国如;周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38足)以后关节突移位为主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螺丝钉固定,必要时行植骨术(30例).结果:平均随访11.5个月,参照Maryland food score 评分,对患足是否疼痛、步态、距下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是否支架辅助、术后X线摄片等加以评估,20足疗效为优,17足为良,1足为可.其中钛板松动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1例,换药后自愈.结论: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可塑形钛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金如;王七祥;朱国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在目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喉部恶性肿瘤约为全身癌肿的1%~5%.在耳鼻喉的恶性肿瘤中,国内各地统计约占⒎9%~35%不等,占耳鼻喉各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作者:彭韶平;于秀春;廖志莹;刘小平;陈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4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在校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压力,但由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深层次矛盾引发的许多问题,如教育公平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者:黄爱民;邱毅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常规分割放疗、快速分割放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患者62处骨转移灶.其中28/62例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40~50Gy.34/62例采用快速分割放疗3Gy/5,5次/周,39Gy.结果:两组均完成放疗计划.两组总缓解率93.54%,完全缓解率80.6%,两组缓解率分别是92.8%、94.1%,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1%、82.3%(P>0.05).结论: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止痛效果良好,作用较快,且较持久.常规分割、快速分割两种放疗方法均有良好的效果,在治疗骨转移癌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一般情况,病理类型,原发病变的部位、范围,转移病变的范围而采用何种分割方案治疗.
作者:罗东平;曹岩灯;黄文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切割器在鼻中隔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运用鼻窦切割器处理偏曲骨质部分.结果:所有病例黏膜生长良好,随访2月~1年,鼻中隔基本平直,未发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运用鼻窦切割器行鼻中隔成形术,在直视下操作,切口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较准确地除去偏曲之骨质部分,降低对侧黏膜损伤及用平凿凿除上颌骨鼻嵴时出血较多的风险.
作者:赵为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LC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40例均顺利完成LC,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因钛夹松脱致胆漏1例.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8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d.全部治愈出院.35例随访6~12个月,平均 7.5个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LC效果好,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该手术的要求,需要建立新的护理模式与其适应.
作者:兰金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呼吸道感染大都应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滥用及耐药菌株的增加,而且,由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也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积极探索具有临床疗效、药源丰富、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来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痰热清注射液是国家中药二类新药,我院儿科于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玲;王玲;廖红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7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经验总结.结果:I期经腹手术60例,经胸腹手术7例,合并伤Ⅰ期手术26例,Ⅱ期手术19例,治愈61例(91.1%),死亡6例(8.9%).结论: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治,缩短损伤至做手术切口时间,遵循手术优先原则至关重要,重视损伤控制理念,综合救治.
作者:邱前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本病是病原体恙螨从叮咬处侵入人体后先引起局部皮肤损害,然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产生立克次体血症及毒血症,导致全身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并出现多脏器损害[1],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病易误诊为伤寒,上感,肝炎,血液病,为引起对本病的注意,我们收集了近3年来18例被误诊的恙虫病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作者:王钇力;朱宏泉;李祚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6例拟诊为肺癌而纤维支气管镜表现粘膜浸润为主和支气管腔外病变进行TBNA细胞学检查,并以活检、刷检和冲洗进行对照.结果:TBNA、活检和刷检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1.4%、67.8%/64.3%(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冲洗的诊断阳性率仅为35.7%,另外,TBNA对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诊断的阳性率63.6%,管腔外压性肿块2/4阳性.结论:TBNA是一种阳性率高,操作简便的诊断技术,特别是纵隔肺门肿大的淋巴结和管腔外压性肿块有特殊的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家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也是神经内科门诊中经常碰到的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
作者:曾繁银;钟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综合干预达到有效控制该病发展和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有代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健康管理,充分利用综合手段,包括: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药物、理疗、针灸等对干预组进行个人不良生活行为、疾病干预.两年后对比两组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好转率等.结果:干预组在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好转率等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陈勇;濮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胆囊癌的CT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22例胆囊癌CT表现可归纳为4型:(1)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9.1%(2/22);(2)胆囊壁增厚型2例占9.1%(2/22);(3)胆囊周围浸润型7例占31.8%(7/22);(4)混合型11例占50%(11/22).结论:胆囊癌的CT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西林;贺利昌;肖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1岁,因尿频、尿痛、点滴状尿8小时入院.患儿于8小时前出现小便时啼哭不安,手握阴茎,并有尿频、点滴状尿等症.
作者:李强;张伟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欧蒙公司提供的8种自身免疫抗体检测试剂,探讨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检测对象分成临床疑似组、已确诊组、类风湿+脊柱关节组、老年人组,健康体检组,分别检测8种自身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①已确诊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与临床诊断相符;②临床疑似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老年人组;③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老年人组仅检出ANA,无其他自身抗体检出;④健康人组无任何自身抗体检出.结论:8种自身抗体检测对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王坚;伍音;陈鸿恩;钟春;赖昀掞;谭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法洛氏五联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FI检查,分析法洛氏五联症10例超声表现.结果:肺动脉主干狭窄、右室流出道并肺动脉狭窄各3例,右室流出道并肺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狭窄、肺动脉瓣并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各1例;升主动脉均不同程度增宽和骑跨,骑跨率约40%~50%;室间隔缺损均为膜周部,收缩期均可见右室血流信号射入主动脉;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型.超声心动图还检出了心内并存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1例,镜向右位心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无创伤性诊断法洛氏五联症应为首选方法.
作者:陈燕玲;叶军;游宇光;肖文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DIC的常见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21例DI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稽留流产、死胎、妊高征、羊水栓塞等病理妊娠是妇产科DIC的常见诱因,通过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及时终止妊娠、果断切除子宫、补充凝血因子、适时使用肝素,仅1例死亡,其余均救治成功.结论:DIC是妇产科领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凶险,但只要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章云;俞立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