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梅;李明智;余思秀;王豫;刘咏梅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脑疝的死亡原因及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对58例颅脑外伤并脑疝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脑疝形成后死亡率较高,早期脑疝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晚期脑疝开颅手术无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尽早解除脑疝、改善脑供血,有效防治继发性病理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黄伟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种胆囊切除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为CC、MC、LC三组进行比较.结果:LC较MC、CC术后舒适性及恢复要好,总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LC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创伤比MC、CC要明显减少.
作者:周启旭;舒秉俊;郭国徽;金鑫;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176例(178眼)学龄儿童眼外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儿童眼外伤的常见致伤物有烟花爆竹、树枝、剪刀、铁丝等.以挫伤性前房积血、角膜穿通伤为多见.治疗前失明率(0.05以下为盲)占45.5%,治疗后下降到16.3%,复明率为83.7%.结论:眼外伤严重危害儿童视力,重视预防工作,大力开展保护眼睛的科普知识教育,可降低其发生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提高其复明率.
作者:罗忠贵;陈小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CT表现,将选取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无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颅骨骨折的比例、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29例,良好9例,死亡16例;GCS评分3~5分13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B组43例,良好28例,死亡10例;GCS评分3~5分9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是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主要表现之一,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多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贤生;刘胜初;廖驭国;黄建斌;杨建雄;肖新才;叶志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呼吸道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48例2~8岁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插入喉罩(LMA)和气管导管维持气道,观察和记录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二种方法都能满意地完成手术,以LMA维持气道具有对患儿刺激轻、术后清醒快等优点.结论:LMA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气道通畅.
作者:詹伟建;吴珍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血气分析仪检测技术迅速发展,已广泛用于临床危重病人抢救,尤其在心肺复苏,麻醉体外循环,外科手术及连续监测病人的血气、PH变化的应用中,发挥了血气分析仪的自身优势,为临床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较全面的科学诊断依据,又发挥了一机多用的功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志明;廖南山;董收雄;廖宣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塑形夹板、弹力带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随机分为塑形夹板、弹力带外固定(治疗组)和常规夹板外固定(对照组)各50例,对2组X线骨痂生长及综合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X线骨痂生长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塑形夹板、弹力带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方便,疗效可靠.
作者:谢延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灭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这类基因称为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任何基因,凡其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细胞增生、癌变或转移等都可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53抑癌基因是细胞抑癌基因中研究广泛和深入的基因之一.
作者:高振;罗晓婷;邓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诱导化疗配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86例Ⅲ期、Ⅳa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39例进入单纯放射组(对照组),47例进入化疗加放射治疗组(综合组).化疗方案:FAP方案化疗,5-Fu500 mg/m2/d,静滴,第1~5天;ADM40mg/m2,第1天,静推;DDP 20mg/m2/d,静点,第1~4天,每21天为一疗程,连用二疗程后休息10天开始放疗.放射治疗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鼻咽均采用面颈联合野为主野,照射到36-40GY再分野.鼻咽原发灶剂量DT70-78GY/7-8W,颈部转移灶DT60-70GY/6-7W,颈部预防量DT50GY/5W.结果:两组结果显示在短期内颈淋巴结和原发灶肿瘤的消退综合组好于单纯放射组,但从生存率来看,时间越长生存率越没有差别.从统计上来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FAP联合诱导化疗方案配合放射治疗不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宁;罗霄;张宝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自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采用制霉菌素、甲硝唑混合粉剂外用抗感染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筱鸣;章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4ml肌肉注射,1次/日;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及肝功能明显好转,HBeAg阴转率为40.74%、HBVDNA阴转率为44.44%,而对照组都是11.53%,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苦参素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控制肝脏的炎症活动,不失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周东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不同CO2气腹压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患者90例分为A(气腹压为10mmHg)和B(气腹压为15mmHg)两组,对比术中呼吸、循环血气参数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呼吸、循环血气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10mmHg气腹压是老年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理想的气腹压.
作者:刘建平;王小农;刘凤恩;何晓;段青;易坚;钟宝元;应勇;徐道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宫颈癌及滋养叶细胞肿瘤,死亡率高,为妇科肿瘤中威胁大的疾患.卵巢癌患者早期无自我症状,待临床确诊时60%~70%[1]以上的患者属晚期.由于卵巢癌很少发生血行转移,全身化疗毒副作用大,腹腔内药物浓度低,疗效差.从1998年至2003年来,我科对13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腹腔内化疗药物,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提高了近期好转率.现将卵巢癌腹腔内化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燕;邱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摘除结、直肠有蒂或无蒂大息肉.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采取相应的方法行圈套电凝摘除.结果:本院内镜室对16例2~3.5cm大小不等、形态不同(有蒂或无蒂、分叶状、扁平)息肉进行内镜电凝电切治疗,未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所复查的12例中均无复发.结论:结肠镜下大息肉电凝摘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欧阳锦盛;黄才斌;江萌;廖跃光;刘亮明;刘海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其死亡率占第二位[1、2].虽然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生存率较低、复发率高,且真正能做手术的患者只占其中的15%~30%.
作者:陈卫华;何晓;王小农;叶军;凌月蓉;游宇光;徐琍;肖文胜;任苓;陈燕玲;葛贻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中晚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前出血常见原因.起病急,进展快,可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所以恰当处理前置胎盘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就我院1996~2003年58例前置胎盘的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媛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性,26岁,右膝关节肿痛二年余.查体:右侧膝关节红肿,压痛(+),无叩击痛,活动无受限.X线平片示:右股骨远端内外侧髁及膝关节间隙内均可见小结节影,部分小结节内可见透亮区,部分结节可见与骨皮质相连,关节间隙正常.
作者:吴仁华;何文军;钟小玲;朱恒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作者在临床中碰到4例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均采用包皮及硬化淋巴管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新;肖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方法.方法:对采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联合切开方法治疗4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取出结石大约7.4cm×4.2cm×3.0cm,多的1例有结石107枚.术中不需阻断肾蒂,平均术中出血约280毫升,手术耗时约95分钟.32例复查B超或KUB平片,5例有肾内残余结石但直径小于1.0cm.结论:本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取石方便,集合系统破坏小,出血少等优点,是处理复杂肾结石的良好术式.
作者:钟小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首次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病时的孕次、产次、避孕方式,腹腔内出血量,异位妊娠类型,治疗方式,输卵管有无炎症表现等观察.结果:首次异位妊娠的术式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有一定联系.结论:输卵管吻合术、输卵管炎症表现、无避孕措施为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输卵管切除加对侧绝育,首次积极抗炎治疗,口服避孕药避孕是保护性因素.
作者:成琨;张慧弘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