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邱晖
目的:探究极低体重儿(VLBWI)的高危因素,提高其成活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89例VLBWI资料,并对比前后6年的转归.结果:VLBWI成活率由1998~2000年的45.1%上升至2001~2003年的71.2%;VLBWI的高危因素为窒息、HMD、肺出血、感染、低体温、呼吸暂停、颅内出血、产科因素等.其中死亡主要原因早期为窒息、HMD,晚期为感染.结论:提高VLBWI的成活率,关键是加强围产期保健,重点防治窒息、HMD,广泛使用新技术,合理营养,加强护理及监护,严格消毒等.
作者:江建华;邢媛媛;高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早搏是一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患者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憋气、头昏,严重时可逐步导致心衰,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压力,临床上常应用心律平、慢心律、胺碘酮等化学合成品作为一线药治疗早搏,但因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近一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制剂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各种早搏患者共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危小军;谢东明;廖祥中;廖伟;谢东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首次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病时的孕次、产次、避孕方式,腹腔内出血量,异位妊娠类型,治疗方式,输卵管有无炎症表现等观察.结果:首次异位妊娠的术式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有一定联系.结论:输卵管吻合术、输卵管炎症表现、无避孕措施为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输卵管切除加对侧绝育,首次积极抗炎治疗,口服避孕药避孕是保护性因素.
作者:成琨;张慧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喉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的MMP-9的表达.结果:40例喉癌组织中的MMP-9阳性表达率为90.0%,MMP-9在喉癌组织中与癌旁正常黏膜的阳性表达差异明显(P<0.01);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MMP-9在晚期喉癌中表达增高,临床分期Ⅲ~Ⅳ期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深部浸润的癌巢及基底膜附近的肿瘤细胞染色尤为明显.结论:MMP-9与喉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傅莉萍;卢义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胃肠癌术后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胃肠癌患者82例,分成治疗组4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用HCPT、DDP、5Fu-CF方案,对照组加艾迪注射,对两组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艾迪实验组胃肠反应发生率为45.3%,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27.6%;血小板下降率为13.1%;而单纯化疗组胃肠反应分别为:胃肠反应发生率为68.1%,白细胞下降率为82%,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38.6%,两组各项配对t检验,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艾迪注射液能减轻胃肠癌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刘海金;蔡琦;曾祥福;曾祥泰;冯起放;林坤泉;吴祥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步骤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行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对实验教学中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是实验教学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作者:李坊贞;胡树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加异搏定序联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4例行开放性手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人,定期应用异搏定20mg+MMC4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2小时,每周1次,共6次.序联用BCG75mg+生理盐水400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150mg+生理盐水40ml每月一次,连续2年.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2年以上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64例术后患者随访18~74个月,平均52个月,5例复发,21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较严重膀胱刺激症状,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丝裂霉素C加异搏定序联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作者:方谦;黄海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达50%~70%.舌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晚期可蔓延至口底,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11例舌癌患者,均施行原发灶及淋巴结清扫联合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富兰;何佛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脑疝的死亡原因及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对58例颅脑外伤并脑疝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脑疝形成后死亡率较高,早期脑疝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晚期脑疝开颅手术无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尽早解除脑疝、改善脑供血,有效防治继发性病理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黄伟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其死亡率占第二位[1、2].虽然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生存率较低、复发率高,且真正能做手术的患者只占其中的15%~30%.
作者:陈卫华;何晓;王小农;叶军;凌月蓉;游宇光;徐琍;肖文胜;任苓;陈燕玲;葛贻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BD)的治疗效果以及远期并发症和术后癌变的影响.方法:总结31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及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中行囊肿切除和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22例(A组),囊肿造瘘外引流术后二期囊肿切除,胆肠内引流术3例(B组),单纯囊肿内引流术6例(C组).13例手术后1~7年因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者中A组6例、B组2例,C组5例,内癌变者3例,其中A组1例,C组2例,癌变患者于再次手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CBD的治疗应以囊肿切除,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囊肿造瘘外引流术后二期囊肿切除、胆肠内引流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单纯囊肿胃肠吻合术因并发症较多,应逐渐淘汰.
作者:苏晋捷;曾祥福;吴祥庸;舒小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对28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人常见病因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分别占58.2%、43.9%、9.6%.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约占51.9%.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有效率达78.8%.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以洋地黄、B阻滞剂等控制心室率占56.9%,应用抗凝治疗患者占74.2%.结论:287例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胺碘酮转复房颤成功率高,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药物控制心室率效果佳,预防卒中,高危组需用华法林,低危组可用阿司匹林.
作者:谢基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41例,其中单纯偏曲17例,合并对侧下鼻甲肥大3例,鼻窦炎鼻息肉21例.结果:41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无1例发生鼻中隔血肿、穿孔、鞍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矫正术操作精细,损伤小,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王勇斌;罗克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肺癌经支气管动脉造影(IADSA)明确供血血管,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简称BAI术).结果:发现肿瘤血供丰富者,近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0%.结论:BAI术是原发性肺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福建;兰小林;叶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银合金/玻璃离子对乳磨牙充填的微渗漏,为乳磨牙选择充填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双盲法将30颗无龋离体乳磨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Ⅰ类洞型后分别用银合金/玻璃离子、银汞合金胶囊、玻璃离子充填.用2%亚甲蓝溶液进行渗透试验,测量染料渗透深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充填材料均出现微渗漏,其中银汞合金充填组的渗漏值大,与银合金/玻璃离子充填组及玻璃离子充填组的渗漏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银合金/玻璃离子充填组及玻璃离子充填组的渗漏值比较则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银合金/玻璃离子对乳磨牙充填的密闭性能较好,能有效地减少充填后的微渗漏.
作者:潘钢;耿发云;陈伟文;杨萍;李伯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人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1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世华;郭守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性,18岁,因脐厨部胀痛1周于2004年8月18日人院.入院查体:体温37.3℃,血压95/60mmHg,腹部较膨隆,腹软,左中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轻度叩击痛,膀胱区无充盈.B超示:腹腔内巨大囊性包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内,两侧分别至左、右侧腹壁,内可见光带分隔.右肾轻度积水,子宫及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
作者:朱斌;刘瑞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自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采用制霉菌素、甲硝唑混合粉剂外用抗感染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筱鸣;章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CT表现,将选取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无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颅骨骨折的比例、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29例,良好9例,死亡16例;GCS评分3~5分13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B组43例,良好28例,死亡10例;GCS评分3~5分9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是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主要表现之一,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多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贤生;刘胜初;廖驭国;黄建斌;杨建雄;肖新才;叶志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以下简称生化)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前沿学科,同时也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与各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成人医学专升本学员经过了大专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对临床工作实践有一定的经验与体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属性比较丰富,但是年龄普遍偏大,记忆力较差,基础知识较生疏.
作者:饶泽昌;张晓伦;陈春香;钟小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