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气分析仪及其功能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肖志明;廖南山;董收雄;廖宣明

关键词:血气分析仪, 功能, 开发, 危重病人, 现报告如下, 诊断依据, 一机多用, 心肺复苏,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临床抢救, 连续监测, 检测技术, 应用, 麻醉, 科学
摘要:近年来,血气分析仪检测技术迅速发展,已广泛用于临床危重病人抢救,尤其在心肺复苏,麻醉体外循环,外科手术及连续监测病人的血气、PH变化的应用中,发挥了血气分析仪的自身优势,为临床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较全面的科学诊断依据,又发挥了一机多用的功能,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洗治疗寒痹69例

    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收治寒痹病人69例,在内服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戚莎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20例分析

    腹部外科手术后近期再手术是指首次手术后21天内实行的再次手术[1].我院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发生20例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健;刘象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并脑疝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脑疝的死亡原因及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对58例颅脑外伤并脑疝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脑疝形成后死亡率较高,早期脑疝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晚期脑疝开颅手术无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尽早解除脑疝、改善脑供血,有效防治继发性病理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黄伟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步骤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行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对实验教学中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是实验教学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作者:李坊贞;胡树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镍钛-聚髌器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镍钛-聚髌器用于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1例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21例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其术后复位与疗效情况.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情况:NT-PC组优良16例,占76.19%,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疗效情况:NT-PC组优良19例,占90.4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镍钛-聚髌器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其复位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法.

    作者:谢亮喜;刘恩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种与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相互作用蛋白的cDNA序列测定

    目的:测定一种与人蛋白激酶CKα'亚基相互作用蛋白的cDNA序列.方法:选择一个与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相互作用蛋白的重组质粒pGADT7-Library cDNA,使用BigDyeTM荧光标记终止底物循环测序试剂盒,用载体pGADT7的T7-启动子为测序引物,在ABI PRISM 310型基因分析仪上进行DNA测序.结果:该重组质粒的插入片段与泛素-核糖体蛋白S27a cDNA序列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别.结论:通过DNA测序,该种与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相互作用蛋白为泛素-核糖体蛋白S27α的变体.

    作者:曾雪英;黄功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巨大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总结巨大纵膈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1例巨大纵膈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完整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2例,合并肺楔形切除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胸部CT、X线是巨大纵膈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术中可视情况分块切除或整块切除,术后注意防治复张性肺水肿.

    作者:欧阳忠;江柏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目的:探讨联合诱导化疗配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86例Ⅲ期、Ⅳa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39例进入单纯放射组(对照组),47例进入化疗加放射治疗组(综合组).化疗方案:FAP方案化疗,5-Fu500 mg/m2/d,静滴,第1~5天;ADM40mg/m2,第1天,静推;DDP 20mg/m2/d,静点,第1~4天,每21天为一疗程,连用二疗程后休息10天开始放疗.放射治疗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鼻咽均采用面颈联合野为主野,照射到36-40GY再分野.鼻咽原发灶剂量DT70-78GY/7-8W,颈部转移灶DT60-70GY/6-7W,颈部预防量DT50GY/5W.结果:两组结果显示在短期内颈淋巴结和原发灶肿瘤的消退综合组好于单纯放射组,但从生存率来看,时间越长生存率越没有差别.从统计上来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FAP联合诱导化疗方案配合放射治疗不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宁;罗霄;张宝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内镜下电切治疗结直肠大息肉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摘除结、直肠有蒂或无蒂大息肉.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采取相应的方法行圈套电凝摘除.结果:本院内镜室对16例2~3.5cm大小不等、形态不同(有蒂或无蒂、分叶状、扁平)息肉进行内镜电凝电切治疗,未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所复查的12例中均无复发.结论:结肠镜下大息肉电凝摘除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欧阳锦盛;黄才斌;江萌;廖跃光;刘亮明;刘海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87例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对28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人常见病因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分别占58.2%、43.9%、9.6%.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约占51.9%.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有效率达78.8%.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以洋地黄、B阻滞剂等控制心室率占56.9%,应用抗凝治疗患者占74.2%.结论:287例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胺碘酮转复房颤成功率高,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药物控制心室率效果佳,预防卒中,高危组需用华法林,低危组可用阿司匹林.

    作者:谢基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输尿管癌的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输尿管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2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结果:输尿管癌2例在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变窄,梗阻近端输尿管及肾盂轻度积水扩张;B超显示肾盂轻度积水扩张;CT扫描显示软组织密度肿瘤影,梗阻处以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扩张;MRI检查显示肿瘤在T1加权为等信号,T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在显示输尿管癌病变各有特点,CT和MRI对诊断输尿管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对其准确分期,B超可行初步筛查,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为常规方法.

    作者:赖化平;林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DFI诊断下肢假性动脉瘤(附一例分析)

    患者,男性,64岁,左下肢肿胀、疼痛6天,伴行走困难,临床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收入院.

    作者:葛贻珑;陈卫华;叶军;任苓;凌月蓉;游宇光;肖文胜;陈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4例报告

    近年来,作者在临床中碰到4例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均采用包皮及硬化淋巴管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新;肖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41例,其中单纯偏曲17例,合并对侧下鼻甲肥大3例,鼻窦炎鼻息肉21例.结果:41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无1例发生鼻中隔血肿、穿孔、鞍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矫正术操作精细,损伤小,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王勇斌;罗克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身疣体移植治疗扁平疣6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扁平疣用自身疣体移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2例扁平疣患者分成治疗组67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用自身疣体移植及口服甲氰咪胍14天,对照组用外搽0.5%5-Fu软膏及口服甲氰咪胍14天,随访观察2个月.并对治疗组67例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有效率55.4%,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自身疣体移植治疗扁平疣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李伟权;刘矗;陈宏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再出血1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19例,脑血管痉挛25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15例,治愈21例,好转11例,死亡16例.结论:对原发性脑室出血应争取早期CT检查确诊,早期全面治疗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如有指征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期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梁仕泮;陈尚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53抑癌基因与口腔癌变

    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灭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这类基因称为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任何基因,凡其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细胞增生、癌变或转移等都可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53抑癌基因是细胞抑癌基因中研究广泛和深入的基因之一.

    作者:高振;罗晓婷;邓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种胆囊切除手术方式临床效果之比较

    目的:探讨三种胆囊切除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为CC、MC、LC三组进行比较.结果:LC较MC、CC术后舒适性及恢复要好,总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LC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创伤比MC、CC要明显减少.

    作者:周启旭;舒秉俊;郭国徽;金鑫;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霉素不良反应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避免不良反应需采取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4例青霉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青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4例青霉素不良反应患者中胃肠道反应14例、周围神经炎2例、浅静脉炎2例、腓肠肌痉挛1例、神经毒性反应2例、青霉素脑病2例、赫氏反应1例.停用、改变给药途径或减少药物剂量及降低药物浓度后,24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青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浓度的提高、给药速度的加快有密切关系.提示临床医生要严格遵守青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大剂量、高浓度使用青霉素.

    作者:黄宏员;朱延丹;李伟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翼状胬肉手术前后与角膜屈光的变化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角膜屈光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3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经常规视力、角膜曲率及电脑验光检查,并且测量胬肉侵入角膜缘的长度,比较手术前后屈光度的改变.结果:46眼角膜曲率检查平均散光,术前为4.87±2.81D,术后一周及一个月分别为3.19±2.23D及2.74±2.01D,术后较术前散光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一周时t=2.583,P<0.05;一个月时t=3.46,P<0.01).胬肉所致角膜散光以顺规性远视散光为主,散光度数与胬肉侵入角膜长度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可引起角膜散光,手术切除可减少散光,提高视力.

    作者:李仁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