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喜树碱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附32例报告)

肖震宇;赖景春;熊士忠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姑息性治疗, 恶性胸腹腔积液, 晚期恶性肿瘤, 患者生存质量, 恶性肿瘤晚期, 现报告如下, 控制, 近期疗效, 死亡率, 并发症
摘要: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迅速进展,死亡率极高.因此,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成为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目的之一.我科从2000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羟基喜树碱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36例,取得很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3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皮内试验结果分析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国内外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荨麻疹与吸入过敏原有关[1].皮内试验是目前各种体内特异性过敏试验中应用广、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的一种试验方法.为了解慢性荨麻疹与吸入过敏原的关系及其相关过敏原的种类特点,我科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共对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过敏原的皮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芳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

    结直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内隆起的病变.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息肉病是指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仅黑斑息肉病除外),反之,则称散发性息肉.

    作者:刘四君;缪作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山薄荷水提取液抗S-180实体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山薄荷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山薄荷LD50;通过对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瘤的影响来观察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山薄荷水提取液LD50为12.08g/kg,抑瘤率为33.3%.结论:山薄荷水提取液对小鼠移植性S-180实体瘤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贤华;潘火英;谭晓彬;刘建新;叶和杨;赖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3例髋臼骨折的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获得6个月~4年随访,按Maffa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13例、良6例.优良率为82.6%.结论:髋臼骨折常与髋关节脱位相并存,CT是早期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非手术牵引治疗适合骨折移位<3mm,凡骨折移位>3mm,关节内有碎骨块,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宜手术治疗.

    作者:陈仁春;何旗明;殷圣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超诊断肾巨大错构瘤2例

    肾错构瘤是肾脏常见的实质性良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小,体积较大错构瘤比较少见.现将近期笔者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症实的2例巨大错构瘤报道如下.

    作者:葛贻珑;陈卫华;肖文胜;任苓;谢谨捷;游宇光;凌月蓉;叶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远处种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附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内异症中较少见的一类--远处种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将22例远处种植的内异症与85例盆腔内种植的内异症比较,回顾分析远处种植的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远处种植的内异症的临床特点上,误首诊非妇产科,误治疗于非妇产科及误诊率,与盆腔内种植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病因学上,发病年龄、宫腔内手术史率及不孕史率,与盆腔内种植的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远处种植的内异症具有其临床特点:病因与盆腔内内异症无异;诊断上应掌握局部症状的多样性,了解其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激素治疗等.

    作者:盛立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8例眼部感染真菌培养观察

    眼部感染症中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病原菌多为机会性致病真菌.我们将眼科送检角膜分泌物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惠英;黄日荣;钟来桂;叶小英;钟淑民;汪秀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腰神经根鞘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

    目的:为研究腰腿疼痛等疾病与腰神经根鞘的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人尸体的腰神经根鞘的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果:(1)从L1~L5,根鞘的长度、横径在逐渐增加,倾斜度在加大.(2)左、右根鞘的长度、横径基本对称.(3)由上到下,根鞘开口逐渐减至1孔.结论:(1)根鞘长度、横径的增加,与周围接触范围就加大,危险增大.(2)开口孔数的减少,鞘内的前、后根同时受累的机会就增加.

    作者:刘仰斌;王维洛;郭明宇;盛瑶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1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患者皆能顺利度过冬眠低温时期.结论:在冬眠疗法期间,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能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作者:肖继红;刘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机械性眼外伤后时间与视网膜脱离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后时间与视网膜脱离(RD)关系.方法:统计分析了机械性眼外伤患者187例187眼,分别观察1~7天,8~15天,16~30天,31~60天,大于61天以上,各时间RD发生的比率.结果:30天以内发生RD的患者明显低于30天以上发生RD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30天以后发生RD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而RD发生后是伤眼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因而早期手术[1](30天以内)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蒋贻平;曾祥云;陈睿云;刘万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效电子高频治疗仪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尖锐湿疣67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治疗后易于复发.我们从2001年6月至2002年9月用高效电子高频治疗仪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尖锐湿疣6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小英;曾招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芬太尼组(A组,50例)和瑞芬太尼组(B组,50例),两组均先分别静注芬太尼、瑞芬太尼后静注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静注芬太尼0.05mg,B组静注瑞芬太尼0.05mg,术中静脉追加异丙酚0.5mg/kg,观察SpO2、HR、MAP变化、异丙酚总用量、镇痛效果.结果:术中异丙酚追加量和总用药量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呼吸循环的变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具有药效、安全相似,但镇痛强,苏醒较快、镇痛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九江;安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灰指(趾)甲的治疗体会

    灰指(趾)甲是一种常见病,病程较长,我们应用配制的涂膜剂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锦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多种发病因素所导致的,其发病因素的种类及构成比例在国内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本院2000年~2002年5月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病因作出分析,以探讨本病的病因构成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黄朝鸿;谢鸿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眼化学伤冲洗管道的制作与应用

    眼化学伤是眼科常见的急症,应就地取材争分夺秒地进行彻底冲洗结膜囊,尽快冲净残留的化学物质.根据我科多年临床经验,特制了既方便又快捷的简易冲洗管道,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富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Ⅱ°烧伤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对Ⅱ°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84例Ⅱ°烧伤病人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rhEGF溶液,对照组使用皮维碘软膏,比较两组伤口变化、愈合时间、分泌物细菌培养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浅Ⅱ°创面,实验组愈合时间(9.6±1.9天)比对照组愈合时间(12.6±2.6天)缩短约2~3天,深Ⅱ°创面愈合时间(15.6±2.9天)比对照组愈合时间(20.3±3.1天)缩短约4~5天,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rhEGF溶液对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但在创面结痂、创面渗出和创面感染率、创面细菌检出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EGF溶液有良好的促进Ⅱ°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少逸;陈华德;赖文;高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囊癌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及提高胆囊癌疗效的途径.方法:对1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率68.4%,63.2%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B超、CT是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CA19-9有助于诊断.结论:Ⅰ、Ⅱ、Ⅲ期胆囊癌首选根治性手术,Ⅴ、Ⅵ期采用综合治疗,早期诊断且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方法.对高危胆囊结石的患者宜积极行胆囊切除术,误诊的原因是对肿囊癌认识不足.

    作者:刘暄;陈占斌;邓伟均;雷小东;潘志雄;周志球;李苏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人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4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7年12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共收治60岁以上的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45例,行局麻下的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伟民;黄勇坚;曾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肠息肉与息肉癌变临床分析(附158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息肉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58例大肠息肉术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息肉癌变一期切除后,复发5例,复发率4.1%,恶变2例,恶变率1.7%,未作手术处理的23例中有14例息肉增大,恶变4例,恶变率17.4%,二者的差异显著.结论:息肉的恶变率与其所含绒毛成分成正比,重视息肉的早期处理及术后个性化的随访,是减少息肉癌变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曾宪良;刘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冠窦窦瘤一例

    患者男性,30岁.因胸闷二年余来院就诊.体检: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无抬举性心尖搏动,胸骨旁左第三、四肋间可触及震颤,心界稍向左扩大,左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应用LOGIQ-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显示:主动脉窦部增宽,右冠窦向右室流出道膨出约12mm,基底部宽约6mm,未见破裂口.升主动脉内径正常,主动脉瓣回声稍粗、稍强,闭合不良,未见脱垂.左室明显扩大,左房增大.房间隔连续未见明确中断.余未见异常.CDFI:主动脉瓣下于舒张期探及一股花色血流冲击二尖瓣前叶至左室近中下部,返流束长70mm,Vmax 2.15m/s.于左室长轴切面收缩期探及一股花色血流从左室经室间隔上部缺损口射入右室,起始束宽约4mm,Vmax 2.62m/s.提示: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②主动脉右冠窦窦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

    作者:鲁茵;刘德慧;陈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