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碟鞍区肿瘤5例误诊分析

袁思奇;曾祥云

关键词:鞍区肿瘤, 影像学检查, 现报告如下, 视力及视野, 颅内高压症, 误诊, 临床特征, 视乳头炎, 颅内肿瘤, 青光眼, 并发类, 症状, 诊断, 障碍, 眼科
摘要:碟鞍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多以视力及视野障碍及颅内高压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加以影像学检查,较易诊断.但有些碟鞍区的肿瘤全身症状不明显,常并发类似青光眼、视乳头炎的一些特征,易造成误诊,我院眼科自1996年5月~2003年8月收治5例,病初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584名高考生视力不良调查分析

    历年来,高考生体检限报专业项目排位第一位的是视力不良.为探讨高考生视力不良的原因,笔者对宁都县2003年高考体检中所检出1 584名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问询调查与原因分析,以指导学生、家长和学校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赖育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转移癌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漏诊或误诊原因.方法:对14例骨髓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髓转移癌14例中,发热6例,全身骨骼疼痛14例,贫血12例,出血12例,消瘦8例,骨骼压痛8例;3例重度贫血患者周围血中找到幼粒、幼红细胞呈骨髓病性贫血;合并DIC 6例;ESR增快12例,AKP升高6例.结论:骨髓转移癌常有全身骨骼疼痛、贫血、消瘦、出血、骨骼压痛等临床表现,且部分合并骨髓病性贫血及DIC,ESR、AKP检查对诊断骨髓转移癌有一定辅助价值.

    作者:丁义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体会

    额颞叶脑挫裂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多属于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特别是合并有丘脑下部损伤者,处理非常棘手.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19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12.5%.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蒙象红;温汉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高频电波刀(即Leep)治疗CINⅡ以下的各类宫颈病变,评价Leep在宫颈各类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电子阴道镜及高危型HPV检测,诊断为CINⅠ、ASCUS、宫颈糜烂、肥大、腺体囊肿、息肉等住院病人55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4分钟,术中出血平均10.5ml,患者无任何不适,术后病灶消失,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无1例宫颈粘连或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Leep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佳、安全无副作用,可取得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娇兰;吴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手术的效果.方法:静脉复合麻,腹腔内充CO2在电视显像下行输卵管妊娠切除、开窗、内取胚胎.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9%,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术后可自如活动、住院天数、恢复家务、独自外出,有显著临床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恢复快、将成为主要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淑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4例泪道阻塞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

    泪道阻塞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包括上、下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等,临床表现为泪溢或流脓、分泌物增多,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同时,慢性泪囊炎作为潜伏感染灶,易造成角膜溃疡或眼内炎等.

    作者:张斌;唐爱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电位治疗慢性疼痛继发失眠的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高电位治疗对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继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继发失眠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采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每晚睡前口服1片,试验期为14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疼痛及睡眠状况进行评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高电位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高电位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中断次数减少、睡眠质量提高、日间功能改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③高电位组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电位疗法能有效改善继发于慢性疼痛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且副反应少.

    作者:张敏;张德仁;易伟宏;蒋劲;熊东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9例脑外伤后脑积水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本组男6例,女3例;加速损伤2例,减速损伤7例;致伤原因为车祸5例,摔伤2例,刀刺伤1例,铁棒击伤1例;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为4~10′;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内血肿4例,血肿破入脑室内2例;年龄18~5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昏5例,共济失调2例;表情淡漠3例,精神症状6例,肢体偏瘫加重2例;尿失禁2例;颅骨缺损区膨隆2例;所有病例均有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出现时间为伤后14天到3个月;头颅CT平扫:所有9例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确诊.CT示第三脑室、侧脑室均扩大,脑沟变浅或消失.

    作者:谢世华;张素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孕妇HBIG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60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三次,每次200IU;对照组40例,只随访查体不用药.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00IU一次,注射乙肝疫苗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HBeAg和抗-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HBIG预防组孕妇的婴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婴儿血清抗-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BV-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作者:罗红凤;韩文玲;冷伶丽;汤泊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9例肺部孤立结节影的平片诊断体会

    对39例肺部孤立性结节影回顾性诊断,总结探讨肺部孤立结节影的平片诊断与性别、年龄、分布、病灶的特征关系,以期在日常平片诊断中有的放矢,为临床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资料,以减少误诊.

    作者:许红雨;钟福兴;冷桂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观察和评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AF内固定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MRI示后纵韧带仍完整.其中22例伴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0例、D级4例.8例无神经压迫症状.治疗采用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板间植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体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确定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积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术后平均随访13.1个月,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2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21例分别提高1~3级,1例A级无变化.2例AF钉断裂,余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塌陷.结论:AF系统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撑开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形态,以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作者:郭庆翔;温世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我科近年来收治129例重症脑出血的病例,现将脑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艳;易致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5例临床观察

    1999年8月~2003年12月笔者收治了痛风性关节炎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温敬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附一例报道)

    目的:观察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及溶栓治疗后肺动脉的再通情况.方法:穿刺右股静脉(Seldinger穿刺法)置猪尾巴(pigtail)于肺动脉主干近端分别多个体位造影,观察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及肺野有无血流灌注,肺动脉分支充盈和排空延迟情况.结果:可见明显大动脉的缺损及肺动脉分支明显排空延迟.结论: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可靠的方法.

    作者:谢东明;陈秀珍;钟一鸣;危小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手术效果,我院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术式上进行改良,施术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邹春梅;肖杨军;彭国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道梗阻的诊断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重T2加权完成37例MRCP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二维(2D)处理图像,然后以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成功.良、恶性胆道梗阻在MRCP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SE/T1、FSE/T2及胰胆管成像的原始图像,MRCP定位准确性为100%,定性准确性为84%.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胰胆管结构,结合常规扫描所见,定性准确性较高,能为临床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彭吉东;蒋海清;钟俊远;林耀昆;赵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6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冶疗63例,治愈42例,好转15例,死亡6例.非手术治疗13例,治愈11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后颅窝血肿缺乏特有的临床征象,容易漏诊,对枕部有损伤,特别有枕骨骨折或小脑挫裂伤者,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防遗漏迟发性血肿,及时手术疗效较好.

    作者:黄建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肿瘤的内镜下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男女之比为1.1:1,93.7%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以上,其中息肉占66.7%,以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息肉为主;平滑肌瘤占15.8%;腺癌占17.5%,其中恶性度较高者占66.6%.十二指肠肿瘤良恶之比为4.7:1. HP感染率为40%.胃镜可检出95.2%的十二指肠肿瘤.结论:胃镜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肿瘤以良性为主,十二指肠癌以恶性度较高的腺癌为主.

    作者:王磊;钟英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其中L3、4间隙突出6例,L4、5间隙突出16例,L5S1间隙突出10例,L4、5、L5S1间隙同时突出2例.结果:术后随访9~19月,治疗后疗效的优良率达88.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魏绪龙;辛志业;翟建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我国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来确诊和国内五年来文献报道病例共96例.结果:De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发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7.2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呕血及黑便,部分病例呈周期性发作,大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胃镜下以溃疡及糜烂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见病变血管喷血、渗血或血痂.80%病变性在贲门与胃连接6cm范围内,15%发生于十二指肠,其它部位少见.胃镜仍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本组死亡病例占5.2%,原因均为失血性休克.结论: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可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英;熊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