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肖杨军;邹春梅;李小梅;李红卫;彭国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治疗盆腔炎, 疗效
摘要:我院于2001年至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9例脑外伤后脑积水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本组男6例,女3例;加速损伤2例,减速损伤7例;致伤原因为车祸5例,摔伤2例,刀刺伤1例,铁棒击伤1例;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为4~10′;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内血肿4例,血肿破入脑室内2例;年龄18~5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昏5例,共济失调2例;表情淡漠3例,精神症状6例,肢体偏瘫加重2例;尿失禁2例;颅骨缺损区膨隆2例;所有病例均有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出现时间为伤后14天到3个月;头颅CT平扫:所有9例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确诊.CT示第三脑室、侧脑室均扩大,脑沟变浅或消失.

    作者:谢世华;张素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1年至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杨军;邹春梅;李小梅;李红卫;彭国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螺内酯、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螺内酯、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YHA分级为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速尿、开博通、地高辛或西地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及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为83.3%;两组CHF患者用药治疗后的EF、6-MWT值均较用药前有明显的提高,其提高值在治疗组更显著,且副作用较少.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及倍他乐克治疗CHF,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作者:彭祝军;许庆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干扰素和聚肌胞联合维胺酯乳膏治疗扁平疣28例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干扰素和聚肌胞联合维胺酯乳膏治疗扁平疣,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荣朋;邱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584名高考生视力不良调查分析

    历年来,高考生体检限报专业项目排位第一位的是视力不良.为探讨高考生视力不良的原因,笔者对宁都县2003年高考体检中所检出1 584名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问询调查与原因分析,以指导学生、家长和学校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赖育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与护理

    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迅速的方法.以往常用传统的改良同步换血法,即经脐静脉单通道反复抽、输血和经脐动脉、静脉同步换血法.目前提倡采用改良双管同步换血法,罕见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报道.现就我院成功进行的3例经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温春英;彭兰秀;李君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抢救重度中毒35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在抢救重度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采取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清除血中毒物及代谢产物.结果:35例患者痊愈34例,死亡1例.痊愈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发挥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积极快速地清除人体中的毒物,在抢救重度中毒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蒋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手术效果,我院在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术式上进行改良,施术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邹春梅;肖杨军;彭国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细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结核病等占85%以上.

    作者:刘志春;马廉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5例临床观察

    1999年8月~2003年12月笔者收治了痛风性关节炎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温敬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微量输液泵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运用硬膜外麻醉微量输液泵给药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208例作为观察组,另208例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4h的镇痛效果、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开奶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镇镇效果非常明显,有效率达9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开奶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微量输液泵恒速给药镇痛,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副作用少、安全,产妇术后身体康复快.

    作者:廖志坚;廖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我国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来确诊和国内五年来文献报道病例共96例.结果:De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发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7.2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呕血及黑便,部分病例呈周期性发作,大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胃镜下以溃疡及糜烂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见病变血管喷血、渗血或血痂.80%病变性在贲门与胃连接6cm范围内,15%发生于十二指肠,其它部位少见.胃镜仍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本组死亡病例占5.2%,原因均为失血性休克.结论: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可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英;熊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皮素在硬膜外麻醉肾移植术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肾移植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方法:25例肾移植手术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T0)、切皮(T1)、放置三叶拉钩(T2)、膀胱充水(T3)、缝合切口(T4)、缝皮(T5)6个时点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浓度.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T4时点血浆内皮素浓度降低(P<0.05~0.01);T5时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能有效控制肾移植术中的应激反应.

    作者:柳朴;康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配合

    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施行了51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介入手术的前、中、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萍;阙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合理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的随访率为100%,全组病人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41%、33.3%、18.4%、11.5%、6.9%.结论重视个体化分析,应用合理有序的介入等综合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作者:马仲华;李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其中L3、4间隙突出6例,L4、5间隙突出16例,L5S1间隙突出10例,L4、5、L5S1间隙同时突出2例.结果:术后随访9~19月,治疗后疗效的优良率达88.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魏绪龙;辛志业;翟建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分析(附40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肾前性因素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3例老年人占26例.经治疗后有21例肾功能恢复,6例基本恢复,13例无效,17例死亡病例中有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脑水肿、脑肿胀、脑疝.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多见,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常见.

    作者:黄伟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外伤性肝破裂96例的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住院28.3天,治愈82例(85.4%),好转2例(2%),死亡12例(12.5%).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及时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何旗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的管理及空气、物品监测的结果分析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建立而相依并存的,是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医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医院感染在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特点,给病人愈合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作者:肖志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6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冶疗63例,治愈42例,好转15例,死亡6例.非手术治疗13例,治愈11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后颅窝血肿缺乏特有的临床征象,容易漏诊,对枕部有损伤,特别有枕骨骨折或小脑挫裂伤者,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防遗漏迟发性血肿,及时手术疗效较好.

    作者:黄建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