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张静;张丽茹;王喜洁;朱金玲;崔继文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严重,预后差;SAO型损伤轻,预后好.
作者:吴俊丽;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 -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C、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作者:李守君;刘丽;方丹;王东艳;张玲;彭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取2010-06 ~2015-06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因外伤脾破裂及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采取脾切除术治疗,术后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类手术未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相关指标,并回顾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诊治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前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均好转出院.观察组经抗凝溶栓干预1周后,血栓完全消除出院12例;抗凝溶栓2周,管腔部分再通出院7例,血栓完全消除出院10例;因腹膜炎症状加重,在溶栓治疗4d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脾切除术后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小板升高相关,需重视手术医师操作的规范化,早期发现异常,行祛凝抗凝溶栓治疗,为有效防控方案.
作者:方孝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应用氟比洛芬酯,观察其对全髋置换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TXA2、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地佐辛组(B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相同,患者入室开放静脉通道,监测血压(BP)、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A组)50 mg和地佐辛注射液(B组)5 mg.术毕即刻连接PCA泵.分别于四个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后12h(T3)24h(T4)采集外周血3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选取血清.测定各时间点GPⅡb/Ⅲa、和TXA2的含量,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对两种药物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对比.采有10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价,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10为强烈疼痛.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氟比洛芬酯组)与B组(地佐辛组)TXA2、GPⅡb/Ⅲa的表达在T3和T4时刻B组的表达显著高于A组.结论:(1)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缓解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2)氟比洛芬酯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马达;王东伟;杨波;董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致痫大鼠模型,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大鼠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影响.方法:随机将健康Wistar雄性4周龄大鼠96只,分为生理盐水组,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模型组,治疗组,共4组,每组24只.用Li-pilo给大鼠造模,然后第1、2、4周断头取四组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结果:用Li-pilo组均出现癫痫发作.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量,左乙拉西坦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差异,治疗组、癫痫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表达量明显增强,治疗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用Li-pilo组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效果明显,可能与它能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有关.
作者:罗小华;王影;潘晓华;毕艳旭;王淑静;王禹;韩小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4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行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共检查28个关节.结果:超声发现的滑膜炎关节数多于体格检查发现的滑膜炎关节数.超声可检测到有微小炎症变化的关节,对检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这些小关节敏感性高,其中近端指间关节易被侵蚀,其次为腕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检测无临床症状的滑膜炎,临床检查结合超声检查能有助于RA更准确诊断,从而对早期诊断、疾病评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荣蓉;郑春梅;王薇;曹霞;王晓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本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007~2015年检测的我市507例HIV抗体待确证样品的WB试验的阳性、阴性、不确定结果分析,了解我市艾滋病流行现状HIV感染者人群分布,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点提出更加合理的处理方法,对阴性结果分析查找造成筛查假阳性的原因.方法:对初筛阳性血清用双ELISA或ELISA和胶体金试验复检,任一复检试验阳性的血清再用WB试验确证,对确证试验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检.结果:507例样本经WB确证397份HIV-1抗体阳性,不确定45份,阴性65份.397例确证试验阳性标本经流行病学调查79.8%(317/397)是经男男性行为传播.45例WB不确定样本中要集中在孕产妇占33.3% (15/45)献血员占22.2%(10/45) VCT占20% (9/45),在随访的25例被检测中有3例明确高危行为者随访4复检进展为WB确证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在WB结果阴性的65的样本,采用ELISA+胶体金或双ELISA复检73.8% (48/65)结果为一阴一阳,并且ELISA的S/CO值在1~6之间.结论:性接触传播尤其是男男性接触者(MSM)是我市报告HⅣ/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不确定样品主要集中在孕妇及献血员及VCT人群多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在低流行人群尤其孕产妇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终以阴性转归为主;胶体金和ELISA复检可排除大部分初筛假阳性,但两种复检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初筛实验室应严格进行质量控制选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质量稳定的试剂.
作者:马永娟;王红;周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制胡椒碱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的胃内漂浮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利用亲水凝胶骨架材料HPMC及助漂剂十六醇为辅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和湿法制粒的方法将胡椒碱制备成胃内漂浮缓释片,并以漂浮时间及累计释放度为指标对处方进行筛选,单因素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的胃内漂浮缓释片在HPMC-15M为54%、十六醇为10%、碳酸氢钠为10%、硬脂酸镁1%时在人工胃液中10 min内起漂,维持释放药物10~12h,累计释放度为95.6%,接近一级释放.结论:所制备胡椒碱胃内漂浮缓释片释放药物速率平稳,具有长效作用.
作者:安东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预后与脑电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就诊神经内科的青年脑梗死患者74例,其中电脑综合征患者37例,非电脑综合症患者37例,在就诊超急性期给予患者采集脑电图,分析波形,判断电脑综合征与青年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电脑综合征脑电图组中重度异常率72.9%明显高于非电脑综合征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率40.5%;伴有PLED脑综合征脑电图明显高于非电脑综合征脑电图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综合征可导致青年脑梗死的异常率增加,对青年脑梗死预后是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于锋;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外伤致多发肋骨骨折应用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行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125例患者术前进行全面评估,给予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和疼痛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变化、给予呼吸道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胸廓畸形均得到纠正,疼痛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改善.结论:对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重度胸外伤致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马宝红;李雨泽;宋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4-0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非手术治疗组患者23例(A组),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患者19例(B组),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17例(C组).通过对接受三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应用Neer评分进行比较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的优良率为69.57%,解剖型钢板治疗组94.74%,可吸收螺钉治疗组为88.24%.解剖型钢板治疗组、可吸收螺钉治疗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在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非手术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确实有效的内固定可以使患者更早的进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作者:赫英龙;李保龙;王天航;李晓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内进行微创腹腔镜卵巢切除时予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4-01于我院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月我院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手术室,将2014-02 ~2015-01来院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1.26±8.14) min、(37.66±9.07)min、(19.63±4.23) min、(5.38±1.2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微创手术室进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治疗时予以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徐金秀;李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构建电化学微检测系统,在电化学检测中节省细胞样品,提高检测效率.方法:以三电极工作系统为基础,在工作电极上套上微管作为微型反应池,倒置后加入微量待测试溶液,将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放入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微反应系统,得到更稳定、更强的电化学信号.结果:仅仅30μL MCF-7细胞即在电化学微检测系统中出现两个氧化峰,分别归因于黄嘌呤/鸟嘌呤和腺嘌呤/次黄嘌呤的氧化还原反应.结论:MCF-7细胞中的嘌呤碱基在电化学微检测系统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该电化学法有可能用于细胞内嘌呤的检测.
作者:高寒;武荣国;王书红;张思佳;年丽;邬迪;崔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LGR5、Nodal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LGR5、Nodal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通过研究LGR5、Nodal蛋白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D34在乳腺浸润癌中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两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GR5、Nodal蛋白在30例正常乳腺组织、24例乳腺原位癌、66例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并且检测在66例乳腺浸润癌中LGR5、Nodal蛋白与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LGR5、Nodal蛋白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乳腺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LGR5、Nodal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正常乳腺组织组(P<0.01).LGR5、Nodal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LGR5、Nodal分别与CD34、MVD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且阳性发生率一致,说明LGR5、Nodal蛋白均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结论:LGR5、Noda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促进了乳腺癌血管的生成.另外,在乳腺癌中LGR5、Nodal之间存在正相关系.
作者:侯艳妮;李义强;周昱;王博;胡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3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的优质护理服务,包括,书面教育、示范教育、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等.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导、卫生宣教、疾病预防、服药指导、出入院及办理医保流程等五个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0.05).结论: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在临床中切实可行,积极有效,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姜艳;于文丽;李凯涵;李美玲;冯立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就静张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效应调节进行研究.方法:对SD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细胞予以培养,分别在小牛血清浓度为15%、5%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第4代髁突软骨细胞0h、6h、12h后,对其DNA含量予以测定;分别在静张应力为10kPa、5kPa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第4代髁突软骨细胞0h、2h、4h、6h、8h、10h、12h后,对其DNA含量予以测定.结果:当静张应力为15kPa时,随着培养时相的延长,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的PI指数也同样呈现出“先逐步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的起始时间要比静张应力为5kPa时更早,在4~12h时的PI指数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能够被静张应力所调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磊;赵亮;李善昌;庄亚严;张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绝经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榆卵管切除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于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除术患者共92例,随访至术后半年,失访2例,完成随访90例.其中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45例(观察组),保留输卵管4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AMH水平的变化、盆腔包块的再发率以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45岁患者中,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盆腔包裹性积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围绝经期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5岁患者中,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相较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发盆腔包裹性积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中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降低了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但对45岁以下患者卵巢功能有影响,可致卵巢功能早衰,而对45岁以上患者影响轻微.
作者:宋继荣;辛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利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甘草酸二铵干预肝纤维化大鼠并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的变化,探讨联合用药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螺内酯+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组、甘草酸二铵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于20、40、60d分别取血,并于60d处死全部SD大鼠,取肝组织做切片处理,HE染色,镜下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大鼠血清HA和Ang(1-7)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齐),或采用Dunnett-t检验(方差不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40、60d各组HA及Ang(1-7)水平均升高(P<0.05),且呈逐渐升高趋势,而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HA水平降低(P<0.05),但Ang(1-7)水平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HA水平更低、Ang(1-7)水平更高.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和螺内酯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有治疗作用,随肝纤维化进展,血清Ang(1-7)水平升高,且药物治疗后其水平升高更明显,提示Ang(1-7)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刘艳丽;艾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2~2015-02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来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来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然后再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8例,总占比95.0%,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9例,占72.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397;P <0.05);观察组中,一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占15.0%,对照组中,一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总占比37.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00;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来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非常可观,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的同时避免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Notch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并探讨DM大鼠VSMCs细胞增值及凋亡机制.方法:应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对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造模后别于CON组和DM组(1、2、3、4)各组中随机取出1只SD大鼠,取出主动脉并制备成细胞悬液,在细胞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传代,应用不同梯度浓度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Notch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M大鼠VSMCs细胞增值及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梯度浓度的DAPT作用DM大鼠VSMCs72h后行流式细胞仪分析,G0/G1期细胞比例由39.97%上升为72.32%,S期的细胞比例从41.10%下降为19.87%,凋亡数却从3.1升高至15.4 (P <0.05).结论:DAPT能影响DM大鼠VSMCs的细胞周期,减少DM大鼠VSMCs的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增殖反向增加细胞凋亡数,这二者作用均具有依赖性且呈正相关.
作者:汪宝林;金松;范东旭;冯东凡;谢涵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