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琳娜;何晓杰;孙丹丹;宋宇光;张晓雪
目的:探讨临产室产妇分娩接受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12 ~2014-12我院的80例临产室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产妇接受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分娩期及产后2h内总出血量和产程总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期及产后2h内总出血量是(326.05±38.99)mL,研究组的总出血量是(284.85±37.69)mL,对照组产程总时间(16.36±3.47)h,研究组产程总时间(12.30±1.99)h,两组两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让产妇产后出血量减少,产程比较短,能够对产妇分娩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RegⅣ和VEGF-C、D2-4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RegⅣ与淋巴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RegⅣ和VEGF-C表达情况,并用D2-40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RegⅣ和VEGF-C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者呈正相关.D2-40表达的LMVD计数在结肠癌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RegⅣ和VEGF-C高表达并呈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共同促进了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VEGF-C是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结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增加,推测RegⅣ可能间接的促进了微淋巴管的形成,促进了结肠癌的转移,为结肠癌的治疗思路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桂梅;王彩霞;聂美楠;刁为英;郭梦凡;吕淑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社区人群调查了解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预防糖尿病.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健康档案资料,了解淮安市清河区钵池山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结果: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疗法预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控制血糖、并发症、低血糖处理等知晓率较低.结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重视度不够,同时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管理及健康教育,以降低高危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控制病人病情,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诊疗费用.
作者:王季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脑病变患者手术的镇静作用.方法:将我院68例老年颅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4例观察组和34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使用右美托咪啶麻醉,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对照组稳定(P<0.05);对照组手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观察组要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镇静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颅脑病变患者的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啶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
作者: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3-02~2015-06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及对照组(n=40),分别施以针对性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d及3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银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后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肿周围水肿减轻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上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出血周围水肿恢复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作者:赵凯;李明军;王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治疗理念在肋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10~2015-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0例肋骨骨折手术的患者,男5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65±6.87)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快速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手术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治疗组术后24h疼痛评分较常规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康复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36±1.08)h,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的(8.63±1.4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快速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手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快速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治疗理念应用于肋骨骨折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能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罗艳卓;曹劲松;宣兆博;周刚;邢宇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 -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C、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作者:李守君;刘丽;方丹;王东艳;张玲;彭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严重,预后差;SAO型损伤轻,预后好.
作者:吴俊丽;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致痫大鼠模型,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大鼠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影响.方法:随机将健康Wistar雄性4周龄大鼠96只,分为生理盐水组,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模型组,治疗组,共4组,每组24只.用Li-pilo给大鼠造模,然后第1、2、4周断头取四组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结果:用Li-pilo组均出现癫痫发作.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量,左乙拉西坦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差异,治疗组、癫痫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表达量明显增强,治疗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用Li-pilo组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效果明显,可能与它能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网格蛋白和dnmⅠ的表达有关.
作者:罗小华;王影;潘晓华;毕艳旭;王淑静;王禹;韩小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方法,并就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注意事项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的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40例,所选取患者均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和普通气管切开术实施治疗.结果:所选取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失败状况,经皮气管切开组术前准备时间(10±5)min,普通气管切开组术前准备时间为(30±5) min,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7±2)min,普通气管切开组为(20±3)min,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出血量(6±2)mL,普通气管切开组(15±3) mL,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的创伤程度小于普通气管切开组,手术费用上看无显著差别.结论:针对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对其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不仅手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可完成于病区床边,创伤较小,不对气管软骨环造成损伤,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前准备时间短,且后续并发症较少,术后颈部不存在明显性瘢痕,在临床中具有很好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李英夫;李昀昊;廉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Notch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并探讨DM大鼠VSMCs细胞增值及凋亡机制.方法:应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对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造模后别于CON组和DM组(1、2、3、4)各组中随机取出1只SD大鼠,取出主动脉并制备成细胞悬液,在细胞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传代,应用不同梯度浓度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Notch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M大鼠VSMCs细胞增值及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梯度浓度的DAPT作用DM大鼠VSMCs72h后行流式细胞仪分析,G0/G1期细胞比例由39.97%上升为72.32%,S期的细胞比例从41.10%下降为19.87%,凋亡数却从3.1升高至15.4 (P <0.05).结论:DAPT能影响DM大鼠VSMCs的细胞周期,减少DM大鼠VSMCs的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增殖反向增加细胞凋亡数,这二者作用均具有依赖性且呈正相关.
作者:汪宝林;金松;范东旭;冯东凡;谢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预测、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3例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变量、多变量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32例(3.22%)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单变量分析显示术前变量(术前低体重、吸烟、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血、白细胞升高,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疾病)与吻合口漏发生显著相关.血清蛋白水平(≤11g/dL)和血清血红蛋白水平(≤6g/dL)在逻辑回归分析中为显著变量因素.结论:血清蛋白水平低于5.5g/dL和血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9.4g/dL为显著变量因素,可作为大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测标记.
作者:赵斌;陈福军;刘洋;吉志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接受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我院于2014-03 ~2015-02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与对照组(头孢曲松钠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有显著上升,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 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联合疗法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金庆;段玉应;陈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L-8、NF-κB在不同级别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IL-8、NF-κB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L-8和NF-κB在15例正常脑组织中和66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中的的表达情况.结果:IL-8、NF-κB在人脑胶质瘤中明显表达.结论:IL-8和NF-κB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水平也增高.
作者:刘文广;张忠民;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马齿苋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标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①正常对照组②大鼠高脂乳剂组③脂肪肝模型+马齿苋高剂量组④高脂乳剂+马齿苋低剂量组⑤高脂乳剂+马齿苋中剂量组⑥高脂乳剂+马齿苋高剂量组.试验结束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乳剂组TG、TC、AST、ALT、MD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肪肝模型+马齿苋高剂量组TG、TG、AST、ALT、MDA、SOD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高脂乳剂组比较,马齿苋中、高剂量组TG、TC、AST、ALT 、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④马齿苋中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具有治疗脂肪肝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仇艳玲;卢丽莉;赵飞;尚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佳分离条件,提高细胞获得率与纯度,以便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小鼠摘除眼球取血,设置离心力、离心时间、实验环境温度等梯度优化,分别采用EDTA-K2、肝素、枸橼酸钠抗凝,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直接进行贴壁培养和分析获得率、纯度,计数存活率.结果: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经条件优化后分离的PBMC纯度可达85%,细胞获得率高可达80%以上,活细胞百分率在92%以上.结论: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在优化条件下可有效地分离PBMC,对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无影响.
作者:徐太哲;李丽;王长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鼠脓毒血症模型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只大鼠分为3组(n=60),随机用3种不同创伤程度的盲肠穿孔法建立大鼠脓毒血症模型,再随机将每一组别平均分为3组(n=20),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小剂量乌司他丁、大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不同建模方式组间大鼠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以及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其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脓毒症越严重,大鼠的各项炎症反应标记物变化越剧烈;脓毒症炎症反应程度相同时,大剂量乌司他丁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P<0.05).结论: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标记物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小剂量没有明显改善大鼠脓毒血症的作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大鼠脓毒症模型的生存率.
作者:宁晓鹏;范奎新;李根;金艺华;李艳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预后与脑电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就诊神经内科的青年脑梗死患者74例,其中电脑综合征患者37例,非电脑综合症患者37例,在就诊超急性期给予患者采集脑电图,分析波形,判断电脑综合征与青年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电脑综合征脑电图组中重度异常率72.9%明显高于非电脑综合征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率40.5%;伴有PLED脑综合征脑电图明显高于非电脑综合征脑电图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综合征可导致青年脑梗死的异常率增加,对青年脑梗死预后是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于锋;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大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收治大肝癌患者162例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存期等.结果:患者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30±67) min,术中出血量300~6500mL,平均出血量(900±126) mL,平均输血量(600±168) mL.围术期死亡2例,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术后1周ALT、TBIL水平显著增高,阻断组患者ALT、TBIL治疗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2术后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3%,一期切除和二期切除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手术是治疗大肝癌有效治疗方法,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佳手术方法,合理使用阻断法,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嘉;吴飞跃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