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膜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冯学宁

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预后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STEAMI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骨膜蛋白( PN)水平,探讨人PN水平与STEAMI患者心梗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5~2014-09住院STEAMI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PN水平与观察组LVEF呈负相关(r =-0.342,P <0.05);PN水平与观察组心梗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 =0.531,P <0.01)。随访6个月后, PN水平与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以及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 =0.033;P =0.048;P =0.005)。结论:STEAMI患者高PN水平可能预示着较差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短期内更容易发生不良预后。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膜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STEAMI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骨膜蛋白( PN)水平,探讨人PN水平与STEAMI患者心梗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5~2014-09住院STEAMI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PN水平与观察组LVEF呈负相关(r =-0.342,P <0.05);PN水平与观察组心梗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 =0.531,P <0.01)。随访6个月后, PN水平与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以及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 =0.033;P =0.048;P =0.005)。结论:STEAMI患者高PN水平可能预示着较差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短期内更容易发生不良预后。

    作者:冯学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11~2015-11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实施择期PCI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为心肌梗死,应及早进行PCI治疗,降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

    作者:邓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为我院2014-04~2015-04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因颅脑外伤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在患者或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5例。 A组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6个月后进行手术。分别对患者修补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评分,进行KPS评分和GOS评分,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81.56±11.66)分,B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71.55±13.45)分,A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的KPS评分,(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A组患者的优、良人数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 A组发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好等;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晚期颅骨修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昭健;甘正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钙黄绿素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黄嘌呤和次黄嘌呤

    目的:研究黄嘌呤( XA)和次黄嘌呤( HX)在钙黄绿素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方法:单线扫描伏安法。结果:在钙黄绿素修饰玻碳电极上,XA和HX的氧化信号得到显著增强,其氧化峰电流与XA和HX的浓度在0.5~6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电极对XA和HX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特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XA和HX的同时测定。

    作者:郎丰香;吕淑艳;邓范艳;郭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6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对2010-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16例腮腺面神经鞘瘤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接受了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1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5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前期进行准确诊断比较困难,但是影像学诊断技术依然能够发挥其辅助作用,对于该类疾病我们主要借助手术治疗来完成,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护面部神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陈炫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预后的作用,探究其诊断及治疗价值,为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01~2014-12我院2例及北京301医院21例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病例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27±8.1)岁。23例患者均有运动扭伤踝关节病史。病程6~51月,平均(20±5.1)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片检测正侧位踝关节、行 MRI 检查,排除踝关节严重病变病例。所有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前,进行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制动、药物治疗等,均效果不佳。术中对增生滑膜组织进行清除,同时修整软骨及切除骨赘,去除游离体。所有患者均得到6个月完整随访。结果:①患者经术后随访查体,背伸及趾屈时,未见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18例(78.2%)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2例活动时疼痛,3例活动后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缓解,活动能力显著提高。②患者术后六月AOFAS 踝关节评分及迈斯林( Meislin)评估系统结果均提示,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神经血管的情况。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关节腔内感染。结论: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镜下视野清晰,并且处理效果满意,创伤小,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关节镜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是重要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春雨;杨建华;刘士臣;杜红蕾;曲诗言;申福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取捏脊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胰酶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并配合有效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秀玲;姜黎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中医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的给予中医护理效果。方法以2013-04~2016-04在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给予角膜移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正常组和中医组,每组80例。正常组给予一般性常规性护理,中医组则给予中医学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并发率。结果: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正常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患者术后通过中医护理,能够缩短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减少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康复时间。

    作者:王亚波;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根管治疗术根尖定位仪侧根长中的四手操作护理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术根尖定位仪侧根长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3-04~2015-04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并分析,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满山红油自乳化释药微乳的制备研究

    目的:筛选满山红油自乳化释药微乳的处方并进行制备方法研究。方法:通过原料药溶解度实验、正交试验设计和组方各成分伪三元相图绘制,以外观色泽和自乳化时间为指标,对满山红油处方中的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的配比进行筛选,确定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满山红油自乳化微乳的处方中油相为油酸,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佳比例为:吐温-80(70%)、正丁醇(20%)、油酸(10%)。结论:按比例配制的满山红油释药微乳,在室温下放置数天,无沉淀,均一、稳定,该处方可用于满山红油自乳化微乳的制备。

    作者:苏瑾;胡艳秋;田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腰穿术后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儿科在2014-07~2015-07收治的94例接受腰穿术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腰穿术后不适事件的发生率,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和视觉满意度评分( VSS)。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头痛、腰痛、四肢麻木和褥疮等不适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h的VAS评分和V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穿术后对患儿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术后舒适度,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万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14-11于我院筛查出的肢体畸形胎儿23例,分析临床检出率。结果:23例孕妇在产前超声诊断肢体畸形为22例,产后畸形23例,产前诊断的准确率是95.7%。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检查中需要结合病理知识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抓住检查的重点,提高临床肢体畸形检出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贾素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心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06~2016-01收治的急诊输液患者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7.8%,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6%,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有良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妮;李丽红;罗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6在我院接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尿管留置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治疗方式的时候,要积极的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让患者配合治疗,可明显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使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得到降低,更重要的从根本的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对大鼠肝纤维化MMP-13及α-SM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红景天、大黄酸( Rhein 1,8-二羟基-3-羧基蒽醌)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MMP-13及α-SM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组:(1)对照组(10只);(2)模型组(20只);(3)干预组1(大黄酸组,20只);(4)干预组2(红景天组,20只)。于实验8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检测MMP-13mRNA、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红景天、大黄酸干预组肝组织中MMP-13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 <0.05);红景天、大黄酸干预组肝组织中α-SMA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 P <0.05);肝组织MMP-13mRNA表达与α-SMAmRNA表达水平变化呈负相关。结论:中药红景天与大黄酸均能有效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MMP-13、抑制α-SMA表达;中药大黄酸和红景天都能保护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卢凤美;林昔;刘东璞;徐霄航;孟庆媛;盛延良;姚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Caspase-3的变化及灵芝酸的干预

    目的: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灵芝酸是否具有抗痫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 n=15),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癫痫模型组,C组:灵芝酸干预组,D组: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每组给予相应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相对较高:( P <0.01);灵芝酸干预后,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表达( P <0.05)。结论:灵芝酸可通过影响 Caspase-3的表达量抑制凋亡的发生,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程瑶;金玉玲;秦丽红;王辰;刘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01~2015-08接收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30例,作治疗组;同期选取脑梗死患者共30例作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血压值、胆固醇值、血脂值以及血糖值等指标进行测定,观察其病变特征,并以Logistic 回归法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检测工作,且治疗组入选患者出现大面积性梗死症状、梗死再发症状以及多灶梗死症状的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腔隙性梗死症状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表现出易复发、大面积性以及多灶性等病变特点,且其危险因素涉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抽烟、纤维蛋白原、并发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

    作者:张瑾;施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28例牙隐裂的临床观察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原因。方法:以临床128例患者的隐裂牙(共145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角度照射法,染色法,根管显微镜法对其牙位,隐裂线、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牙隐裂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23.44%),隐裂线多为近远中向(3.58%)。结论:牙隐裂在中老年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牙体解剖,咬合因素,温度,患者的年龄和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是引起患者牙痛的隐形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关慧娟;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出院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1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FVC和PEF等肺功能各项指标、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SGRQ问卷的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参血必净辅助抗生素治疗胆囊炎的临床药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血必净辅助抗生素用于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6-01肺癌脑转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7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血必净)和对照组7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丹参),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P <0.01,两组分析,差异显著,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的总效应。通过密切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后尿液,血液,心脏,肝,肾功能检查粪便未发现明显异常,提示药物治疗是安全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治疗胆囊炎优于丹参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