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涛
目的:观察同步化疗联合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化疗联合放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放疗能有效提高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生存质量,虽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但不给治疗的实施形成影响。
作者:孟宪宇;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的给予中医护理效果。方法以2013-04~2016-04在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给予角膜移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正常组和中医组,每组80例。正常组给予一般性常规性护理,中医组则给予中医学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并发率。结果: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正常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患者术后通过中医护理,能够缩短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减少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康复时间。
作者:王亚波;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013-02~2014-02,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划分为各有40例的两组,A组给予150mg/d阿司匹林口服,B组给予250~300mg/d的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B 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较 A 组明显降低(P <0.05),但两组的致残率、病死率、出血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P选择素、血栓烷素B2(TXB2)均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250-300mg/d阿司匹林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术后随访分别采用Tegner评分评价主观膝关节功能,采用KNEELAX3评估膝关节稳定程度,比较术后两组手术方法的疗效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评价主观膝关节功能,结果显示双束组患者Tegner评分明显高于单束组患者Tegner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双束组患者KNEELAX3明显低于单束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双束重建更符合正常前交叉韧带的空间结构,达到更好的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各种功能位的恢复。
作者:王军;薛卫平;马泰;张淦哲;张伟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6在我院接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尿管留置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治疗方式的时候,要积极的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让患者配合治疗,可明显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使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得到降低,更重要的从根本的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3-05~2015-06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统计,了解体检者对体检中戏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并针对具体的需求提出改进的意见。结果:发放问卷表600分,收回600份,问卷收回率为100%。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护理细节的需求主要有体检环境舒适(93.83%)、体检流程便捷(91.50%)、体检项目的宣教(54.17%)、保护个人隐私(87.67%)、提升体检工作效率(91.67%)、对体检者进行心理护理(89.50%)等。结论:体检中心对体检者护理细节服务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体检环境、体检工作效率等方面,需要体检中心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个人素养,来为体检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细节服务,才能够让体检中心的工作受到更多体检者的肯定,让更多人重视体检。
作者:曾宇芳;朱乔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9~2016-01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15例,仅用瑞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共15例,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TnT (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CK-MB(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得到提升,且联合组除CK-MB之外,其余指标提升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联合组血管再通血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 P >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05。结论: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理想效果,再通血率高,且不良事件少,推荐使用。
作者:秦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动对改善脂肪肝的效果及对FFA的影响。方法:运用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脂肪肝模型,利用跑台实验观察运动对脂肪肝的改善和对血清FFA的影响。结果:成功制造脂肪肝模型,脂肪肝运动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血清FFA明显降低。结论: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肥胖,长期运动可减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血清中FFA的浓度降低。
作者:赵春霞;李梅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25名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缓解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患者为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关晶;罗丽真;王亚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出院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1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FVC和PEF等肺功能各项指标、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SGRQ问卷的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术根尖定位仪侧根长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3-04~2015-04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并分析,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11~2015-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个体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体健康评分为(78.5±4.3)分、躯体疼痛评分为(77.5±3.2)分、活力评分为(78.6±5.2)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0.6±4.8)分、生理职能评分为(79.6±5.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9±4.3)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9.8±2.9)分以及情感职能评分为(79.7±3.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5%,并发症发生率为4.5%,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用于肺癌放疗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邱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灵芝酸是否具有抗痫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 n=15),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癫痫模型组,C组:灵芝酸干预组,D组: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每组给予相应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相对较高:( P <0.01);灵芝酸干预后,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表达( P <0.05)。结论:灵芝酸可通过影响 Caspase-3的表达量抑制凋亡的发生,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程瑶;金玉玲;秦丽红;王辰;刘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SLED)治疗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护理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13-01~2015-08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4例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患者采用SLED方法治疗,血液流量控制在150~200mL/min,治疗时间控制在8~12h。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水肿明显减轻、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量减少,差异显著(P <0.05)。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1.2%。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SLED)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效果明显,各项检测结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涂玉平;周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自2013-06~2014-06从我院选取120例肿瘤外科实习生,用计算机随机双盲法进行分取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实习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肿瘤外科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的60例肿瘤外科实习生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给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待教学完成后,将两组肿瘤外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在经过不同教学方法后,观察组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对照组活跃,其中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不仅明显提高了实习生对肿瘤外科临床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其将理论和知识有效结合,增加了学习效果,使实习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案例教学法值得在肿瘤外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田寅;王博;周昱;辛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另选取5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与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护理后较于护理前均有所好转(P均<0.05);护理后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焦虑程度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5.632);优质护理组抑郁程度评分估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4.43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96.0%,优于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72.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05,χ2=11.246)。结论:于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不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乔宏;曾宇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取捏脊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胰酶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并配合有效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秀玲;姜黎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64例肾囊肿患者纳入研究,病人入院就诊治疗时间为2013-07~2015-08,随机将其划分成均为3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去顶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中失血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短,术后疼痛评分低,术中失血量少,治愈率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肾囊肿,安全可靠,创伤小且痛苦少,恢复快,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较,所具优势显著,使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田景昌;陈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家属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88例于2012~2013年期间我林校社区卫生服站诊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将入选者平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有44例,观察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家属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比两组的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要低,生活质量评定分数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为我院2014-04~2015-04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因颅脑外伤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在患者或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5例。 A组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6个月后进行手术。分别对患者修补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评分,进行KPS评分和GOS评分,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81.56±11.66)分,B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71.55±13.45)分,A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的KPS评分,(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A组患者的优、良人数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 A组发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好等;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晚期颅骨修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昭健;甘正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