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玲;姜黎昱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帕金森病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作者:刘家辰;李月春;李秀娥;潘瑞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25名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缓解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患者为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关晶;罗丽真;王亚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筛选满山红油自乳化释药微乳的处方并进行制备方法研究。方法:通过原料药溶解度实验、正交试验设计和组方各成分伪三元相图绘制,以外观色泽和自乳化时间为指标,对满山红油处方中的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的配比进行筛选,确定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满山红油自乳化微乳的处方中油相为油酸,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佳比例为:吐温-80(70%)、正丁醇(20%)、油酸(10%)。结论:按比例配制的满山红油释药微乳,在室温下放置数天,无沉淀,均一、稳定,该处方可用于满山红油自乳化微乳的制备。
作者:苏瑾;胡艳秋;田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5-07共86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所接受的临床用药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诊疗方法开展诊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SV、LVEDV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LVESV、LVEDV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疾病,临床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有效,对患者疾病改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临床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130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共有视网膜病变162眼。按照病变程度划分为:黄斑水肿63例(75眼)和非黄斑水肿67例(87眼)。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监测三组对象的视网膜厚度和光敏度及佳矫正视力。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在三组对象中,黄斑上侧、颞侧、鼻侧、下侧和中央区五个象限中,视网膜光敏度存在明显差异( P <0.05);三组对象的佳矫正视力存在明显差异(P <0.05);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和佳矫正视力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同时,黄斑上侧、颞侧、鼻侧、下侧和中央区厚度,和光敏度是一种负相关关系。结论:针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和视觉功能具有密切关系,各象限视野检查,对视觉功能受损诊断,比佳矫正视力更为优越,能够准确表明黄斑区功能改变、形态。
作者:任永波;齐艳秀;张剑;宿星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血栓形成是机体的一种异常凝固过程,是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的激活使血液在流动状态下发生凝集。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不全和(或)血小板活化引起的。大量的证据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炎症因子等均可影响血管损伤的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反应,启动凝血的级联反应而加速血栓形成[1],其中P-选择素与血栓素A2( TXA2)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飞星;李方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Aβ25-35寡聚体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形态及突触蛋白Ng表达的影响。方法:5、10、20 umol/L Aβ25一35寡聚体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1h,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g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20umol/L Aβ25-35寡聚体致Ng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P <0.01),以10umol/L Aβ25-35组显著(P <0.01)。结论:Aβ25-35寡聚体对突触有损伤作用与作用浓度有关。
作者:尉荣翠;房迎华;赵秀琴;张道春;黄昕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为我院2014-04~2015-04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因颅脑外伤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在患者或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5例。 A组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6个月后进行手术。分别对患者修补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评分,进行KPS评分和GOS评分,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81.56±11.66)分,B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71.55±13.45)分,A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的KPS评分,(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A组患者的优、良人数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 A组发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好等;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晚期颅骨修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昭健;甘正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STEAMI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骨膜蛋白( PN)水平,探讨人PN水平与STEAMI患者心梗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5~2014-09住院STEAMI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PN水平与观察组LVEF呈负相关(r =-0.342,P <0.05);PN水平与观察组心梗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 =0.531,P <0.01)。随访6个月后, PN水平与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以及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 =0.033;P =0.048;P =0.005)。结论:STEAMI患者高PN水平可能预示着较差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短期内更容易发生不良预后。
作者:冯学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另选取5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与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护理后较于护理前均有所好转(P均<0.05);护理后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焦虑程度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5.632);优质护理组抑郁程度评分估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4.43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96.0%,优于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72.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05,χ2=11.246)。结论:于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不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乔宏;曾宇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体征,先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2-10~2015-10来我院就诊的10例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含具体原因,时间,治疗方法,效果和与处理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2.5±0.5)d,在此其中7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到住院前水准,剩余2例患者发生足下垂,1例截肢(单侧)。2例患者均因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足下垂。4例患者在术后发生血钾,肌酐指标上升,尿量下降。1例患者单侧截肢,为高位截肢。患者从动脉再通到截肢的平均时长为10.2d。2例分别在术后12d和12.4d患肢出现肌肉肿胀现象,且创面合并肉芽生长,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痊愈。本组无死亡案例,术后2个月我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实施随访,创面愈合情况满意。结论: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全面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全面监测患者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保证内环境正常,如有需要,实施早期透析。
作者:王泽;杨志凯;李立元;刘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含hBMP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hBMP2)质粒DNA的β-TCP/胶原(β-Tricalcium Phos-phate/Collagen β-TCP/胶原)支架材料,并研究其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纳米级多孔β-TCP/胶原支架并负载含BMP2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形成基因修饰的支架材料。建立MC3T3-E1细胞株与复合支架的体外培养体系。将其分为支架组和平皿组,再根据质粒的不同浓度每组再分为4个小组。复合培养后取样通过扫描电镜和光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1、3、7、14dALP活性检测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1、3、7、14d茜素红染色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1、3、7、14d观察Runx2、OCN、ALP、OPN因子,检测结果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含hBMP2为目的基因的质粒DNA修饰纳米β-TCP/I型胶原溶液复合材料上细胞黏附数、分化数量及材料表面分布都高于单纯含hBMP2为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ALP、茜素红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支架组对MC3T3-E1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优于平皿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负载hBMP2基因修饰的β-TCP/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阮蔷;赵刚;肖月;孙佳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社交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社交活动能力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咳嗽、气促、咯痰比例较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夏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的给予中医护理效果。方法以2013-04~2016-04在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给予角膜移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正常组和中医组,每组80例。正常组给予一般性常规性护理,中医组则给予中医学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并发率。结果: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正常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患者术后通过中医护理,能够缩短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减少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康复时间。
作者:王亚波;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 HD)联合血液灌流( HP)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P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HD联合HP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筱宇;熊欣荣;黄红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4年临床专业学生100名以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学生分呈两组,各50名。研究组采取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授课,根据考试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授课研究组的考试成绩、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提示研究组的肯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授课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辰;秦丽红;秦丽微;杨慧;冯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灵芝酸是否具有抗痫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 n=15),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癫痫模型组,C组:灵芝酸干预组,D组: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每组给予相应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相对较高:( P <0.01);灵芝酸干预后,C、D组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表达( P <0.05)。结论:灵芝酸可通过影响 Caspase-3的表达量抑制凋亡的发生,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程瑶;金玉玲;秦丽红;王辰;刘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意义及对于临床术前制定手术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05~2015-06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共42例,按高低不同级别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TI检查,经后处理后得到FA值及相应DTT图。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体区比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体区的FA值小(P <0.05);②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比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小(P <0.05);③同一肿瘤的肿瘤实体区比瘤周水肿区的FA值小(P <0.05)。④低级别胶质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主要表现为正常或移位,高级别胶质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主要表现为稀疏或中断。结论:FA值能够用来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而DTT图则能够为临床术前手术区域的划分提供帮助。
作者:孙立智;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合成铽(Ⅲ)和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 N-HPA)及8-羟基喹啉( Hoq)的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考察第二配体8-羟基喹啉对配合物荧光性的影响。方法:配合物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二元和三元配合物均出现铽离子的4个特征峰,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Tb3+的特征峰强度较二元配合物显著增强,配体宽峰消失。结论:第二配体8-羟基喹啉的加入,能有效敏化Tb3+发光,增强荧光性。配合物Tb( NPA)3 Hoq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发光材料。
作者:孟婷婷;马冬云;王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