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MP2修饰的β-TCP/胶原支架对MC3 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

阮蔷;赵刚;肖月;孙佳宁

关键词:BMP, β-TCP/胶原, 分化, 骨缺损
摘要:目的:构建含hBMP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hBMP2)质粒DNA的β-TCP/胶原(β-Tricalcium Phos-phate/Collagen β-TCP/胶原)支架材料,并研究其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纳米级多孔β-TCP/胶原支架并负载含BMP2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形成基因修饰的支架材料。建立MC3T3-E1细胞株与复合支架的体外培养体系。将其分为支架组和平皿组,再根据质粒的不同浓度每组再分为4个小组。复合培养后取样通过扫描电镜和光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1、3、7、14dALP活性检测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1、3、7、14d茜素红染色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1、3、7、14d观察Runx2、OCN、ALP、OPN因子,检测结果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含hBMP2为目的基因的质粒DNA修饰纳米β-TCP/I型胶原溶液复合材料上细胞黏附数、分化数量及材料表面分布都高于单纯含hBMP2为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ALP、茜素红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支架组对MC3T3-E1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优于平皿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负载hBMP2基因修饰的β-TCP/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01~2015-08接收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30例,作治疗组;同期选取脑梗死患者共30例作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血压值、胆固醇值、血脂值以及血糖值等指标进行测定,观察其病变特征,并以Logistic 回归法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检测工作,且治疗组入选患者出现大面积性梗死症状、梗死再发症状以及多灶梗死症状的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腔隙性梗死症状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表现出易复发、大面积性以及多灶性等病变特点,且其危险因素涉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抽烟、纤维蛋白原、并发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

    作者:张瑾;施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6在我院接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尿管留置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治疗方式的时候,要积极的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让患者配合治疗,可明显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使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得到降低,更重要的从根本的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BL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佳木斯大学在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按照神经病学的教学大纲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授课,而后将俩组留学生的《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测量表》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留学生在学习兴趣、深入探讨、扎实学习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留学生。结论:PBL教学法在留学生神经病学的教学中大程度的提高了留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利于留学生更扎实的学习神经病学专业知识。

    作者:张淑萍;黄作义;邹春颖;姜晓雪;刘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25名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缓解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患者为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关晶;罗丽真;王亚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参血必净辅助抗生素治疗胆囊炎的临床药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血必净辅助抗生素用于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6-01肺癌脑转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7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血必净)和对照组7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丹参),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P <0.01,两组分析,差异显著,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的总效应。通过密切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后尿液,血液,心脏,肝,肾功能检查粪便未发现明显异常,提示药物治疗是安全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治疗胆囊炎优于丹参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协同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妇科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个体化舒适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变化,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48h和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舒适护理能有效消除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

    作者:石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T导向下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难治性直肠癌盆腔复发的临床疗效

    目的:CT导向下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难治性直肠癌盆腔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2~2015-02来我院就诊的难治性直肠癌盆腔复发的患者18例,A组进行常规放疗,B组进行CT导向下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A组术后放射性损伤率为88.9%,B组术后并发症及放射性损伤率为55.6%。结论:CT导向下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难治性直肠癌盆腔复发临床疗效效果好。

    作者:罗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UUO模型大鼠肾间质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中对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n=12)、UUO模型组(n=12)、假手术组(n=12)。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持续28d。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 Scr)和血尿素氮( BUN)值,肾脏病理检查造模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BMP-7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结果:①UUO模型组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高于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 P <0.05)。②BMP-7在假手术组明显高于UUO模型组和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而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的BMP-7的表达高于UUO模型组( P <0.05)。结论:①BMP-7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②活性维生素D3可以上调BMP-7的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艳姝;刘中柱;史为伍;牛效清;张国艳;赵春艳;蔡天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Aβ寡聚体对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形态及突触蛋白Ng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Aβ25-35寡聚体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形态及突触蛋白Ng表达的影响。方法:5、10、20 umol/L Aβ25一35寡聚体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1h,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g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20umol/L Aβ25-35寡聚体致Ng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P <0.01),以10umol/L Aβ25-35组显著(P <0.01)。结论:Aβ25-35寡聚体对突触有损伤作用与作用浓度有关。

    作者:尉荣翠;房迎华;赵秀琴;张道春;黄昕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黑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调查

    目的:查找黑龙江省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对7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50名护士作为调查,分析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确立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结果:指出了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得分为(143.88±32.56)分,现处于总体偏下水平。在职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并且明显指出了低年资、低职称的护士各维度的能力都不及高年资、以级高职称的护士。结论:二级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明显偏低,尤其要加强科研、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能力的培训。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并加强对护士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的要有针对性培训。

    作者:刘玉杰;王景佳;房迎华;于敏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在手术室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10~2015-10收治的160例手术室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平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潘莉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预后的作用,探究其诊断及治疗价值,为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01~2014-12我院2例及北京301医院21例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病例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27±8.1)岁。23例患者均有运动扭伤踝关节病史。病程6~51月,平均(20±5.1)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片检测正侧位踝关节、行 MRI 检查,排除踝关节严重病变病例。所有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前,进行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制动、药物治疗等,均效果不佳。术中对增生滑膜组织进行清除,同时修整软骨及切除骨赘,去除游离体。所有患者均得到6个月完整随访。结果:①患者经术后随访查体,背伸及趾屈时,未见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18例(78.2%)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2例活动时疼痛,3例活动后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缓解,活动能力显著提高。②患者术后六月AOFAS 踝关节评分及迈斯林( Meislin)评估系统结果均提示,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神经血管的情况。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关节腔内感染。结论: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镜下视野清晰,并且处理效果满意,创伤小,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关节镜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是重要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春雨;杨建华;刘士臣;杜红蕾;曲诗言;申福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64例肾囊肿患者纳入研究,病人入院就诊治疗时间为2013-07~2015-08,随机将其划分成均为3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去顶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中失血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短,术后疼痛评分低,术中失血量少,治愈率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肾囊肿,安全可靠,创伤小且痛苦少,恢复快,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较,所具优势显著,使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田景昌;陈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心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06~2016-01收治的急诊输液患者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7.8%,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6%,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有良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妮;李丽红;罗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14-11于我院筛查出的肢体畸形胎儿23例,分析临床检出率。结果:23例孕妇在产前超声诊断肢体畸形为22例,产后畸形23例,产前诊断的准确率是95.7%。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肢体畸形检查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检查中需要结合病理知识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抓住检查的重点,提高临床肢体畸形检出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贾素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研究年度2008-10~2015-10,纳入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共30例,分析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结果:经手术治疗,有效率93.33%,并发症率10%。手术有效率较高,并发症率低,有显著差异(P <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AOSC患者,需严把手术时机,结合个体病情及体质等,合理确定手术方式,促进良好疗效。

    作者:王瑞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钙黄绿素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黄嘌呤和次黄嘌呤

    目的:研究黄嘌呤( XA)和次黄嘌呤( HX)在钙黄绿素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方法:单线扫描伏安法。结果:在钙黄绿素修饰玻碳电极上,XA和HX的氧化信号得到显著增强,其氧化峰电流与XA和HX的浓度在0.5~6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电极对XA和HX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特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XA和HX的同时测定。

    作者:郎丰香;吕淑艳;邓范艳;郭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9~2016-01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15例,仅用瑞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共15例,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TnT (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CK-MB(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得到提升,且联合组除CK-MB之外,其余指标提升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联合组血管再通血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 P >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05。结论: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理想效果,再通血率高,且不良事件少,推荐使用。

    作者:秦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社交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社交活动能力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咳嗽、气促、咯痰比例较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夏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5-06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6例,按诊疗编号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前后的TC、TG、LDL-C、HDL-C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95.83%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理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戴泳君;国玉芝;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