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多普勒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

刘海花;郑春梅;孙洪言;任秀乾;朱丽晴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 脑部血管, 脑梗死
摘要:目的:颈部血管彩超结合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过高年资神经内科医生确诊同时有CT或MR诊断报告脑梗死患者100例,对上述患者行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检出脑动脉硬化的有76例,颈部血管(颈总、内动脉)硬化且伴有较明显斑块的有82例。 TCD检查脑动脉血管发生硬化改变,且同时可见血管流速增高的共48例,脑动脉硬化改变,同时可见血管流速减低的共32例。结论: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上早期发现脑梗死,对临床上早期诊断脑梗死有较大帮助。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预后的作用,探究其诊断及治疗价值,为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01~2014-12我院2例及北京301医院21例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病例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27±8.1)岁。23例患者均有运动扭伤踝关节病史。病程6~51月,平均(20±5.1)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片检测正侧位踝关节、行 MRI 检查,排除踝关节严重病变病例。所有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前,进行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制动、药物治疗等,均效果不佳。术中对增生滑膜组织进行清除,同时修整软骨及切除骨赘,去除游离体。所有患者均得到6个月完整随访。结果:①患者经术后随访查体,背伸及趾屈时,未见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18例(78.2%)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2例活动时疼痛,3例活动后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缓解,活动能力显著提高。②患者术后六月AOFAS 踝关节评分及迈斯林( Meislin)评估系统结果均提示,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神经血管的情况。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关节腔内感染。结论:关节镜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镜下视野清晰,并且处理效果满意,创伤小,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关节镜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是重要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春雨;杨建华;刘士臣;杜红蕾;曲诗言;申福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9~2016-01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15例,仅用瑞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共15例,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TnT (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CK-MB(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得到提升,且联合组除CK-MB之外,其余指标提升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联合组血管再通血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 P >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05。结论: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理想效果,再通血率高,且不良事件少,推荐使用。

    作者:秦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 HD)联合血液灌流( HP)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P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HD联合HP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筱宇;熊欣荣;黄红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并分析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5-07共86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所接受的临床用药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诊疗方法开展诊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SV、LVEDV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LVESV、LVEDV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疾病,临床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有效,对患者疾病改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骨膜蛋白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STEAMI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骨膜蛋白( PN)水平,探讨人PN水平与STEAMI患者心梗后心功能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5~2014-09住院STEAMI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PN水平与观察组LVEF呈负相关(r =-0.342,P <0.05);PN水平与观察组心梗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 =0.531,P <0.01)。随访6个月后, PN水平与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以及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 =0.033;P =0.048;P =0.005)。结论:STEAMI患者高PN水平可能预示着较差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短期内更容易发生不良预后。

    作者:冯学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家属健康教育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家属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88例于2012~2013年期间我林校社区卫生服站诊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将入选者平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有44例,观察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家属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比两组的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要低,生活质量评定分数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25名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缓解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患者为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关晶;罗丽真;王亚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出院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1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FVC和PEF等肺功能各项指标、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SGRQ问卷的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五味子花色苷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在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中应用五味子花色苷治疗,探讨其对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相关影响。方法:随机抽选40只清洁SD大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四组,A组为肝脏正常对照组,B组设置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组,C组设置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五味子花色苷治疗组,D组设为联苯双酯组,对比分析四组大鼠的肝功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与B组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建模成功;与B组相比较,C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 <0.05),效果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五味子花色苷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应在临床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于璐溪;闫冬梅;徐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013-02~2014-02,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划分为各有40例的两组,A组给予150mg/d阿司匹林口服,B组给予250~300mg/d的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B 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较 A 组明显降低(P <0.05),但两组的致残率、病死率、出血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P选择素、血栓烷素B2(TXB2)均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250-300mg/d阿司匹林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黑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调查

    目的:查找黑龙江省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对7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50名护士作为调查,分析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确立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结果:指出了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得分为(143.88±32.56)分,现处于总体偏下水平。在职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并且明显指出了低年资、低职称的护士各维度的能力都不及高年资、以级高职称的护士。结论:二级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明显偏低,尤其要加强科研、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能力的培训。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并加强对护士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的要有针对性培训。

    作者:刘玉杰;王景佳;房迎华;于敏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Aβ寡聚体对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形态及突触蛋白Ng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Aβ25-35寡聚体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突触形态及突触蛋白Ng表达的影响。方法:5、10、20 umol/L Aβ25一35寡聚体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1h,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g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20umol/L Aβ25-35寡聚体致Ng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P <0.01),以10umol/L Aβ25-35组显著(P <0.01)。结论:Aβ25-35寡聚体对突触有损伤作用与作用浓度有关。

    作者:尉荣翠;房迎华;赵秀琴;张道春;黄昕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癌基因C-met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met基因mRNA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C-me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met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 <0.01);C-met mRNA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浸润深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1)和TNM (P <0.01)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长度和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C-met mRNA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在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例数分别为16(59.3%)和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met mRNA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为25.9%,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60.9%(P <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C-met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6.026, P =0.005)。结论:C-met mRNA的检测对判断食管鳞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晓峰;张浩业;乔峰;窦鹏挥;邹志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465例退休职工甲状腺超声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465例退休职工甲状腺超声体检,进一步了解中老年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病情况。方法:分析465例退休职工健康体检的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科学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4.73%,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呈现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5,P <0.05)。不同性别比较,女性检出率69.83%明显高于男性29.0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74.172,P <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检出率随之增加,应将甲状腺超声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充分发挥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及筛查的优点和作用。

    作者:何林达;韩杰;陈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内科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另选取5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与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护理后较于护理前均有所好转(P均<0.05);护理后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焦虑程度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5.632);优质护理组抑郁程度评分估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t =4.43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96.0%,优于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72.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05,χ2=11.246)。结论:于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不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乔宏;曾宇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小肿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对胃肠道小肿瘤采取微创治疗措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05~2016-03接诊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切除联合内镜微创手术的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占比5%,对照组占比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胃肠道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切除联合内镜的微创手术可大大缩短其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病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世杰;王毅;赵云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28例牙隐裂的临床观察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原因。方法:以临床128例患者的隐裂牙(共145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角度照射法,染色法,根管显微镜法对其牙位,隐裂线、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牙隐裂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23.44%),隐裂线多为近远中向(3.58%)。结论:牙隐裂在中老年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牙体解剖,咬合因素,温度,患者的年龄和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是引起患者牙痛的隐形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关慧娟;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为我院2014-04~2015-04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因颅脑外伤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在患者或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5例。 A组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6个月后进行手术。分别对患者修补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评分,进行KPS评分和GOS评分,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81.56±11.66)分,B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71.55±13.45)分,A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的KPS评分,(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A组患者的优、良人数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 A组发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好等;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晚期颅骨修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昭健;甘正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运动对改善脂肪肝的效果及对FFA 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对改善脂肪肝的效果及对FFA的影响。方法:运用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脂肪肝模型,利用跑台实验观察运动对脂肪肝的改善和对血清FFA的影响。结果:成功制造脂肪肝模型,脂肪肝运动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血清FFA明显降低。结论: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肥胖,长期运动可减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血清中FFA的浓度降低。

    作者:赵春霞;李梅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护理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SLED)治疗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护理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13-01~2015-08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4例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患者采用SLED方法治疗,血液流量控制在150~200mL/min,治疗时间控制在8~12h。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水肿明显减轻、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量减少,差异显著(P <0.05)。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1.2%。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SLED)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重度水肿效果明显,各项检测结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涂玉平;周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