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对改善脂肪肝的效果及对FFA 的影响

赵春霞;李梅秀

关键词:运动, 脂肪肝, FFA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改善脂肪肝的效果及对FFA的影响。方法:运用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脂肪肝模型,利用跑台实验观察运动对脂肪肝的改善和对血清FFA的影响。结果:成功制造脂肪肝模型,脂肪肝运动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血清FFA明显降低。结论: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肥胖,长期运动可减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血清中FFA的浓度降低。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调查

    目的:对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3-05~2015-06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统计,了解体检者对体检中戏护理细节服务的需求,并针对具体的需求提出改进的意见。结果:发放问卷表600分,收回600份,问卷收回率为100%。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护理细节的需求主要有体检环境舒适(93.83%)、体检流程便捷(91.50%)、体检项目的宣教(54.17%)、保护个人隐私(87.67%)、提升体检工作效率(91.67%)、对体检者进行心理护理(89.50%)等。结论:体检中心对体检者护理细节服务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体检环境、体检工作效率等方面,需要体检中心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个人素养,来为体检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细节服务,才能够让体检中心的工作受到更多体检者的肯定,让更多人重视体检。

    作者:曾宇芳;朱乔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9~2016-01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15例,仅用瑞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共15例,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TnT (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CK-MB(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得到提升,且联合组除CK-MB之外,其余指标提升水平较对照组高, P <0.05;联合组血管再通血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 P >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05。结论:联合使用瑞替普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理想效果,再通血率高,且不良事件少,推荐使用。

    作者:秦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465例退休职工甲状腺超声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465例退休职工甲状腺超声体检,进一步了解中老年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病情况。方法:分析465例退休职工健康体检的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科学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4.73%,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呈现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5,P <0.05)。不同性别比较,女性检出率69.83%明显高于男性29.0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74.172,P <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检出率随之增加,应将甲状腺超声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充分发挥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及筛查的优点和作用。

    作者:何林达;韩杰;陈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眼底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3~2015-03收治的76例确诊为眼底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38例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38例患者则采用保守疗法,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然后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3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4%。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2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098;P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3例,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6;P <0.05)。结论:采用激光光凝疗法来治疗眼底病,整体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岩;刘洪伟;李思莹;孙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11~2015-11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将其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实施择期PCI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为心肌梗死,应及早进行PCI治疗,降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

    作者:邓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社交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社交活动能力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咳嗽、气促、咯痰比例较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夏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癌基因C-met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met基因mRNA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C-me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met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 <0.01);C-met mRNA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浸润深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1)和TNM (P <0.01)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长度和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C-met mRNA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在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例数分别为16(59.3%)和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met mRNA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为25.9%,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60.9%(P <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C-met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6.026, P =0.005)。结论:C-met mRNA的检测对判断食管鳞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晓峰;张浩业;乔峰;窦鹏挥;邹志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 HD)联合血液灌流( HP)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P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HD联合HP应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筱宇;熊欣荣;黄红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28例牙隐裂的临床观察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原因。方法:以临床128例患者的隐裂牙(共145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角度照射法,染色法,根管显微镜法对其牙位,隐裂线、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牙隐裂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23.44%),隐裂线多为近远中向(3.58%)。结论:牙隐裂在中老年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牙体解剖,咬合因素,温度,患者的年龄和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是引起患者牙痛的隐形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关慧娟;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体征,先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2-10~2015-10来我院就诊的10例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含具体原因,时间,治疗方法,效果和与处理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2.5±0.5)d,在此其中7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到住院前水准,剩余2例患者发生足下垂,1例截肢(单侧)。2例患者均因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足下垂。4例患者在术后发生血钾,肌酐指标上升,尿量下降。1例患者单侧截肢,为高位截肢。患者从动脉再通到截肢的平均时长为10.2d。2例分别在术后12d和12.4d患肢出现肌肉肿胀现象,且创面合并肉芽生长,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痊愈。本组无死亡案例,术后2个月我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实施随访,创面愈合情况满意。结论: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全面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全面监测患者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保证内环境正常,如有需要,实施早期透析。

    作者:王泽;杨志凯;李立元;刘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铽-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8-羟基喹啉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目的:合成铽(Ⅲ)和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 N-HPA)及8-羟基喹啉( Hoq)的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考察第二配体8-羟基喹啉对配合物荧光性的影响。方法:配合物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二元和三元配合物均出现铽离子的4个特征峰,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Tb3+的特征峰强度较二元配合物显著增强,配体宽峰消失。结论:第二配体8-羟基喹啉的加入,能有效敏化Tb3+发光,增强荧光性。配合物Tb( NPA)3 Hoq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发光材料。

    作者:孟婷婷;马冬云;王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心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06~2016-01收治的急诊输液患者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7.8%,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6%,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有良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妮;李丽红;罗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家属健康教育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家属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88例于2012~2013年期间我林校社区卫生服站诊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将入选者平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有44例,观察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家属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比两组的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要低,生活质量评定分数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模式整合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目的:探讨整合多模式教学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医学教育教学中进行多模式整合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比研究,通过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多模式整合教学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整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康晓明;吴祥红;孟庆云;梅梅;王显鹤;王长山;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中医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术后的给予中医护理效果。方法以2013-04~2016-04在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给予角膜移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正常组和中医组,每组80例。正常组给予一般性常规性护理,中医组则给予中医学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并发率。结果: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正常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患者术后通过中医护理,能够缩短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减少不适感、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康复时间。

    作者:王亚波;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步化疗联合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同步化疗联合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化疗联合放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放疗能有效提高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生存质量,虽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但不给治疗的实施形成影响。

    作者:孟宪宇;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6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对2010-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16例腮腺面神经鞘瘤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接受了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1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5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前期进行准确诊断比较困难,但是影像学诊断技术依然能够发挥其辅助作用,对于该类疾病我们主要借助手术治疗来完成,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护面部神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陈炫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01~2015-08接收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30例,作治疗组;同期选取脑梗死患者共30例作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血压值、胆固醇值、血脂值以及血糖值等指标进行测定,观察其病变特征,并以Logistic 回归法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检测工作,且治疗组入选患者出现大面积性梗死症状、梗死再发症状以及多灶梗死症状的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腔隙性梗死症状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表现出易复发、大面积性以及多灶性等病变特点,且其危险因素涉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抽烟、纤维蛋白原、并发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

    作者:张瑾;施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为我院2014-04~2015-04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因颅脑外伤术后的颅骨缺损患者,在患者或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5例。 A组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6个月后进行手术。分别对患者修补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评分,进行KPS评分和GOS评分,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81.56±11.66)分,B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KPS评分为(71.55±13.45)分,A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的KPS评分,(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A组患者的优、良人数比例明显高于B组患者。 A组发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好等;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主要表现为皮下积液、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晚期颅骨修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昭健;甘正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并分析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5-07共86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所接受的临床用药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诊疗方法开展诊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SV、LVEDV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LVESV、LVEDV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疾病,临床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有效,对患者疾病改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