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清IL-4和IL-12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李丽;王长山;康晓明;王显鹤;孟庆云

关键词:大鼠,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IL-4, IL-12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模型(MCNS),观察血清IL-4、IL-12的动态变化,探讨MCNS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病组,每组20只.阿霉素5mg/kg制MCNS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用ELISA检测血清IL-4、IL-12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肾病组出现大量的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的水肿,血清IL-4升高,IL-12降低.结论:①MCNS存在TH1/TH2功能紊乱,IL-4、IL-12参与了MCNS的免疫机制.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BIS靶控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BIS靶控静脉全麻组(观察组)和丙泊酚静脉注射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拔管时6个时间点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5).气管插管后,观察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气管插管BIS靶控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麻醉,麻醉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减少,对身体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小;术后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邓辉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激活对胰腺自身产生自体消化所引起的化学炎性反应.探讨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及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通过观察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加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耿佳颖;李美玲;韩桂华;郭锎;李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呋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洛培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洛培南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苗世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病理探析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病理学形态.方法:选取两院在2010-01 ~ 2014-01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的角膜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PAS染色,并对其病理学形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镰刀菌和曲霉菌是常见致病菌,且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组织损害以广泛化脓性炎症为主,真菌可对角膜组织的直接破坏,并在角膜组织内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病理学分析,可进一步明确真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智敏;曾敏智;陈振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究使用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 2014-03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7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并对两组病患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头孢西丁治疗.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为34.83%(31/89)、87.64%(7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45%(18/88)、67.05% (59/88).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p抗体阳性比例降低为7.87%(7/89),对照组的18.18%(16/88)降低幅度更显著.另外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他临床特征缓解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能更高效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降低Mp抗体阳性比例、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Germlin1与NT-proBNP在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Germlin1及NT-proBNP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不同程度肝硬化中的表达与变化,分析两者在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Germlin1、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NT-proBNP在正常肝脏组织、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以及两者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中的表达.结果:Gremlin1及NT-proBNP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7%、26.7%,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0%、40.8%,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8%、59.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Germlin1在肝硬化Child-PughA、B、C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5%、70.0%、84.0%,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在肝硬化Child-PughA、B、C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5%、50.0%、76.9%,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emlin1及NT-proBNP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Gremlin1及NT-proBNP在肝硬化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且Gremlin1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Gremlin1及NT-proBN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薇;胡立华;张沛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01~ 2014-01以来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观察检查症状,给予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中16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7.59%)、10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17.24%)、24例血沉增快(41.38%)、8例心肌酶谱增高(13.79%).经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8.28%(56/58).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气促、肺部湿口啰音的临床表现,但临床发病不明显,无典型临床特征.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刘彦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11 ~ 2014-04收治的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血钠、血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 <0.01),且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达到96.97%.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较佳.

    作者:王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5例留置尿管脱出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脱管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减少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2014年10月份本科管路滑脱报告单中上报的5例患者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女患者,行动不便,不配合的患者容易发生管路滑脱,主要原因为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够及采用气囊内注气的方法.结论:护士应正确评估留置尿管患者的情况,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病情观察,改进留置方法.

    作者:赵春艳;于翠翠;邓春瑶;孙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7 ~2013-10本院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肝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AST、ALT及T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期,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期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Child-Pugh评分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期水平,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更为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作者:任贺庄;高金保;高凤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ICU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8 ~2013-12共1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何正确应用无创呼吸机,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产生.结果:10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和应用呼吸机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H、PaO2、PaCO2等血气结果与应用呼吸机前相比治疗比较,具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例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并发症,也未出现感染情况,其中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逐渐脱离呼吸机,另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仍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结论:ICU病房中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后,及时为其应用无创呼吸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氧状态,提升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周围脑组织超微结构及脑水肿发生机制研究

    目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表达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6h,12h,24h,48h,72h,120h,1W,2W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有脑水肿发生,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明显的MMP-2,MMP-9阳性表达,而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出血24 h内MMP-2及MMP-9则见明显表达(P<0.01).结论:MMP-2及MMP-9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增高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永刚;姜凤;姜尧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利用超声造影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行常规超声检查提示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超声造影表现.结果:良性及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检查表现对比,胆囊癌组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要晚(P<0.05),恶性病变的退出时间要早于良性病变(P<0.01).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对诊断胆囊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黄雪兰;王晶;梁阔鹏;杨青;郑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 ~2013-12我院收治的2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2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术后再加上有目的的锻炼和药物治疗,能够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动物实验水平研究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①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悬液的制备.②制备胶质瘤模型,制备的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注射紫杉醇、Ⅲ组注射PBCA+ NP、Ⅳ组注射紫杉醇+PBCA+ NP,15d后观察Wistar大鼠的变化,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Wistar大鼠的生存状态,Ⅳ组好于其它三组.②Ⅱ组和Ⅲ组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血管的减少和坏死肿瘤组织比Ⅳ组少.③Wistar大鼠脑胶质瘤调亡率Ⅳ组高于Ⅱ组、Ⅲ组,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明显提高紫杉醇抗Wistar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

    作者:李明军;李英夫;吴雁;杨福义;王维峰;宣兆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异丙酚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和p38和caspase-3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异丙酚(propofol)为目前为常用的静脉全麻醉药物,因其苯环上的结构与天然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相似,因而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1],一些在体动物实验表明异丙酚具有脑保护效应[2~ 5].本研究利用拟AD大鼠模型,观察了用异丙酚预处理海马组织中p38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结合行为学检测,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邓萌;王景霞;张岩;余立荣;邓文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01 ~2013-12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80例,对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活动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实施评品管圈活动前(75.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合格率为83.75%,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程索华;孙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临床研究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如诊治不及时,将会使小儿下肢畸形,行走受限,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终生残疾.2005~ 2010年我院对原外展支具进行改良,采用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DDH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使用可滑动外展支具有效的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同时减轻了患儿及患儿家长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洪军;李长德;解云川;唐海波;李晓涛;宋丽娜;孟祥君;袁世伟;孙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情绪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组,实施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于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同时,对护理过程问卷调查.结果:综合护理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明显改善抑郁情绪,有效率达到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调查问卷,综合护理组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度达到92.86%.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PSD有明显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杨瑞雪;孟洁;郭颖;王孪妹;王红;赖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及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5-羟色胺2A(5-HT2A)受体动态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机制.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24只、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 24只、模型组(Li-PILO)30只、模型组+左乙拉西坦组(Li-PILO+ LEV) 30只,分别给予LEV组和Li-PILO+ LEV组大鼠LEV 200 mg/kg每日1次灌胃,连续28d.采用RT-PCR方法分别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动态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和5-HT2A受体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与NS组比较,Li-PILO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升高更明显;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GFA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2A受体表达水平:LEV对照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Li-PILO组在第7天时表达水平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水平越明显,即在第14天、第28天5-HT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i-PILO组比较,Li-PILO+ LEV组5-HT2A受体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LVE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通过上调5HT-2A受体的表达及抑制GFAP的表达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聂磊;王海燕;李春玉;邹艳红;王禹;迟瑛娇;王影;赵塔娜;赵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