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孙华威;刘志野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研究人参皂苷Rg1的生物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结合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考察空白组与人参皂苷Rg1给药组的内源性物质差异,并确定生物标志物.结果:筛选出对分组贡献较大的25种潜在生物标记物,通过数据库确定了6个目标物的结构、代谢途径,相关酶和作用靶点,分别为吡哆醛与醛氧化酶、氨基葡萄糖和已糖激酶、甲基尿酸及黄嘌呤脱氢酶、多巴醌转化酪氨酸酶、氟尿苷与胸苷磷酸化酶、卵磷脂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文献解释了人参皂苷Rg1在嘧啶代谢通路中为胸苷磷酸化酶的抑制剂;还可促进卵磷脂通过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催化成血浆胆固醇酯.结论: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能用于人参皂苷Rg1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人参皂苷Rg1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那丽莎;刘夕琳;李想;孙长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出现碳青霉烯酶是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本文结合国内外诸多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质子泵的外排作用、外膜通透性的改变、PBPs的改变、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作者:范学财;张晓丽;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溶剂法合成了铽-诺氟沙星-邻菲啰啉三元稀土配合物.方法: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配合物Tb (NFLX)3Phen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显示出Tb3+的特征发射,没有出现配体的吸收峰.结论:两配体诺氟沙星和邻菲啰啉通过协同配位能有效的敏化Tb3+发光,增强铽离子发光强度.
作者:王莹;马冬云;赵艳丽;吕正鑫;张杰;张海峰;李烨;吕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变修复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45只,其中15只用于提取BM-MNCs,移植组及PBS组各15只,均制作UC模型,移植组及PBS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BM-MNCs细胞悬液及PBS液1mL.正常饲养,观察大鼠的精神、进食、活动及大便情况.并于注射后3d、7d、14d每组各处死大鼠5只,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变改变.结果: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组结肠黏膜病变修复程度明显优于PBS组.结论:BM-MNCs移植可以促进UC大鼠损伤结肠组织的修复.
作者:韩宇鹏;姜威;杨松;李璇;苗秋实;张晓波;鲍秀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奥拉西坦干预组.除假手术组以外的两组大鼠均需制备缺氧缺血模型.每组再根据标本采集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6h组、12h组、24h组、3d组和5d组,每亚组8只.各组给药情况如下:将奥拉西坦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3mg/mL,干预组于HIBD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奥拉西坦2mg/kg,每24h给药一次,假手术组及HIBD组不做处理.在各时间点取样测定各组大俗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均表现为假手术组低,HIBD组高,奥拉西坦干预组居中,与HIBD组相比奥拉西坦干预组在各采样时间点AQP-4免疫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偏高(P<0.01).结论:奥拉西坦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脑水肿,提高AQP-4的表达量,提示其缓解脑水肿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AQP-4蛋白的表达实现.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AQP-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洋;白莉;顾镜月;杜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在肾间质纤维化时的表达,探讨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病理生理改变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并制备UUO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其中假手术组不结扎和剪断输尿管.每天一次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用0.9% Nacl等量灌胃.缬沙坦治疗组日一次以6mg/kg缬沙坦给药量灌胃.连续用药2w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后处死取肾脏.将剩余大鼠继续给药至4w后同样方法取材及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TGF-β1、BMP-7表达情况;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在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而缬沙坦组TGF-β1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结论:缬沙坦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何琦;刘中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D-D)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Hcy与D-D水平,观察组于治疗后3d与7d时复查Hcy与D-D.结果:观察组Hcy与D-D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对照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Hcy及D-D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3d及7d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7d与3d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与D-D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发展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成吉;董淑欣;王克建;张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血管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的测量,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的关系以及评价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的患者斑块好发部位以内-中膜部及颈动脉分叉处居多.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的病变程度,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以及对临床治疗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作者:于云;张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跨科收治病人在“三级甲等”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跨科收治病人使空床现象得到改变又实现了全院床位资源共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跨科收治病人是一种有效缓解部分科室床位紧张和待床矛盾的方法,但同时又给医疗和护理带来更多的风险和隐患[1].
作者:宋朝晖;江晶;刘清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本课题采用动物体内对新型含Cu抗菌钛合金的抗菌性的研究,为正畸种植支抗提供新型材料.方法:将表面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Cu钛合金植入体与纯钛植入体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肌肉内.在术后的每1、4、7、14天,以大体观察、细菌培养、白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含Cu抗菌钛合金的体内抗菌性.结果:纯钛组可见比较严重的化脓反应,大量细菌定植及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升高明显.含Cu钛合金组愈合良好,个别可见轻微化脓反应,细菌及炎症细胞均好于纯钛组.结论:含Cu抗菌钛合金,在体内具有抗菌性.
作者:丁元圣;赵玥;张宏伟;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爽舒宝、瑞健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10~2014-10的80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病人和40例对照组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收治.对照组患者行爽舒宝联合瑞健治疗,观察组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爽舒宝、瑞健联合.结果: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93.07%,对照组为78.14%,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诊治后,患者在观察组的血浆SP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爽舒宝、瑞健的基础上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提高IBS的治疗效果,调节NPY、Sp平衡分泌,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烨;崔佳宾;赵明翀;张楠;李婕姝;司立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催产素静脉点滴,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观察对比两组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成功引产比较中,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引产时间、经阴道分娩的总产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短时间内使宫颈软化,促进宫缩,利于胎膜早破引产.
作者:郭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总碱在治疗丙酸睾丸素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中的作用及前列腺增生的发生机制.方法:以丙酸睾丸素诱导建立模型,再给予益母草总碱治疗,处死后立即取前列腺组织,以放射免疫法检测DHT和T,以免疫组化法检测EGF、bFGF、TGF-β1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各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DHT、T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前列腺组织中EGF、bFGF、TGF-β1平均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酸睾丸素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成立,益母草总碱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马雷;高英英;辛华;李升;曲灿华;于海东;李雅江;孙玉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风险.方法:对439例平卧位的腹部CT及27例俯卧位腹部CT进行回顾分析,模拟一条自腰椎前切缘分别经过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线,将升、降结肠位置分为穿刺线腹侧前方、背侧后方或经过穿刺线,前者定义为无潜在损伤风险、后二者定义为有潜在损伤风险,分析平卧位及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肠损伤的可能性.结果:结肠在平卧位下左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无一例出现潜在损伤风险,右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分别为0例、0例、3例,结肠潜在损伤风险为0.68%;结肠在俯卧下双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无一例出现潜在损伤风险.结论:俯卧位时双肾及结肠均向腹侧移位,但肾与结肠相对位置无明显变化,所以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基本上不会产生结肠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但建议经皮肾镜术前常规行CT检查,以避免结肠损伤的发生.
作者:唐松林;赵海生;张晓华;任为端;周祥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胶质瘤细胞(C6)可能的一种乳酸快速排泌机制.方法:C6按6组不同浓度(0.5×105;0.75×105;1×105;1.25×105;1.5×105;2×105)接种,24h收集上清液,检测乳酸,乳酸脱氢酶含量,以海马神经元HT22作为对照.结果:接种浓度为1×105 个/L组细胞24h密度适中处于指数增生期,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含量高于其他组(P<0.01)(除1.25×105个/L浓度组).C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含量明显高于HT22细胞培养上清液(P<0.01).结论:胶质瘤细胞可能有一种快速排泌机制,使得其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在细胞外液中堆积.
作者:高丹丹;刘君星;辛华;李雅江;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 ~2014-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后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流血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VAS分和椎体高度.结果:本次研究中,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51.2±6.3) min,失血量(6.6±0.5)mL,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缓解或消失,患者术前和术后VAS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具有起效快,创伤小,止痛和稳定效果良好的优点,在治疗高龄老年人时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建国;黄泳标;刘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斯奇康注射液治疗组75例,两天一次肌注,地氯雷他定对照组75例,两天一次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46.67%,有效29.33%,好转18.67%,总有效率达94.67%,对照组显效16.00%,有效10.60%,好转6.67%,总有效率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该药具有提高和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作用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振杰;李再荣;崔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炎性关节炎,并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生化特征.随着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地升高,研究者对痛风在免疫和炎症之间的关系颇为关注.NALP3(cryopyrin)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与ASC、caspase-1组成了炎性体信号转导通路,该炎性转导通路激活后会导致IL-1β等大量炎性因子的成熟和释放,进一步导致痛风的发作.本文将就炎性体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述.
作者:王缘;白雪;王艳秋;张强;赵伟;张淑红;李若男;王天乙;关宝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1.0mg单用两种方法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112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加服拉米夫定100mg/d;B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1 mg/d,均为24周.治疗后12周和24周分别检测两组HBV-DNA、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结果:B组用药后12周HBV-DNA、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24周后,检测HBV-DNA、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显示A、B组疗效都较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1.0mg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但恩替卡韦起效快,成本较高.
作者:张权;邹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实验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半固体培养法连续14d观察不同浓度的NGF、BDNF及NGF +BDNF组合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组间和组内比较显示,100μg/L BDNF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明显.BDNF+NGF联合组在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未见协同效应.结论:NGF、BDNF二者皆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100μ g/L BDNF组诱导迁移作用明显.
作者:魏春杰;江清林;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