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周一莎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高不下,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对乳腺癌的防控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早期准确地发现乳腺癌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针对乳腺癌诊断包括磁共振成像等新方法层出不穷,但钼靶和超声因其简洁、经济、重复性好、患者依存度高等优点仍然是临床常见的诊断方法.本文选择我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6例,旨在分析单纯钼靶、单纯超声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方法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艳秋;周绪蕾;王淑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几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以下简称MSM人群)通过性传播艾滋病的速度不断加快,对该人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已经是势在必行.研究表明,MSM人群人群流动性大,活动频繁,更易造成HIV传播扩散[1].我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也将MSM人群作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
作者:王莉;赵继民;陆子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干姜药材及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4-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壬醛、大根香叶烯等成分和干姜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甲基庚烯酮、α-法尼烯、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醇酯、α-长叶蒎烯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陈皮-干姜中新增成分冰片、2-甲基丙酸-3,7-二甲基-2,6-辛二醇酯、β-桉叶醇、肉桂苯氨基甲酸酯等.结论:药对陈皮-干姜配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淑贤;牟璐璐;吴洪斌;陆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炎性关节炎,并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生化特征.随着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地升高,研究者对痛风在免疫和炎症之间的关系颇为关注.NALP3(cryopyrin)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与ASC、caspase-1组成了炎性体信号转导通路,该炎性转导通路激活后会导致IL-1β等大量炎性因子的成熟和释放,进一步导致痛风的发作.本文将就炎性体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述.
作者:王缘;白雪;王艳秋;张强;赵伟;张淑红;李若男;王天乙;关宝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溶剂法合成了铽-诺氟沙星-邻菲啰啉三元稀土配合物.方法: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配合物Tb (NFLX)3Phen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显示出Tb3+的特征发射,没有出现配体的吸收峰.结论:两配体诺氟沙星和邻菲啰啉通过协同配位能有效的敏化Tb3+发光,增强铽离子发光强度.
作者:王莹;马冬云;赵艳丽;吕正鑫;张杰;张海峰;李烨;吕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尿动力学在临床诊断下尿路症状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03 ~2014-03我院就诊的1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受损、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不稳定膀胱以及膀胱容量减少是尿动力学方法检测出的五种能够提示下尿路病症的主要症状.针对该原因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够详细的了解下尿路功能状况,该方法能够帮助对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作者:商家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社区干预活动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以建立有效的老年人慢性病社区防控运作模式.方法:选择中山市大涌、东凤等6个镇区居住的户籍老年人群12000例,以镇为单位,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两个组,各3个镇.首先基线调查,采集老年人的健康相关信息、卫生服务需求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等;对干预社区的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对对照组社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并追踪随访2年,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是社区中发病率高的慢性疾病;在对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后,干预社区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项取得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吸烟、饮食等生活方式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干预后认为慢性病与超重、吸烟、饮食等有关比例为46.6%,干预前仅为27.1%,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进行社区干预后,老年人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到了控制,对慢性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慢性病的防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唐燕飞;何小镜;郑燕红;罗素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斯奇康注射液治疗组75例,两天一次肌注,地氯雷他定对照组75例,两天一次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46.67%,有效29.33%,好转18.67%,总有效率达94.67%,对照组显效16.00%,有效10.60%,好转6.67%,总有效率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该药具有提高和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作用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振杰;李再荣;崔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血管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的测量,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的关系以及评价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的患者斑块好发部位以内-中膜部及颈动脉分叉处居多.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的病变程度,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以及对临床治疗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作者:于云;张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实验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半固体培养法连续14d观察不同浓度的NGF、BDNF及NGF +BDNF组合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组间和组内比较显示,100μg/L BDNF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明显.BDNF+NGF联合组在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未见协同效应.结论:NGF、BDNF二者皆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100μ g/L BDNF组诱导迁移作用明显.
作者:魏春杰;江清林;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血清消褪素和白介素-6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健康清洁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UC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刺激结肠制备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标记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出血清RvD1、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白介素-6平均含量为(94.84±6.43) ng/L,消褪素含量为(63.59±5.93) ng/L,正常对照组的大鼠白介素-6平均含量为(58.49±8.08) ng/L,消褪素含量为(44.85±3.55) ng/L.实验组大鼠白介素-6与消褪素呈正相关(r=0.444,P=0.006),对照组大鼠白介素-6与消退素无相关性(r=-0.011,P=0.948).结论:血清消退素与白介素-6具有相关性,前者具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
作者:李璇;苗秋实;韩宇鹏;鲍秀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判定吸入性气管内全麻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肺组织是否有损伤,通过检测BALF中ICAM-1及VEGF的标志物.方法:选择气管内全麻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Ⅰ)七氟醚-瑞芬太尼-仙林组20例.(Ⅱ)丙泊酚-瑞芬太尼-仙林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min(Ti)、拔管后(T2)、采集三组气管内分泌物盥洗液进行检测.结果:①麻醉维持期间细胞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Ⅰ组略高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麻醉维持期间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Ⅰ组略低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在全麻维持时气管内分泌物盥洗液ICAM-1,VEGF无明显变化,说明这两种全麻药物对肺组织均无损伤.
作者:王宇娜;曾凡荣;刘海萍;孙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风险.方法:对439例平卧位的腹部CT及27例俯卧位腹部CT进行回顾分析,模拟一条自腰椎前切缘分别经过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线,将升、降结肠位置分为穿刺线腹侧前方、背侧后方或经过穿刺线,前者定义为无潜在损伤风险、后二者定义为有潜在损伤风险,分析平卧位及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肠损伤的可能性.结果:结肠在平卧位下左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无一例出现潜在损伤风险,右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分别为0例、0例、3例,结肠潜在损伤风险为0.68%;结肠在俯卧下双侧肾上盏、肾门、肾下盏的穿刺中无一例出现潜在损伤风险.结论:俯卧位时双肾及结肠均向腹侧移位,但肾与结肠相对位置无明显变化,所以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基本上不会产生结肠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但建议经皮肾镜术前常规行CT检查,以避免结肠损伤的发生.
作者:唐松林;赵海生;张晓华;任为端;周祥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富锦、依兰、敖其镇等地.赫哲族人口不足5000人,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本研究随机抽取上述地区的6 ~15岁青少年及居住在该地区的相同汉族青少年为样本.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与CT影像资料所显示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脑出血患者资料,以未继续出血者为对照组,以继续出血者为观察组,分析继续出血可能性大小与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卡方检验,不同出血部位间继续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规则形血肿及出血量较大者继续出血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可通过CT影像特点评估早期继续出血可能性大小.
作者:黄广苏;陈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研究人参皂苷Rg1的生物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结合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考察空白组与人参皂苷Rg1给药组的内源性物质差异,并确定生物标志物.结果:筛选出对分组贡献较大的25种潜在生物标记物,通过数据库确定了6个目标物的结构、代谢途径,相关酶和作用靶点,分别为吡哆醛与醛氧化酶、氨基葡萄糖和已糖激酶、甲基尿酸及黄嘌呤脱氢酶、多巴醌转化酪氨酸酶、氟尿苷与胸苷磷酸化酶、卵磷脂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文献解释了人参皂苷Rg1在嘧啶代谢通路中为胸苷磷酸化酶的抑制剂;还可促进卵磷脂通过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催化成血浆胆固醇酯.结论: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能用于人参皂苷Rg1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人参皂苷Rg1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那丽莎;刘夕琳;李想;孙长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共情在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充分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及时做好释疑工作,开诚布公地反馈治疗信息,与患者共同应对恐惧和内疚等共情手段,应用于我科2011-01~2014-01实施手术的121例癌症病人.结果:患癌症病人通常普遍内心焦虑,其中有部分病人伴有恐惧、绝望和孤独感.共情心理护理干预可部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绝望感,同时也能明显释放患者的恐惧和孤独感.结论:充分、良好的护患沟通,深人细致的情感分享.可有效缓解癌症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而人体不能全部合成[1].如果人体缺乏或减少其中某一种,人体的正常生命代谢就会受到障碍,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生命活动终止[2].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营养不良,如果不能在短期、足量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所缺乏的氨基酸进行补充,会影响手术后的康复.但目前对老年人在围手术期特异性氨基酸的变化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前瞻和随机的研究方法,对于高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氨基酸的变化,相对应的补充干预对预后和免疫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作者:姚国相;黄爱霞;许传斌;刘海军;姚凯;单远洲;冯景;张学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07 ~ 2014-07收治的92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心电图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9%,研究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