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14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爱华;周一莎

关键词:胆脂瘤, 中耳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并探讨MMP-14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MMP-14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结果:3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中MMP-14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阳性表达.其中胆脂瘤上皮表达的染色结果表现强,多在中至强阳性,其余上皮组织中各层细胞均有不同表达,基底膜染色强.结论:MMP-14可能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的增值与骨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TIMP-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者血清TIMP-1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及4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TIMP-1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TIMP-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TIMP-1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P-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随着哮喘程度加重,TIMP-1的浓度呈上升趋势.

    作者:韩沛君;鲍文华;孙云晖;霍健民;闫红娥;刘甡;王凤玲;孙启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我院于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5%;B组左室射血分数<35%,同时将同时期的30例健康患志愿者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通过研究发现,A、B两组的心率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同时B组的心率变异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密切相关,同时心率变异性参数可以间接的反应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英;兰军;涂昌;程飞;董家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实施综合护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实施综合护理办法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方法:96例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日常护理,实验组常规治疗与综合护理(心理辅导、健康教育、适量吸氧、指导营养护理、适时监测,预防交叉感染),治疗12W后,检测两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与肺活量(FVC);以及心功能脑利钠肽(BNP)、6min步行试验;评价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肺功能FEV1/FVC、FVC水平在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BNP及6min步行试验在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办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使生活质量有所好转,对疾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瑞雪;赖平平;邢凤霞;段凯英;王孪妹;赵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预防60例开胸术后肺并发症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选择临床开胸手术病例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2014-01 ~2015-01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选择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对照组30例只进行振动排痰,不应用呼吸器训练,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对比.结果:试验组肺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发热10%、胸腔积液6.67%、肺炎6.67%、肺不张3.33%,对照组:发热20.00%、胸腔积液13.33%、肺炎13.33%、肺不张23.3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1.279,P<0.01).结论:开胸术后应用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比单纯用振动排痰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红伟;张茹冰;常雪峰;周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综合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全年收治的3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采用优质的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1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85例,有效42例,无效33例,有效率79.3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管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测量的分析

    目的:血管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的测量,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的关系以及评价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的患者斑块好发部位以内-中膜部及颈动脉分叉处居多.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的病变程度,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以及对临床治疗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作者:于云;张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干姜药材及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4-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壬醛、大根香叶烯等成分和干姜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甲基庚烯酮、α-法尼烯、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醇酯、α-长叶蒎烯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陈皮-干姜中新增成分冰片、2-甲基丙酸-3,7-二甲基-2,6-辛二醇酯、β-桉叶醇、肉桂苯氨基甲酸酯等.结论:药对陈皮-干姜配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淑贤;牟璐璐;吴洪斌;陆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治疗房颤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07 ~ 2014-07收治的92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心电图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9%,研究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实验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半固体培养法连续14d观察不同浓度的NGF、BDNF及NGF +BDNF组合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组间和组内比较显示,100μg/L BDNF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明显.BDNF+NGF联合组在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未见协同效应.结论:NGF、BDNF二者皆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100μ g/L BDNF组诱导迁移作用明显.

    作者:魏春杰;江清林;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11例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寻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 2014-05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男2例,女9例,年龄25~ 70岁,平均48岁.组织学形态: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即圆形/多角形细胞及表面细胞,可形成乳头状结构、硬化性结构、实性结构及出血区.免疫组化结果:两种细胞均表达TTF-1、EMA,部分表达Vim;表面细胞表达CK、CK7、部分表达NapsinA,圆形/多角形细胞表达PR、ER;两种细胞均未表达CgA、Syn;Ki67约2%.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常发生于中年女性,多表现为孤立性肺部结节,X线、CT及术中冰冻检查易误诊,术后常规HE切片加免疫组化检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桂梅;王彩霞;聂美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科室2013-01 ~2014-01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按照对照与病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在我科室进行体检的非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于入院当天及1w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cy,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有无差异,同时比较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无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入院当天和入院1w后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陈茹;朱晓峰;陆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泪囊炎治疗进展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使泪液不能导入鼻腔内而积存于泪囊内,继发的慢性阻塞性感染.被称为眼球旁的定时炸弹,可见其危害性之严重,因其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备受重视.

    作者:康凯;郑继伟;杨兴东;郭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CYP1B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CYP1B1基因表达对紫杉醇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Ishikawa细胞经过细胞培养诱导其表达,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给予紫杉醇,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通过PCR技术检测CYP1B1 mRNA表达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观察CYP1B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可以诱导CYP1B1基因表达.紫杉醇了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不同浓度抑制率不同.在0、0.1、1.0、5.0、10.0、30.0μg/mL抑制率分别为1.38%、25.41%、40.37%、59.78%、73.67%、89.34%.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呈负相关(P<0.05).结论:CYP1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体外化疗中起抑制作用.

    作者:刘媛媛;孙华威;刘志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4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并探讨MMP-14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MMP-14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结果:3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中MMP-14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阳性表达.其中胆脂瘤上皮表达的染色结果表现强,多在中至强阳性,其余上皮组织中各层细胞均有不同表达,基底膜染色强.结论:MMP-14可能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的增值与骨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爱华;周一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WPBL教学法用于临床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研究

    按照问题为基础方式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国内已经被一些重点医学院校逐步接受、采纳和开展,与此同时该学习方法也引起国外学者高度重视,并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其中以美国Barrows神经病学教授的研发开启了全新PBL的先河,并逐渐发展应用,在国内外医学院校获得了较卓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芳芳;马小茹;刘蕾;王淑秋;刘君星;梁衍锋;吴佳梅;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在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催产素静脉点滴,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观察对比两组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成功引产比较中,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引产时间、经阴道分娩的总产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短时间内使宫颈软化,促进宫缩,利于胎膜早破引产.

    作者:郭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CBS法培养超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暗示干预在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干预在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心理暗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9例.心理暗示组在活动义齿修复前采用心理暗示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暗示,按照快速适应型、渐进适应型及弃用型三个等级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理暗示组的快速适应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渐进适应型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弃用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暗示干预应用于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可有效减轻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初戴时的异物感,增强患者对可摘局部义齿使用的信心,缩短患者对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时间,能够使患者坚持戴用,且简单易行,在口腔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迟艳侠;肖月;张杰;麻春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和探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 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11~2014-11存档病例中121例子宫内膜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正常组、异位组、癌变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的PTEN、MDM2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PTEN在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MOD值分别为0.151±0.012;0.032±0.011;0.011±0.007.MDM2在正常组、畀位组、癌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42.29%、87.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MDM2表达明显升高,PTEN的MOD值明显降低,说明PTEN和MDM2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中起重要作用,与宫内膜异位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作者:徐丽超;吴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研究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作者:李冬;国玉芝;栾凯迪;张羽男;刘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