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2013年佳木斯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干预调查

王莉;赵继民;陆子春

关键词:佳木斯地区, 同性恋, 人群干预
摘要:近几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以下简称MSM人群)通过性传播艾滋病的速度不断加快,对该人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已经是势在必行.研究表明,MSM人群人群流动性大,活动频繁,更易造成HIV传播扩散[1].我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也将MSM人群作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综合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全年收治的3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采用优质的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1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85例,有效42例,无效33例,有效率79.3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配合会阴体按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配合会阴体按摩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严重裂伤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00例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自愿接受正常分娩不保护会阴的初产妇为观察组(500例),于宫口开全胎头拨露后,进行产道按摩,助产士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在无保护会阴状态下接生;传统法保护会阴接生的初产妇为对照组(500例),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接产.比较两组的会阴情况(侧切率和裂伤)、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40例,占8.0%;对照组会阴侧切128例,占25.6%;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严重裂伤率上效果显著,可在产科治疗中实施.

    作者:肖文萍;谢萍;林朝英;邹前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干姜药材及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4-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壬醛、大根香叶烯等成分和干姜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甲基庚烯酮、α-法尼烯、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醇酯、α-长叶蒎烯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陈皮-干姜中新增成分冰片、2-甲基丙酸-3,7-二甲基-2,6-辛二醇酯、β-桉叶醇、肉桂苯氨基甲酸酯等.结论:药对陈皮-干姜配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淑贤;牟璐璐;吴洪斌;陆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动力学在下尿路症状诊治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尿动力学在临床诊断下尿路症状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03 ~2014-03我院就诊的1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受损、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不稳定膀胱以及膀胱容量减少是尿动力学方法检测出的五种能够提示下尿路病症的主要症状.针对该原因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够详细的了解下尿路功能状况,该方法能够帮助对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作者:商家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在肾间质纤维化时的表达,探讨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病理生理改变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并制备UUO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其中假手术组不结扎和剪断输尿管.每天一次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用0.9% Nacl等量灌胃.缬沙坦治疗组日一次以6mg/kg缬沙坦给药量灌胃.连续用药2w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后处死取肾脏.将剩余大鼠继续给药至4w后同样方法取材及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TGF-β1、BMP-7表达情况;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在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而缬沙坦组TGF-β1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结论:缬沙坦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何琦;刘中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D-D)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Hcy与D-D水平,观察组于治疗后3d与7d时复查Hcy与D-D.结果:观察组Hcy与D-D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对照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Hcy及D-D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3d及7d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7d与3d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与D-D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发展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成吉;董淑欣;王克建;张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科室2013-01 ~2014-01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按照对照与病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在我科室进行体检的非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于入院当天及1w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cy,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有无差异,同时比较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无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入院当天和入院1w后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陈茹;朱晓峰;陆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我院于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5%;B组左室射血分数<35%,同时将同时期的30例健康患志愿者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通过研究发现,A、B两组的心率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同时B组的心率变异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密切相关,同时心率变异性参数可以间接的反应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英;兰军;涂昌;程飞;董家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兴奋性氨基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致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揭示兴奋氨基酸对神经发生的作用,为多种神经缺失性病变的修复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取孕16d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Glu高浓度组和Glu低浓度组.台盼蓝检测细胞死亡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100μmol/L Glu干预24h后有30%神经干细胞死亡,300μmol/L Glu干预24h后有70%的神经干细胞死亡.300μmol/L Glu干预24h后可诱导(1000.25±104.67)pA内向电流与正常对照组和100μmol/L Glu干预24h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神经干细胞死亡率增加,同时细胞内向电流增大,可能是其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欣;胡国林;张宇;齐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干预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调查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社区干预活动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以建立有效的老年人慢性病社区防控运作模式.方法:选择中山市大涌、东凤等6个镇区居住的户籍老年人群12000例,以镇为单位,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两个组,各3个镇.首先基线调查,采集老年人的健康相关信息、卫生服务需求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等;对干预社区的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对对照组社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并追踪随访2年,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是社区中发病率高的慢性疾病;在对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后,干预社区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项取得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吸烟、饮食等生活方式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干预后认为慢性病与超重、吸烟、饮食等有关比例为46.6%,干预前仅为27.1%,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进行社区干预后,老年人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到了控制,对慢性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慢性病的防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唐燕飞;何小镜;郑燕红;罗素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赫哲族6~15岁青少年心智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富锦、依兰、敖其镇等地.赫哲族人口不足5000人,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本研究随机抽取上述地区的6 ~15岁青少年及居住在该地区的相同汉族青少年为样本.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影像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影像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很好的实现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本文对我校影像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新的课程体系应用于2011、2012和2013级研究生,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王薇;张丽;李丹;曹霞;吕佳南;郑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铽-诺氟沙星-邻菲洛林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目的:溶剂法合成了铽-诺氟沙星-邻菲啰啉三元稀土配合物.方法: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配合物Tb (NFLX)3Phen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显示出Tb3+的特征发射,没有出现配体的吸收峰.结论:两配体诺氟沙星和邻菲啰啉通过协同配位能有效的敏化Tb3+发光,增强铽离子发光强度.

    作者:王莹;马冬云;赵艳丽;吕正鑫;张杰;张海峰;李烨;吕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益母草总碱在治疗丙酸睾丸素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益母草总碱在治疗丙酸睾丸素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中的作用及前列腺增生的发生机制.方法:以丙酸睾丸素诱导建立模型,再给予益母草总碱治疗,处死后立即取前列腺组织,以放射免疫法检测DHT和T,以免疫组化法检测EGF、bFGF、TGF-β1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各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DHT、T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前列腺组织中EGF、bFGF、TGF-β1平均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酸睾丸素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成立,益母草总碱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马雷;高英英;辛华;李升;曲灿华;于海东;李雅江;孙玉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SREBP-1c mRNA的影响

    目的:分别研究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对比不同中药对于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比不同分组(正常组、NAFLD模型组、姜黄素干预组、灵芝孢子干预组)小鼠肝脏SREBP-1c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对比,SREBP-1c mRNA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增高,而在姜黄素干预组及灵芝孢子干预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药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模型组肝脏中SREBP-1c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于NAFLD小鼠肝脏SREBP-1 cmRNA表达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韩东东;张东东;赵芸鹤;梁衍锋;贾楠;毕博;张洋洋;黄如;徐永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斯奇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斯奇康注射液治疗组75例,两天一次肌注,地氯雷他定对照组75例,两天一次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46.67%,有效29.33%,好转18.67%,总有效率达94.67%,对照组显效16.00%,有效10.60%,好转6.67%,总有效率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该药具有提高和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作用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振杰;李再荣;崔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三种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的比较

    目的:评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剖宫产术中作为一线预防用药及术后追加使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0例,分析比较各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失血量及产后出血、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A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以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再决定第二次用药,手术结束后直肠给卡前列甲酯栓0.5mg,间隔50 min再次给药.B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以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再决定第二次用药,手术结束后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C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常规缩宫素10u子宫肌内注射、20u静脉滴注,若出血多、子宫收缩不佳,在按摩子宫同时予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以后可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再决定第二次用药,若子宫收缩佳,切口出血不多,可迅速缝合子宫切口,手术结束后继续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结果:①三组失血量比较: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术中、术后2h、术后24h失血量明显低于C组(P<0.01);A组与B组比较,A组术后2h失血量低于B组(P<0.05),术中、术后24h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②三组产后出血、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比较: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产后出血(例)、输血(例)明显低于C组(P<0.01),子宫切除(例)无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孕妇在剖宫产术中推荐使用强烈子宫收缩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线预防用药,术后2h内追加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对于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芳;徐珊;黄永芳;严琦;赵婉红;赵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和探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 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11~2014-11存档病例中121例子宫内膜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正常组、异位组、癌变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的PTEN、MDM2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PTEN在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MOD值分别为0.151±0.012;0.032±0.011;0.011±0.007.MDM2在正常组、畀位组、癌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42.29%、87.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MDM2表达明显升高,PTEN的MOD值明显降低,说明PTEN和MDM2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中起重要作用,与宫内膜异位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作者:徐丽超;吴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和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检查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高不下,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对乳腺癌的防控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早期准确地发现乳腺癌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针对乳腺癌诊断包括磁共振成像等新方法层出不穷,但钼靶和超声因其简洁、经济、重复性好、患者依存度高等优点仍然是临床常见的诊断方法.本文选择我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6例,旨在分析单纯钼靶、单纯超声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方法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艳秋;周绪蕾;王淑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在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催产素静脉点滴,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观察对比两组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成功引产比较中,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引产时间、经阴道分娩的总产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短时间内使宫颈软化,促进宫缩,利于胎膜早破引产.

    作者:郭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