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叶伟胜;张建国;林枫松;周连兴;马宝通;张铁良

关键词:骨折, 股骨颈, 空心钉, 人工关节, 活性D3, 钙, 降钙素, 二磷酸盐, 老年
摘要:目的:探讨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股骨颈骨折60岁以上(60~83)124例,男性5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8.4岁.对无移位型或移位骨折易于复位者74例采用空心钉治疗,对移位骨折并有粉碎块,或有内科合并症者采用全髋27例或双动头半髋置换23例.术后常规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结果:随访2~4年,平均2.6年.空心钉组2例不愈合,9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移位骨折7例,但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另2例术后2周时出现感染,总并发症13例(17.6%),余功能优良可61例(82.4%).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1例术后2周出现脱位, 1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 3例术后1年内死于心脑血管病,2例1年后出现假体松动,共7例(14.0%).功能优良35例,可8例,占86.0%.结论:对于无移位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首选早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疗效满意.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复位困难可选用骨水泥型全人工关节或双动半髋置换方法.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预防再骨折,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的痕量硒

    随着硒元素防癌、抗癌等临床功效的确立,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食品、保健食品等物质中硒的分析越来越重视[1~3].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硒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及能够发现含硒量更为丰富的物质.

    作者:邵泽生;王新省;蒋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65例糖耐量正常(NGT)人群APM-1基因SNP276进行分析,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并对各受试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 SNP276 3种基因型在T2DM组和NGT组间总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T2DM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NGT组(24.74% vs 32.42%, P<0.05).(2) 两组中,GG型BMI、FPG(仅见于T2DM组)、FINS、TG(仅见于NGT组)、HOMA-IR显著高于TT型,HDL-C、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3) 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组中血浆脂联素水平与FPG和HOMA-IR呈显著负相关,HOMA-IR是影响脂联素水平显著的因素.结论:APM-1基因SNP276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琨;聂秀玲;刘德敏;于德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PARs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反应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激动剂苯扎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反应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PPARs激动剂是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观察PPARs激动剂对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苯扎贝特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减少(P<0.05)及脑伊文思蓝含量下降(P<0.01);缺血脑组织MPO活性降低(P<0.01);炎症因子IL-1β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PPARs激动剂苯扎贝特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损害,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有关.

    作者:尚进林;程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糖对THP-1人单核细胞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细菌感染一直以来是困扰糖尿病患者和广大医生的难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等诸多的因素,极易造成各类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胆道及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率分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1].且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感染往往不易控制.虽然有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但感染的发生率仍有增多的趋势,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仍占较高的比例.因此从根本上探讨感染的发病机制就显得尤其关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抑制免疫细胞和促进凋亡[2].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的基础上以高糖刺激,通过检测单核细胞吞噬杀菌功能指标,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希望能从细胞免疫学的角度了解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发病机制.

    作者:孟东;陈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当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有较高的死亡率,占早产儿死亡的50%~70%[1],常需要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NRDS,CPAP是在患儿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呼吸由病人自主进行,吸气不加压力,而于呼气末给以不定的正压,使呼气末压不降到0,整个呼吸的循环均在正压高氧下进行,但吸气压力不增加[2].

    作者:陈俊华;孙夫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以脑卒中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1)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均以脑卒中首诊,其中脑梗死8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1例.(2)8例脑梗死中腔隙性脑梗死4例、分水岭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叶梗死2例;1例出血性脑梗死位于右侧顶枕叶,1例脑出血位于左侧丘脑.(3)经针对原发病和脑卒中的双重治疗后,全部患者病情缓解,1例出院后4个月复发.结论:(1)并发脑卒中以缺血性多见,常见类型是腔隙性梗死,且多累及双侧.(2)该病并发的脑卒中治疗上具有特殊性,因此早期确诊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作者:赵鹏;张本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 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1).但2~7 d组与8~14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自发突触功能活动.

    作者: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金卫篷;王宏;尹绍雅;李景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它们和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 mRNA表达状况;用ELISA检测SLE患者、正常人血清中IL-10和TGF-β水平.结果:SLE患者T-bet mRNA表达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IL-10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GF-β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Th1/Th2免疫不平衡占优势,调节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表达降低,调节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表达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TGF-β没有明显变化.

    作者:毛海燕;卢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TLRs的负性调节因子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免疫学家Janeway提出了关于固有免疫系统病原体的模式识别理论.该理论认为,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如脂多糖(LPS),双链RNA等,可被固有免疫细胞所识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而固有免疫细胞则表达一类可识别PAMP的分子,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

    作者:葛睿;田景琦;钟玉霞;张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9(28.6±13.8)岁.7例行开放手术,1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15年,肿瘤无转移和复发.开放手术组肿瘤大径(5.1±1.5)cm;手术时间(128.6±31.3)min;估计出血量(132.9±46.8)ml;术后住院天数(10.0±2.3)d.后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径(4.9±2.0)cm;手术时间(59.1±23.0)min;估计出血量(16.4±8.1)ml;术后住院天数(6.0±1.5)d.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无临床症状,B超、CT、MR可提示肾上腺区实性肿物,确诊靠病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行腹腔镜手术优于行开放手术.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王亮;李黎明;林毅;朱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电图心电向量图联合诊断左室肥厚的应用体会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诊断“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初选手段,但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偏低,不少学者对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ECG、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诊断LVH进行了对比研究,勿容置疑地得出UCG的敏感性远远高于ECG、VCG ,准确性及特异性高达85%[1],能准确地测出左心室厚度、室间隔和左心室内径,计算出左心室重量,具有准确、简便、无创等优点,为高血压患者检查左室肥厚的首选方法[2].

    作者:李琪;陈情;朱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构建B16F10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0.8 cm×0.8 cm×0.8 cm时构建伤口模型,分为单纯肿瘤组、同侧伤口+肿瘤组(局部组)和对侧伤口+肿瘤组(全身组),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局部组和全身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局部组和全身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炎症可影响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

    作者:马跃美;刘易欣;古强;郄硕;赵楠;孙涛;倪春生;刘祎;孙保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方法:对5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经宫腔镜或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协助诊断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在测量内膜厚度<5 mm时可以不做诊刮,定期进行观察,子宫内膜癌和良性内膜病变显示率及动脉阻力指数(RI)值有显著差异(P<0.05). RI=0.45做为良恶性内膜病变之间的鉴别,当RI≤0.4时应考虑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绝经后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晓惠;辛德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COPD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0例,分别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对照组的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并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及BMI等指标.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1,25-(OH)2VitD3及钙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各组血清1,25-(OH)2VitD3、钙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血清磷水平于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急性加重期和对照组中,血清1,25-(OH)2VitD3水平与BMI、肺功能指标成正相关,血清钙水平与BMI成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不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影响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邢晓莉;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进程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85名糖尿病病人(正常白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0例,临床蛋白尿组45例,肾功能异常组40例)及55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收集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增加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的骨密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的骨密度则显著降低,OP患病率增加1.7~5.3倍 (P<0.05).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血钙(Ca)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进展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OP的重要原因.骨质丢失量与糖尿病肾病程度及危险因素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有关.

    作者:任惠珠;陈莉明;单春艳;常宝成;卢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双泛素和中期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双泛素(FAT10)、中期因子(M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FAT10和MK的表达,并观察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T10在77.8%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6.7%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MK在80.6%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1.1%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FAT10和MK的表达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组织分级、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FAT10与MK呈正相关(P<0.005).结论: FAT10和M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呈显著性高表达,协同作用了癌的发展过程,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的选择指标.

    作者:杜杰;江涛;王西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鼓室内注射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病因复杂,病毒感染、内耳血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异常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原因,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激素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在50%~70%之间[1].仍然有很多患者治无效,或者是没有痊愈.

    作者:任海棠;刘丽燕;黄永旺;周祥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材料用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过去临床上多采用钴铬合金材料铸造支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因钴铬合金比重大,所制作的义齿较重,且个别患者在临床应用中偶会出现口腔黏膜刺激症状,亦有致敏报道[1].而钛合金具有较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弹性好,其强度、硬度较纯钛高,但低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

    作者:陈光;任勇武;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人血浆标本以盐酸阿替洛尔为内标,酸化后以乙腈沉淀蛋白、二氯甲烷反洗上清液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以5 mmol/L SDS∶0.04 mol/L KH2PO4∶ CH3OH= 1∶ 1∶1.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经Agilent Zorbax SB C18(150×4.6 mm, 5 μm)柱分离,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二甲双胍标准曲线范围10~5 000 μg/L,y=0.001 12x+0.012 671 (r =0.999 4), 低检测限为10 μg/L ,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均<7%,日间精密度均<8%,萃取回收率75.6%~86.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人体内二甲双胍药动学研究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陈凡;孟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