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永红;张本恕;张云亭;安中平
目的:研究高角开(牙合)青少年咬肌在息止、紧咬、吞咽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活动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测量20例高角开(牙合)青少年在上述状态下咬肌的肌电活动,并以同年龄段的20例均角正常覆(牙合)青少年作为对照.结果:在大紧咬和吞咽时,高角开(牙合)组的咬肌肌电活动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且咬肌咀嚼周期总时程延长(P<0.01),闭口相至食物粉碎相咬肌活动减弱(P<0.01),出现较多的异常停顿.结论:不同下颌运动状态下,高角开(牙合)青少年与均角正常覆(牙合)青少年的咬肌肌电特征存在差异;提示颅面高角及开(牙合)对咬肌活动和功能有影响.
作者:王悦;王雨生;李洪发;李锦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佳方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创伤后卧床患者(2005年3月~2006年10月)120例,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为连续应用低分子肝素1周、2周和3周,0.6 ml,每日1次,之后改为隔日1次.观察预防DVT的有效率及出现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为62.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第2组总有效率为92.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第3组总有效率为95%,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3组差异有显著性(有效率x2=16.80,P<0.005;副反应x2=10.20,P<0.01),第2、3组临床疗效优于第1组,而第1组的副反应低于第3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DVT临床效果好,但应掌握好方法,做到既有效,又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扬;王玉甫;齐宝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及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卵巢癌患者,其中29例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外周血,另外10例于化疗前后采集.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比例;将分选的CD4+CD25+细胞和CD4+CD25-细胞按1:1的比例混合培养后,利用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与单纯的CD4+CD25+细胞、CD4+CD25-细胞比较,以验证CD4+CD25+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39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5.92%+2.48%,占CD4+细胞的比例为15.32%+6.02%.CD4+CD25+与CD4+CD25-细胞混合培养组和单纯CD4+CD25-细胞组增殖细胞比例分别为32.15%±8.29%和56.38%±12.65%.手术前后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74%±5.36%、11.86%±6.09%(P=0.015).化疗前后CD4+CD25+细胞含量分别为5.70%±1.79%,7.46%±1.68%(P=0.031),化疗前后Tregs占CD4+细胞比例分别为14.11%±3.3%、19.56%±6.00%(P=0.039).结论:卵巢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其与肿瘤负荷相关;化疗后CD4+CD25+细胞增加,可能与化疗诱导的免疫抑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或增殖相关.
作者:王建;李慧;曹作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蛋白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30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死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及血浆蛋白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病死率降低、APACHEⅡ评分下降、血浆蛋白C水平升高(P<0.05).结论: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可提高MODS患者血浆蛋白C水平,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蔼卿;曹书华;常文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达克宁栓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种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甲组:达克宁栓(1.2g/枚)睡前阴道内放置,1周后重复1次,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周,连服4周;乙组:达克宁栓(1.2 g/枚)用药方法同甲组,同时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d,连服4 d.结果:治疗开始后第5周,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开始后第7周、9周甲组疗效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可采用达克宁栓联合氟康唑,并可将氟康唑用药间隔期延长,可显著提高远期临床有效率,防止复发.
作者:郭敏;李洪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承气冲剂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对大承气冲剂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于术前、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2、3天行胃电图检查.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2、3天行胃肠道压力测定.结果:手术当日治疗组胃电图正常波高于对照组,低频波和高频波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3天治疗组胃电图波幅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正蠕动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逆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2天,对照组十二指肠上段移动性运动复合波收缩幅度高于治疗组.结论:大承气冲剂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恢复的同步加速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作者:王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3种剖宫产术式术后腹壁愈合及腹腔粘连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时患者腹壁愈合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观察.按第1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3组: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为A组92例,Stark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者为B组88例,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者为C组112例.比较3组患者腹壁愈合以及腹直肌、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的情况.结果:A、B组腹壁愈合情况好,愈合佳的比率分别为76.09%(70/92)和77.27%(68/88),明显高于C组的25.89%(29/112),A、B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直肌粘连严重的比率A组为40.22%(37/92),C组为11.61%(13/112),明显低于B组的71.59%(63/8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粘连率A组为42.39%(39/92),C组为33.04%(37/112),与B组的61.36%(54/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膀胱腹膜反折的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与手术术式有关,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愈合佳,腹直肌、腹膜粘连少.为预防再次手术粘连的问题应慎重选择手术术式.
作者:张静;张立军;韩玉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9例(试验组),每8 h 口服红霉素1.7mg/kg,分别记录用药前24 h及用药后24、48 h喂奶量及胃内残留奶总量.同时以19例同胎龄相近体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喂养相同奶量,详细记录胃内残留奶总量.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胃内残留奶总量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P<0.01).(2)试验组用药24及48 h后胃内残留奶总量较用药前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P<0.01).(3)试验组用药48 h比24h的胃内残留奶量减少(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胃内残留奶量.
作者:孙夫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以婴幼儿多见,发病与多种综合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本文对48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何文红;王雪艳;刘长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肝脏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或继发性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分布复杂,血窦多,止血困难,手术出血常较多.
作者:宋振国;李锦城;王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Caroli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1958年由法国学者Jaequc Caroli首先详细描述.本病是一种少见病,发病率仅占所有肝脏疾病的0.05%[1].本文报道1例.
作者:李姝;王邦茂;张洁;方维丽;吕宗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甲状腺是哺乳动物的重要内分泌器官之一,其稳态受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调控.
作者:董金茹;阎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中活性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缓冲硅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马贯众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9个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现报道已鉴定的前3个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Ⅰ),白绵马素AP(Ⅱ),白绵马素PP(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单体,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碳氢NMR数据、化合物Ⅰ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这3个化合物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作者:齐峰;王娥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对病理标本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生殖道赘生物直径>1 cm,组织学除外恶性肿瘤患者70例,使用高频电刀不同规格的电极,于病变外2~3 mm切除组织,切除物送病理.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结果.结果:手术时间3~8min,平均4.7 min;出血量<5ml占85.71%;伤口愈合好,治愈率97.14%.病理组织结构完整,对病理结果的评价无影响.结论:高频电刀治疗稍大的尖锐湿疣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且可提供良好病理组织标本.
作者:张丽琴;岳天孚;徐东波;贺钊芳;董朝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明确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CS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CS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CS使MCF-7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了凋亡峰,且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NDA裂解成180~200 bp及其倍数的片段,电泳得到特有的梯形条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Bax表达逐渐增强.结论:C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为CS的抗肿瘤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CS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
作者:刘东颖;谢广茹;史玉荣;牛瑞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容易漏诊、误诊.该症处理不当可能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子强;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存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正常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结果:本组30例标本,胃癌组织中生存素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癌切端正常组织.而生存素在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提示生存素的过度表达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而在恶性胃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也说明胃癌的形成是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生存素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作者:丁占林;杨景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头颈部以颈动脉体瘤多,偶可发生于迷走神经体、眼眶睫状体、鼻腔鼻窦、喉、气管等处.
作者: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筋膜缝合技术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70例腹部正中切口,以0#ETHICON普迪思圈套可吸收缝线,将腹膜与腹白线作单层连续缝合95例,丝线分层缝合病例7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层缝合:术中无腹膜撕裂现象,无伤口裂开、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伤口局部皮下积液、感染5例(5.3%);分层缝合组:术中腹膜撕裂10例(13.3%),切口裂开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伤口皮下液化、感染8例(10.7%).结论:使用延时吸收缝线连续全层缝合腹白线技术简便、省时易掌握,并发症少.
作者:王金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肝脏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的改变,探讨罗格列酮防治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油酸经胰胆管插管灌注的方法诱导CP,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以罗格列酮治疗7 d,Westernblots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IR和IRS-1表达的改变.结果:模型组IR和IRS-1表达较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IR和IRS-1表达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结论: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可能参与了CP继发胰源性糖尿病机制;罗格列酮在防治继发性胰源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方面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梁泉;薛承锐;费乃昕;王欢;刘恒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