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综合征出血热34例临床分析

王磊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诊断方法, 不典型表现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用AHP模型综合评估学生体质健康

    目的:综合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手段用AHP模型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对我国各省市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和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得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排序权值.结论: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人在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作者:黎小沛;侯军儒;吕世成;阎金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MRU与IV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磁共振尿路成像(MR urography,MRU)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与传统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urography,IVU)比较,MRU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不足.现将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作用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技术的适用范围.

    作者:白玫;韩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临床上所见的消化道应激性出血是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的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肠道急性粘膜病变,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急性脑卒中各器官损害中发病率为14.6%~51.8%[1]且预后差,在护理工作中应引起重视.现将本科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玉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海绵窦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海绵窦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影象学研究,探讨其病因及诊断.方法:回顾总结1985年1月 至2002年12月所收治的确诊的海绵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化验、病理及影象学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9例海绵窦综合征患者中57.9%为Tolosa-Hunt综合征,而海绵窦区结核性肉芽肿、脑膜癌侵犯海绵窦、鼻咽癌、颈内动脉海绵窦篓、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均可造成海绵窦综合征.腰穿、头MR、和DSA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结论:海绵窦综合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讨论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利于提高对海绵窦综合征的诊断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孙峰;周广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Interpectoral lymph nodes metastases;IPN metastase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427例检出肌间淋巴结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7.3%和8.4%.单因素分析结果:IPN转移和IPN无转移患者在术前淋巴结状况、肿瘤直径、肿瘤临床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16;相对危险度=1.901)和术前淋巴结状态(P=0.006;相对危险度=1.766)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PN转移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55.3%;30.3%)明显低于IPN无转移患者(81.7%;58.3%),P=0.000.结论:肿瘤直径和术前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原发乳腺癌IPN转移患者的预后不良.

    作者:赵凯;宁连胜;曹旭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30例脾亢病人均收到良好的疗效,脾下极动脉栓塞组较脾动脉主干栓塞组术后反应轻微.结讨: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脾下极动脉栓塞在收到良好疗效的同时可使术后反应有所减轻.

    作者:于长鹿;贺能树;董卫国;王涛;祁兵;李津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正常(牙合)青年牙冠、牙弓宽度和Bolton指数测量

    本研究通过对70例本地籍正常(牙合)青年的牙(牙合)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取得了本地人的牙冠、牙弓宽度值及性别差异,得出Bolton指数,并将Bolton指数与国内其它地区值进行比较,为本地区正畸临床协助诊断和分析错(牙合)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奕;孙维娥;冯建华;陈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止痛散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晚期肿瘤患者中70%以疼痛为主诉,疼痛十分突出,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使生活质量下降.我院肿瘤科运用自制止痛散对癌性疼痛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DNA促旋酶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部分片断,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检测gyrA突变情况.结果:30株耐喹诺酮菌株都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PCR-RFLP均显示两条不同于敏感株的电泳带,其PCR-SSCP则检测到4种不同于敏感菌的迁徙率条带;而10株敏感菌均未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gyrA基因第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可能为其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于树云;单志英;祁伟;葛庚芝;毕玲;司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34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作者: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免疫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肝损伤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显著降低了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和脾脏系数.结论:提示黄芪注射液具有预防保护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印忠;马德禄;高建华;康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在老年病房实施的体会

    近年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我国蓬勃发展,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把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促进和恢复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通过整体护理的开展,明显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工作满意率,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3年10月的236例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富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IPS Empress 2铸瓷技术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对IPS Empress 2新型铸瓷系统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使用IPSEmpress 2铸瓷系统相关设备及材料对要求前牙美容修复的患者进行全瓷冠桥的设计修复.计21例患者,118颗前牙,其中双端基牙的全瓷桥3例,其余为单冠修复.临床病例选择、设计、牙体预备、技工加工等均依铸瓷冠桥适应症及设备、材料的基本要求,使用配套粘结剂粘结固定.1周内常规复诊.结果:经3~8个月临床观察,除1颗牙冠因牙体预备不足咬(牙合)力大,舌侧冠薄导致崩瓷以外,其余修复牙边缘密合无龈炎出现,冠桥稳定,未出现不良牙髓反应,尤其光学通透性佳,自然逼真,美学效果良好.结论:IPS Empress 2铸瓷系统比第一代产品提高了强度,生物相容性好,刺激性小,修复体自然美观.

    作者:刘春年;郭平川;王平;郭智舜;葛永红;周国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天津海河医院SARS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03年5~8月35名SARS患者的外周血血细胞,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发病早期,中期和恢复期的动态观察;对16例疑似患者外周血血细胞,生化等指标进行检测与SARS患者发病早期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病早期,35例SARS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的为54.3%,低于4.0×109/L为40%;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1.0×109/L为78.0%,正常范围的为22.8%;RBC HGB PLAT均正常.在发病早期心肌酶指标,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与疑似患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RS患者的发病早期LYM,白细胞的显著降低;发病早期的AST CK、LDH和HBDH显著增高,对SARS患者和疑似患者的确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金和;步天栩;侯楹;冯曰昌;赵嘉;钟述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前方牵引器结合Ⅲ类牵引矫治骨性反(牙合)的效果评价

    骨性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外观和咀嚼功能,常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此异常骨面形随生长发育日益加重[1],因此主张早期治疗.临床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形面具或颌间牵引等方法进行矫治均可收到较好效果[2~4].本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通过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分析,揭示其对硬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并对该种矫治方法的疗效作出评价.

    作者:后岷红;陈斌;苏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应力遮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功能状态下及坚固内固定时的应力分布,探讨可能发生的应力遮挡作用,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下颌骨体部骨折在骨愈合的不同时期及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时的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法分析,计算各种工况下的应力遮挡率.结果:骨折愈合的早期,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98.90%、99.63%,钛板为98.65%、99.58%;骨折愈合的中期,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6.8%、22.96%,钛板为5.12%、20.99%;骨折愈合的后期,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5.73%、14.14%,钛板为4.47%、13.71%.结论:小型接骨板用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时,在骨折愈合的各个时期均存在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钢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钛板;接骨板固定位置的选择对骨断层的应力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李滨飞;孙庚林;王鹏林;吴炜;周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循环障碍,一些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局限性视网膜缺氧,常因眼底出血、增殖或牵拉性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导致视力减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情绪波动可使血糖升高,加重视网膜病变,造成恶性循环.很多研究资料证实[1],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和劣性的社会关系不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对身心健康有害.下面将通过焦虑自我评量表(SAS)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量表评分方法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作用.

    作者:王荣兰;刘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3'-二氯联苯胺以不同染毒方式对A系小鼠致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3,3'-二氯联苯胺(DCB)对A系小鼠的致瘤作用.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染毒方式.其一是吸入式染毒,即利用动式吸入染毒装置,使A系小鼠吸入不同剂量DCB(5,15,45 mg/kg),每周两次,染毒4个月后剖杀全部小鼠,检查肺腺瘤的发生情况;另一种是经口染毒,即经口喂饲A系小鼠不同剂量DCB(5.5,21.9,65.8,136.2 mg/kg)5个月,停药1个月后剖杀全部小鼠,重点检查肺、肝、肾的肿瘤发生情况,并对肉眼可见的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吸入式染毒试验中,各剂量组肺腺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口染毒试验中,A系小鼠肝脏和肺脏均有肿瘤发生.高剂量组的总肿瘤发生率和恶性肿瘤发生率(51.1%和37.8%)与对照组(17.6%和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经口喂饲DCB可诱发A系小鼠发生恶性肿瘤.

    作者:李健;窦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型糖尿病妊娠后安置胰岛素泵至足月分娩1例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都需以胰岛素治疗为大家所共识.但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孕期的胰岛素用量比较难以掌握,具体用量与孕妇体重、孕周及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血糖升高程度[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其存在发生低血糖反应及注射痛苦的缺点.而胰岛素泵的使用可避免或减轻上述不足,现将我院2002年收治的1例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后,安置胰岛素泵至足月分娩的病历分析如下.

    作者:黄立;陈叙;李延杰;李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治愈118例,对于一些危重病人,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但预防同样关键.

    作者:蔡春泉;谷继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