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其周围相关结构的观察

王浩岩;钟震亚

关键词:甲状腺下动脉, 椎动脉, 血液供应
摘要:目的:探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形态学依据,为外科治疗VBI提供了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体15具(30侧),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对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的起点、走行、分支、管径、长度进行测量观察.结果:甲状腺下动脉转移的有效半径远大于甲状腺下动脉与此段椎动脉的近距离.结论:甲状腺下动脉可以与椎动脉三角段椎动脉行端侧吻合术.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密切和频繁.自2005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我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在校期间采用英语授课.人体寄生虫学是留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培养出的留学生能否很快融入到国际社会,同时也关系到我校声誉,我校的总体实力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我校能否扩大境外留学生生源,因此对外教学已成为我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我们教研室已承担和完成了首届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了一些启发和经验.

    作者:毕胜;蔡连顺;齐宗春;代月;车世伟;陈光;肖景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咽扁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小儿咽扁颗粒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色谱柱(4.6mm×250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常温.结果:绿原酸在0.034~0.3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为0.25%(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吴梅青;刘佳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丸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市售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检测,绘制出六味地黄丸的紫外谱线图谱并考察其质量差异.方法:对六味地黄丸以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及蒸馏水进行超声波提取后,再进行相应的紫外光谱检测,并对获得的紫外谱线组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六味地黄丸紫外谱线组重现性良好,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质量上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紫外谱线组法和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判定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的质量差异.

    作者:孙长海;李龙新;吴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探讨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参附组加用参附注射液进行辅助化疗.结果:参附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作者:夏宏伟;马宪友;郭德庆;祝沪军;方秦模;吴维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碧兰根充糊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Cortisomol糊剂(碧兰糊剂)加牙胶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后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门诊就诊的需要做根管治疗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碧兰糊剂)和对照组(氧化锌糊剂).常规根管预备后,一次法常规根管充填.结果:Cortisomol 根充糊剂组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结论:使用Cortisomol 做根充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可以明显降低根管充填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病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銶石;滕立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作用.方法: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将滤器放置到肾静脉开口下的下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其中2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2例在超声定位下释放.术后随访1~18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导致致命的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作者:张雪松;刘程伟;刘振玉;胡洋;王树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9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辅助Fogarty 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收治的93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11条下肢)急行手术取栓及药物辅助抗凝、溶栓、扩冠等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82例患者感到患肢变暖,查体股、腘动脉搏动恢复;77例患者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可触及搏动.术后6个月~5年,应用Doppler彩超对患者作远期随访,其中75例患者血管通畅,5例出现再阻塞,通畅率81%.结论:Fogarty 导管手术取栓配合适时的药物辅助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以取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程伟;张雪松;金松;孟凡石;王跃生;王亚洲;王树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诊套扎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难止血的一种出血.我们科自1999-06~2007-05对71例门静脉高压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EVL),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建国;徐克达;孙健;王风琴;曹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喘康胶囊的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喘康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喘康胶囊中的盐酸麻黄碱进行定性测定,以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进行定量测定,展开剂为苯-氯仿-甲醇(5:25:4).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02%.结论:该方法稳定、专属性好,实用性较强.

    作者:于莲;苏瑾;刘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通痹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筋通络、软坚散结、化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配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组口服通痹散治疗,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疗程4周,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通痹散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体征,增强膝关节活动功能及止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魏宪纯;王平东;马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其周围相关结构的观察

    目的:探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形态学依据,为外科治疗VBI提供了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体15具(30侧),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对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的起点、走行、分支、管径、长度进行测量观察.结果:甲状腺下动脉转移的有效半径远大于甲状腺下动脉与此段椎动脉的近距离.结论:甲状腺下动脉可以与椎动脉三角段椎动脉行端侧吻合术.

    作者:王浩岩;钟震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催产素对产前应激孕鼠母爱行为相关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催产素对强迫游泳应激的怀孕大鼠生仔后母爱行为相关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于母鼠怀孕后14d至分娩当天,每天进行一次强迫游泳应激,每次2min.分娩当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OT)神经元、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和小剂量催产素保护组催产素神经元及多巴胺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怀孕后期持续应激能够明显损伤母鼠的母爱行为,而催产素对孕鼠的母爱行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性.

    作者:赵晓莲;高艳华;于国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GTR膜与人工骨、bFGF等生物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证实GTR可促进牙周骨缺损的修复及增加新骨的形成,将GTR和人工骨,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多牙周新组织.方法:采用16只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刮取兔牙骨质,去骨高度为牙骨质釉质界(CEJ)下6mm制成缺损,一侧用加入bFGF的人工骨和GTR膜包绕缺损,另一侧作为对照,通过光镜下观察载体材料吸收情况,结缔组织内炎症情况,结合上皮根向移行情况.结果:对照侧均呈现牙槽骨不愈合现象,实验侧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骨愈合现象.结论:GTR膜与人工骨、bFGF等生物材料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

    作者:曲晓娟;朱建华;张卫民;张静莹;童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比较

    目的:采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取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4组(Ⅰ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Ⅱ组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Ⅲ组单纯罗哌卡因、Ⅳ组单纯布比卡因),每组10例,分别观察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Ⅰ、Ⅲ组明显比Ⅱ、Ⅳ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Ⅰ、Ⅲ组明显比Ⅱ、Ⅳ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镇痛和镇静方面Ⅰ组比其他三组效果虽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均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能产生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黄梅平;张伟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并发糖尿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与干预对脑卒中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并发糖尿病病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常规的神经科药物治疗及糖尿病治疗,执行一般护理.干预组再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饮食、药物、适当运动及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糖变化.结果:①干预组显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7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脑卒中并发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与治疗后相比,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血糖控制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教伟;高凤荣;史淑红;刘广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手术配合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开发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它有力地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1-3].近20年临床路径在美、英、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应用.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制定出的白内障手术配合路径,经过一年的应用,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现将手术配合路径介绍如下.

    作者:朱劲松;黄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鼠脑外伤后LDH和Caspase-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脑外伤后乳酸脱氢酶(LDH)和Caspase-9 的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并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法,制备成脑损伤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指标LDH,Caspase-9 的活性测定.结果:LDH 1h 检测到下降,6h降低到低,从6h后开始升高,到24h达到高峰,之后又开始下降.Caspase-9 检测到,1h低表达,3h开始升高,12h 达到高峰,1d 时开始显著下降.结论:大鼠脑外伤后可诱发LDH,Caspase-9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

    作者:郝丽莉;盛延良;孟庆媛;郭梦凡;邢继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口腔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传统的笔传口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口腔医学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采用幻灯、投影技术、电视录像技术、视屏模拟技术并配合模型、教具和光盘等,运用CAI辅助教学,经五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商维荣;关键;朱建华;王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杀性服毒患者的原因及干预探索

    自杀性服毒患者在我院的急性中毒病例中占有主要地位,我科通过对2003-11-01~2004-11-01 200例自杀性服毒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服毒原因、婚姻状况、职业分布的构成比,分析其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并进行干预.

    作者:杨冬梅;李长浩;孙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替牙期轻、中度骨性反(牙合)患者,用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快速弓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均解除了前牙反(牙合),均发生上颌骨前移,下颌骨轻度向下后旋转,上颌骨A点平均前移2.4mm,SNA角增大2.11.,ANS-PNS增大2.01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SNPg角均明显减小,代表下颌生长量Go-Gn(mm)无明显改变,下唇相对E平面更靠后,鼻唇角趋于正常,面突度提高,使软组织外貌得到改善.结论:在替牙期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轻、中度骨性反(牙合),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晓光;王曦;王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