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杨晏清;邹春颖;杨晓玉

关键词:偏头痛, 一氧化氮, 内皮素
摘要: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动态变化与脑血管功能状态的关系,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6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脑血管功能状态,并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发作期ET-1和NO水平明显增高,间歇期NO水平降至正常, ET-1仍持续在较高水平.TCD显示偏头痛患者脑动脉流速增快,血管阻力指数下降.结论: 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间歇期存在外周静脉血NO和ET-1的动态改变,这种变化可能是其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腐植酸钠药膜治疗轻、中度宫颈炎的临床探讨

    由于宫颈处于特殊的解剖位置,非常容易受到生物因素和多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及由此而引起的局部理化因素的改变),发生急性或慢性的宫颈炎症,为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以轻中年妇女发病尤著,除特异性全身治疗外,中西药直接局部用药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成为临床常用及具有发展远景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伟;王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肝硬化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紧张程度,插管耐受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紧张程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而对恶心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接受三腔两囊管压迫术治疗的患者遵医行为及消除紧张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纪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影响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毕业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把在校学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使学习深化和升华的过程.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正处在规模拓展和模式变革之际,且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受到学校和医院、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因而引起社会、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的现状,并就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史亚琴;倪衡建;周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为临床腹腔灌洗防治胃癌腹腔种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胃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腹水癌小鼠的平均存活期来观察不同处理因素(双氧水组、DMEM对照组、顺铂组和双氧水加顺铂组)腹腔灌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经双氧水加顺铂组处理的细胞核改变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氧水组和顺铂组.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组的小鼠平均存活期14.1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5d、双氧水组的8.4d和顺铂组9.3d.结论: 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能明显延长腹水癌小鼠的平均存活期.

    作者:朱世滨;梁怀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核因子-κB活性及白介素6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并培养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培养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IL-6蛋白表达水平;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1)Hcy实验组IL-6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IL-6水平随Hcy剂量升高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0~48h).(2)Hcy可诱导PBMC NF-κB活化,出现核易位.结论: Hcy能促进PBMC IL-6蛋白表达,并诱导NF-κB激活.

    作者:刘中柱;李华;李振海;王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普外科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患者60例,观察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相关护理方法.结果: 52例(86.7%)腹部手术患者对镇痛效果表示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8例(13.3%)患者对镇痛的效果表示不满意;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尿潴留,1例发生皮肤瘙痒,未有发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者.结论:对腹部手术的患者而言,硬膜外镇痛泵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有提前预防作用,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加强护理对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辉;曹艳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中的优越性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29例股骨中下段骨折,用带锁髓内钉经大转子顶点顺行内固定.结果: 解剖复位24例,近于解剖复位5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15个月,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情况好.

    作者:黄鸿飞;刘斌;陈立强;韩淑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的合成

    目的:以4-吡啶酮为原料,合成头孢西酮中间体3,5-二氯-4-吡啶酮乙酸.方法:4-吡啶酮与次氯酸钠迅速合成3,5-二氯-4-吡啶酮,再与一氯乙酸脱HCl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果: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论:该方法合成的目标产物纯度99.5%,收率89%.

    作者:张环宇;曲有乐;周淑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72例临床分析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散发病例明显增多,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承华;肖克勤;方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吸细胞学诊断恶性黑色素瘤乳腺转移1例

    患者,女,38岁,因左乳腺无痛性肿块,于2005-11-10来我院门诊普外科就诊.触诊:肿物直径约1.5cm,活动欠佳,下部与深部组织粘连.肿物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吸取物外观:棕黑色粘稠液,涂片3张,自然干燥,瑞-姬氏染色(片号 05111016).镜检:大量成堆及散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细胞形态特征:瘤细胞大小不一,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位,染色质粒状,核仁大明显,可见双核瘤细胞;浆中充满黑色素颗粒,大小及粗细不均,大者如墨滴,小者如尘埃.为上皮细胞型[1].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曲灿华;李升;陆景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合并瘀斑下组织感染1例

    患儿女,28个月,17h前周身疼痛、畏寒、发热,体温高时达39℃,于22日晨起7点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发热、嗜睡而且发现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出血点,即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9.2℃,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测不到,精神萎糜,咽部充血,四肢末梢湿冷,颈强,心率140次/分,心音较弱,肺脏听诊正常,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7.4×109/L,中性粒细胞88.3%,血肌酐129.3umol/L,尿素氮8.3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0mmol/L,瘀斑涂片: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确诊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积极予以退热合剂、天林、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654-2及能量合剂、甘露醇、速尿、强尔心等,治疗后体温:37.2℃,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四肢末梢逐渐转暖,血压:35/20mmHg,但仍嗜睡,颈强,而且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扩大,以双下肢增多为主,大的直径约2.0cm,于14∶30收入传染科住院治疗.予以青霉素、氯霉素、甘露醇、速尿等综合治疗.

    作者:李焱;李秀娟;李承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激肽原酶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并试用胰激肽原酶干预治疗,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3个月、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放免法测定糖尿病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II(AT II)、测定心脏重量指数、dp/dtmax比值,与对照组、胰激肽原酶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心肌局部AT II 6个月明显增高,血浆AT II 3个月、6个月持续增高;心脏重量指数3个月、6个月持续高于对照组;心脏dp3个月、6个月进行性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胰激肽原酶干预组心肌局部和血浆AT II变化不明显,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血压明显下降;+dp/dtmax, -dp/dtmax均有所上升.结论:AT II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发病早期应用胰激肽原酶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李丽疆;李雅江;杨玉红;谭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型机器人在猪小肠内的实验探讨

    目的: 探讨医用微型机器人能否在猪小肠内行走. 方法: 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医用微型机器人进行肠道行走实验. 结果: 医用微型机器人能够在猪小肠内行走. 结论: 该医用微型机器人将来可以应用于活体动物实验.

    作者:刘金华;王树卿;王欣;刘伟新;荆宏生;李义强;刘丹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物分析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尝试

    目的:探索药物分析理论教学新的方法和形式.方法:在巴比妥类药物分析和药典概况理论课教学中对部分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同时以同年级的其它学生为对照.结果: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和提高在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所涉及的内容书面测试掌握较好,平均成绩较高.结论:在药物分析理论教学中采PBL教学法可行.

    作者:方洪壮;孙长海;任恒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合成

    目的:改进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方法:以扁桃酸为原料,经二步反应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结果: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总收率93%.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张玲;曲有乐;张环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实际应用体会

    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不同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各具有独特的试剂和方法,但其基本技术方法是相似的,都包括抗体的制备,组织材料的处理,免疫染色,对照试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下面以美国Zymed公司CSA 试剂盒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为例谈几点体会.

    作者:孟庆媛;刘东璞;郭梦凡;林明华;王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临床疑为鼻部占位病变的患者30例60侧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窥镜检查(CTVE)、硬管内窥镜检查(RE),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 W test 和X tes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VE与RE对鼻腔解剖结构和占位性病变的显示有良好的一致性,可完整显示鼻腔内大部分未受侵犯的结构及大的病变,但无法显示粘膜和病变的颜色,有时会遗漏较小的病变. CTVE较RE更好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鼻窦内的占位性病变而不需要破坏窦壁. 结论:CTVE的影像与RE相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多入路方式及多观察方向的特点.在鼻腔病变的诊断上,CTVE可作为RE一种补充手段;CTVE对鼻窦病变的诊断较RE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光宇;杨月娥;刘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破壁灵芝孢子粉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灵芝是药食两用菌,灵芝孢子粉不仅是延年益寿的营养食品,同时也具有养血安神,五脏俱归,气充血行之中药功效[1].我们通过灵芝孢子粉对肝功能的影响,证实灵芝孢子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于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赵红宇;李文斌;李洪源;周宪君;赵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6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E-test法;结果:1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中介率为18.7%,对红霉素的耐药、中介率为46.9%;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注意抗生素的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作者:斗章;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的CT诊断与扫描技术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CT表现,评价 CT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55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将椎弓崩裂的裂隙与小关节的间隙同时展示在一个层面上为佳显示.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部分边缘可见骨痂或碎骨,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采取反角度椎弓扫描,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廖炯;胡元明;魏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