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华;肖克勤;方秀娟
目的:在指端修复过程中,如何大限度地保证指端功能的修复.方法:针对外伤性指端缺损的不同类型,如指腹部缺损,指背部缺损,指侧方缺损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缩短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手部皮瓣推移(包括指掌侧推移,指背侧推移,指侧方阶梯推移术)等手术.结果:采用此种方法对外伤性指端端缺损治疗,修复后的手工指在长度、功能、外形等方面效果良好.
作者:周丽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郁症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失眠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疾病的过程出现郁症.多数患者早期有失眠、烦躁、易激动,逐渐出现白天头昏,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入夜精神兴奋,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其他系统症状.中医辨证以思虑伤脾,心血亏损为主.目前多数采用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副作用.笔者运用针刺治疗郁症有确切疗效,对针刺与黛力新治疗该症进行对照观察.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国内外关于细胞、组织、器官的保存和移植是诸多学者多年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对于保存时间、温度、保存液的配制,特别是组织细胞保存活性测定还很少有人报道,本实验采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冻融蟾蜍脑AKPase活性及茯苓合剂对脑的保护效应.这将为临床细胞、组织器官的保存、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凯霞;秦世武;李电刚;王杰;马奎力;关政;谭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完全通过自身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王守安;钟震亚;韩淑云;赵勇;田国忠;苗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腹膜后纤维化是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为特征,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粘连,包绕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早期诊断困难,所以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现总结如下.
作者:郝鹏;冯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肝硬化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紧张程度,插管耐受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紧张程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而对恶心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接受三腔两囊管压迫术治疗的患者遵医行为及消除紧张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纪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头发微量元素锌、铁、铜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组和对照组头发锌、铁、铜的含量.结果: RRTI组头发锌、铁、铜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缺锌、缺铁、缺铜等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用微型机器人能否在猪小肠内行走. 方法: 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医用微型机器人进行肠道行走实验. 结果: 医用微型机器人能够在猪小肠内行走. 结论: 该医用微型机器人将来可以应用于活体动物实验.
作者:刘金华;王树卿;王欣;刘伟新;荆宏生;李义强;刘丹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合成4′-溴甲基-2-联苯甲酸甲酯.方法:以2-氰基-4′-甲基联苯为原料,经水解,酯化,溴代3步反应合成4′-溴甲基-2-联苯甲酸甲酯.结果:合成了4′-溴甲基-2-联苯甲酸甲酯,总收率70%.结论:本合成方法提高了反应收率,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
作者:林迎明;曲有乐;周淑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12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和类型,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20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12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难产51例,发生率为42.5%,对照组120例孕妇中难产26例,难产发生率27%.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孕妇加强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艳芳;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以4-吡啶酮为原料,合成头孢西酮中间体3,5-二氯-4-吡啶酮乙酸.方法:4-吡啶酮与次氯酸钠迅速合成3,5-二氯-4-吡啶酮,再与一氯乙酸脱HCl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果: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论:该方法合成的目标产物纯度99.5%,收率89%.
作者:张环宇;曲有乐;周淑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抑郁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2例伴有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300mg/次,3次/日口服,连用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效果,对躯体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璇;李善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 研究其病理和影像的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 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 8 周龄SD大鼠, 咬除T9~T10 棘突及相应椎板, 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缝合皮肤, 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不同的时间进行行为学评分及病理和影像学的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行为学评分较高, 而实验组评分很低.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的改变.结论:在实验组中大鼠脊髓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出现明显的组织和影像改变,在行为学上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作者:杨建华;陈杰;李长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改进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方法:以扁桃酸为原料,经二步反应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结果: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总收率93%.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张玲;曲有乐;张环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 探讨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本院 6 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结果:囊性肾癌在超声、CT 及MR 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囊壁厚、可呈多房分隔,可有附壁结节、可见不规则钙化,边缘不清晰,囊性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或分隔上有明显的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强化.MR检查T1WI像呈近似等信号,T2WI 像呈稍高信号的囊壁及分隔,增强表现其囊壁及分隔信号增强.术后病理证实全部为囊性肾癌.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综合运用超声、CT及MR检查,可以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高景斌;孙华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并试用胰激肽原酶干预治疗,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3个月、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放免法测定糖尿病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II(AT II)、测定心脏重量指数、dp/dtmax比值,与对照组、胰激肽原酶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心肌局部AT II 6个月明显增高,血浆AT II 3个月、6个月持续增高;心脏重量指数3个月、6个月持续高于对照组;心脏dp3个月、6个月进行性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胰激肽原酶干预组心肌局部和血浆AT II变化不明显,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血压明显下降;+dp/dtmax, -dp/dtmax均有所上升.结论:AT II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发病早期应用胰激肽原酶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李丽疆;李雅江;杨玉红;谭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998-10~2004-11,对3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施行切开复位骨片钉内固定,同时对21例辅以石膏外固定,术后患肢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91.4%.结论:肱骨外科骨折,采用骨片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靠的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向东;安喜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模型皮质和海马区NMDAR1含量及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探索癫痫发病机制以及灵芝孢子粉对癫痫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干预组,点燃后断头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MDAR1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所有大鼠均达到癫痫模型点燃标准.使用灵芝孢子粉的中药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脑内NMDAR1含量明显下降(P<0.05),同时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明显好转.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够有效降低皮质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R1的含量,使神经元兴奋性减弱,抑制癫痫的发作,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带来的损伤, 以达到抗癫痫作用.所以灵芝孢子粉可能具有减轻痫性发作、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王欢;王淑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食用真菌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得早、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因其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1]、营养成分丰富、药用保健价值高[2]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有些食用菌中具有能抗癌和增强癌症患者抵抗力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为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正成为多糖研究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香菇多糖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类食用菌多糖.香菇多糖是香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作者:白玉静;佟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E-test法;结果:1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中介率为18.7%,对红霉素的耐药、中介率为46.9%;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注意抗生素的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作者:斗章;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