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败酱草多糖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

张凤梅;李洪源;李霞;刘鑫妍;王秀琴;陈振华;谢志平;李鑫

关键词:败酱草多糖,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摘要:目的: 了解败酱草多糖(AP4)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经提取、沉淀、离心、大孔吸附树脂两次层析后,得败酱草抗病毒多糖AP4.通过细胞培养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对Hela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及AP4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Hela细胞的治疗作用.结果: AP4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1.07mg/ml,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097mg/ml,治疗指数(TI)为114;病毒唑半数中毒浓度(TC50)2.087 mg/ml,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0385 mg/ml,治疗指数(TI)为54.结论: 败酱草抗病毒有效部位AP4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E-test法;结果:1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中介率为18.7%,对红霉素的耐药、中介率为46.9%;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注意抗生素的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作者:斗章;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6例血压正常及3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30例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水平.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较血压正常者升高.结论: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升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升高是体内血压自身调节、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作者:陈军;柴国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败酱草多糖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

    目的: 了解败酱草多糖(AP4)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经提取、沉淀、离心、大孔吸附树脂两次层析后,得败酱草抗病毒多糖AP4.通过细胞培养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对Hela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及AP4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Hela细胞的治疗作用.结果: AP4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1.07mg/ml,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097mg/ml,治疗指数(TI)为114;病毒唑半数中毒浓度(TC50)2.087 mg/ml,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0385 mg/ml,治疗指数(TI)为54.结论: 败酱草抗病毒有效部位AP4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凤梅;李洪源;李霞;刘鑫妍;王秀琴;陈振华;谢志平;李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与综合性康复护理疗效比较,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优越性;方法:将2004-08~2005-10在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延袭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心理康复,中医针灸,中药药熨穴位法,残肢功能锻炼及家庭追踪指导康复服务,康复前评定一次,3个月后评定一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疗效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彤;姜凤;聂思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动态变化与脑血管功能状态的关系,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6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脑血管功能状态,并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发作期ET-1和NO水平明显增高,间歇期NO水平降至正常, ET-1仍持续在较高水平.TCD显示偏头痛患者脑动脉流速增快,血管阻力指数下降.结论: 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间歇期存在外周静脉血NO和ET-1的动态改变,这种变化可能是其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晏清;邹春颖;杨晓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强化合成丙交酯佳工艺的研究

    采用逐步升温减压的条件,使2-羟基丙酸的脱水量达90%以上,超声强化合成丙交酯,用苯-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纯丙交酯.通过试验得出:超声强化合成丙交酯的佳工艺条件,其产率达42%,纯度为99.52%.

    作者:刘翠娟;杨治伟;史权;慎爱民;佟德成;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核因子-κB活性及白介素6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并培养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培养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IL-6蛋白表达水平;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1)Hcy实验组IL-6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IL-6水平随Hcy剂量升高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0~48h).(2)Hcy可诱导PBMC NF-κB活化,出现核易位.结论: Hcy能促进PBMC IL-6蛋白表达,并诱导NF-κB激活.

    作者:刘中柱;李华;李振海;王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浸润性突眼42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甲亢浸润性突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42例甲亢浸润性突眼病人,采用眼睛护理,131I,泼尼松/甲泼尼龙,环孢霉素,甲状腺片/ L-T4,β-受体阻断剂等综合疗法.观察1年以上.结果: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甲亢浸润性突眼能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刘红艳;张景玲;高升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美容皮肤磨削术的治疗技术与护理

    皮肤磨削术是对表皮和真皮浅层进行磨削的一种手术.磨削后,使皮肤表面不规则部分变得平整光滑,或去除皮肤色素异常的部分,残存的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会迅速形成新的表皮,伤口愈合几乎不留或极少有瘢痕.以达治疗美容的目的.自2002年初以来,结合资料和临床观察,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杰;孙艳;吕春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E染色和AKPase活性对组织细胞的组化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关于细胞、组织、器官的保存和移植是诸多学者多年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对于保存时间、温度、保存液的配制,特别是组织细胞保存活性测定还很少有人报道,本实验采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冻融蟾蜍脑AKPase活性及茯苓合剂对脑的保护效应.这将为临床细胞、组织器官的保存、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凯霞;秦世武;李电刚;王杰;马奎力;关政;谭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食用真菌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得早、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因其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1]、营养成分丰富、药用保健价值高[2]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有些食用菌中具有能抗癌和增强癌症患者抵抗力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为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正成为多糖研究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香菇多糖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一类食用菌多糖.香菇多糖是香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作者:白玉静;佟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的改进

    我院从2002年6月开始对电视监视下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检查技术进行改进,至2005年4月共做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70例,通过实践,认为使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菌种长期保存方法的新尝试

    目的:寻找一种能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科研、教学以及临床诊断提供标准菌株.方法:将需保存的菌种纯化后,用接种环取一定量分别置于装有保护剂牛奶的菌种管、合成菌种保养液小试管和接种到高层半固体琼脂中,经真空熔封菌种管、试管加盖橡皮塞后-20℃保存和进行培养后置-4℃冰箱保存.结果:在连续3年的实验期内合成保养液保存菌种的效果佳,且各菌生化反应、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等均与标准菌株相符.结论:合成保养液保存菌种时间长方法简便,适用各种微生物菌种的保存.

    作者:林君荣;李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手术中的并发症

    目的:报道下颌骨骨折应用钛板内固定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0~200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颌骨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术患者48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感染,皮肤粘膜破溃,螺钉松动,咬合关系不良,钛板断裂,下颌骨骨髓炎.结论:下颌骨骨折的钛板内固定术疗效可靠,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未能早期适时的治疗和不适当的应力集中等因素是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道疾病应用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营养支持是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长期肠外营养过程中存在导管感染,肝功能损害,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风险,然而肠内营养既能避免肠外营养的缺点,又符合生理要求是经口或喂养管提供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一种营养方式,胃肠道疾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我科于2004年6月至今应用肠内营养50例,在应用过程中与肠外营养病人进行比较,通过临床的实际观察和护理,大大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临床疑为鼻部占位病变的患者30例60侧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窥镜检查(CTVE)、硬管内窥镜检查(RE),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 W test 和X tes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VE与RE对鼻腔解剖结构和占位性病变的显示有良好的一致性,可完整显示鼻腔内大部分未受侵犯的结构及大的病变,但无法显示粘膜和病变的颜色,有时会遗漏较小的病变. CTVE较RE更好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鼻窦内的占位性病变而不需要破坏窦壁. 结论:CTVE的影像与RE相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多入路方式及多观察方向的特点.在鼻腔病变的诊断上,CTVE可作为RE一种补充手段;CTVE对鼻窦病变的诊断较RE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光宇;杨月娥;刘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韭子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韭子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和体液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 建立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动物模型,采用中性红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研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用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测定法研究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韭子可有效地纠正免疫功能低下,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使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多,使两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韭子可有效地恢复和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于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合并瘀斑下组织感染1例

    患儿女,28个月,17h前周身疼痛、畏寒、发热,体温高时达39℃,于22日晨起7点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发热、嗜睡而且发现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出血点,即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9.2℃,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测不到,精神萎糜,咽部充血,四肢末梢湿冷,颈强,心率140次/分,心音较弱,肺脏听诊正常,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7.4×109/L,中性粒细胞88.3%,血肌酐129.3umol/L,尿素氮8.3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0mmol/L,瘀斑涂片: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确诊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积极予以退热合剂、天林、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654-2及能量合剂、甘露醇、速尿、强尔心等,治疗后体温:37.2℃,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四肢末梢逐渐转暖,血压:35/20mmHg,但仍嗜睡,颈强,而且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扩大,以双下肢增多为主,大的直径约2.0cm,于14∶30收入传染科住院治疗.予以青霉素、氯霉素、甘露醇、速尿等综合治疗.

    作者:李焱;李秀娟;李承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为临床腹腔灌洗防治胃癌腹腔种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胃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腹水癌小鼠的平均存活期来观察不同处理因素(双氧水组、DMEM对照组、顺铂组和双氧水加顺铂组)腹腔灌洗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经双氧水加顺铂组处理的细胞核改变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氧水组和顺铂组.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组的小鼠平均存活期14.1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5d、双氧水组的8.4d和顺铂组9.3d.结论: 双氧水加顺铂腹腔灌洗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能明显延长腹水癌小鼠的平均存活期.

    作者:朱世滨;梁怀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区NMDAR1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模型皮质和海马区NMDAR1含量及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探索癫痫发病机制以及灵芝孢子粉对癫痫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干预组,点燃后断头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MDAR1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所有大鼠均达到癫痫模型点燃标准.使用灵芝孢子粉的中药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脑内NMDAR1含量明显下降(P<0.05),同时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明显好转.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够有效降低皮质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R1的含量,使神经元兴奋性减弱,抑制癫痫的发作,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带来的损伤, 以达到抗癫痫作用.所以灵芝孢子粉可能具有减轻痫性发作、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王欢;王淑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