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姚芬;葛红珊
目的 通过对胚脑组织的分离纯化,分析不同组份中的神经营养物质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方法 :采用超滤器超滤,透析袋透析以及Sephadex S-200凝胶层析方法将胚胎脑组织提取液分离纯化.得到9种不同分子量组分的脑活性因子(BCF),分别加入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悬液中,培养24 h和15 d后以MTT微量快速自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发现培养24 h后,有5种组分具有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5 d后,有4种组分具有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胚脑组织提取液可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成活、成熟和分化.不同的组分蛋白对神经元的作用不一样.
作者:吴东风;林明宝;聂荣庆;张进;胡国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检测试剂对脂蛋白(a)(LP(a))测定结果的干扰及排查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标本20份,选择测试项目,逐一配对测试,观察交叉污染情况.结果 确认GPDA试剂对LP(a)测定结果有影响.结论 通过更改试剂通道顺序,排除了交叉污染,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
作者:陈辉;伍勇;宋明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盐酸氨溴索浓度的HPLC-MS方法,用以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血浆中加入内标红霉素后,乙醚提取,HPLC-MS分离-分析.色谱系统:Phenomenex Luna CN 柱 150 mm×2.0 mm I.D. 3 μm,甲醇∶水(含0.1%甲酸)=46∶54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30℃.质谱检测方式:SIM.结果 盐酸氨溴索线性范围为3.125~800 ng/mL,低检测浓度为3.125 ng/mL,提取回收率78.374%~93.130%.测定2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受试制剂)及盐酸氨溴索片(参比制剂)90 mg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294.075 ng/mL和297.870 ng/mL;Tmax 1.705 ng/mL和1.523 ng/mL;t1/28.646 h和9.495 h,无显著差异;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2±38.4)%.结论 本法专属、准确、灵敏.统计学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陈琳;高署;李俊杰;冯鸣燕;周阳海;杨杲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与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对30例前列腺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6例正常前列腺标本进行原位杂交染色,然后行图像分析,观察VEGF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结论 VEGF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胡映波;习小庆;吴勇;易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ABAD)在缺氧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保护作用,以探讨急性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①观测缺氧状态下细胞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的COS-1细胞置于缺氧箱诱导缺氧1~16 h(氧浓度控制1%~2%),收集细胞,裂解,离心得到蛋白提取液,同时用TRIzol方法提取总RNA;Northern blot法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细胞ABAD mRNA的表达水平;15 μg总RNA于10%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转移至尼龙膜,采用QuikHyb快速杂交系统与α-32P标记的全长ABAD cDNA探针杂交,杂交膜于-80℃放射自显影18 h;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细胞ABAD蛋白的表达水平:20 μg蛋白样品于SDS-NuPAGE胶电泳分离,电转移使样品印迹至尼龙膜上,后者依次与鼠抗人ABAD单克隆抗体(一抗)和兔抗鼠抗体(二抗)孵育,用化学发光法显示印迹条带;②观测上调ABAD表达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影响: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ABAD全长编码序列,PCR产物直接克隆至pcDNA3表达质粒中,构建ABAD-pcDNA3表达质粒;将1 μg pcDNA3-ABAD表达质粒DNA用Lipofectmine 2000转染剂转染至COS-1细胞株,培养36 h.正常对照组则以1 μg pcDNA3空载体转染;转染后细胞按上述方法进行缺氧处理,收集细胞,裂解,采用DNA片段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ABAD正常表达和高表达条件下缺氧诱导的细胞死亡事件.结果 与正常表达组相比,ABAD mRNA及蛋白水平均于缺氧后1 h开始下降,4~8 h后显著降低,至16 h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提高ABAD的表达可明显降低缺氧所致的DNA片段化水平(P<0.05).结论 ABAD是缺氧高度敏感性蛋白,同时又是一个对缺氧性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的蛋白.因此,它可望成为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临床监测的一个新指标,并具有潜在治疗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东;吴晓牧;胡国柱;柳喆;徐红薇;Shi Du-yan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唾液pH值的影响.方法 将33位因头颈部肿瘤而放疗的患者(均为首程放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6)中药生津剂加放疗和对照组(n=17单纯放疗).检测其放疗前及放疗不同剂量(20、40、60 Gy)时的唾液pH值.本生津剂方剂组成为:饮剂,党参、玄参、丹参、天冬、麦冬、甘草;漱剂,银花、菊花、山楂.结果 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两组患者唾液pH值均降低,在放疗至20、40 Gy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放疗至60 Gy时,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中药生津剂不能改变唾液pH值的变化.
作者:蒋李懿;高海;黄国莲;张世凡;蒋泽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已确诊的肝癌病人共53个肿瘤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瘤内量化注射无水酒精(PEIT),注射量按回归方程[1]Y=2.885X(肿瘤直径≤5 cm时),Y=1.805X(当肿瘤直径>5 cm时)计算,式中X为肿瘤大直径(cm),Y为注射酒精量(mL),每3~5 d注射一次,直径≤5 cm,4~10 d为一疗程;直径>5 cm,15~20次为一疗程.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及内部回声变化,随访观察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超声示:肿瘤直径有不同程度缩小,1~2个疗程后,其平均直径从4.8 cm降至2.8 cm,肿瘤结节普遍回声增高,26%肿瘤结节周边示高回声环,20%肿瘤明显缩小呈光斑样,后伴明显声影.23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86.9%(20/23)、69.6%(16/23)、60.9%(14/23)、47.8%(11/23).13例肿瘤直径大于3 cm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10/13)、61.5%(8/13)、53.8%(7/13)、46.2%(6/13)、30.8%(4/13).36例中60%病人注射无水酒精后有脸部及上身皮肤潮红(酒醉面容),休息数小时后恢复正常,36例均未发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全身并发症,无一例术后12 h内死亡的患者.结论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疗效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易操作,副作用极小,损伤小,价格较低廉,患者易接受,尤其是对肿瘤直径≤3 cm的疗效更佳.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晋;洪涛;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收集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女13例,男4例,年龄17~79岁)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标本45份,其中17份来自细针穿刺(FNA),28份为术中标本.获取胰周渗液后,行细菌通用引物PCR法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例终诊断为胰腺感染,并行手术治疗;7例终诊断为胰腺未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常规培养阳性检出率为84.4%;细菌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0%.PCR、培养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100%(10/10),特异性均为100%(7/7).两者耗时分别为5 h、3 d.结论 B超引导细针穿刺安全可行;PCR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邬林泉;吴柏华;罗志强;黄长文;邹书兵;邵江华;傅华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淋菌性结膜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已极为罕见,但近几年来,特别在沿海开放地区此病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2年9月共诊治85例,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明;李静;蓝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组(n=8)和对照组(n=8),大鼠窒息导致心跳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川芎嗪组和对照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川芎嗪、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与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重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川芎嗪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1),降低1 h动脉血MDA(P<0.01)及24 h脑匀浆MDA(P<0.01),改善24 h、48 hNDS(P<0.05),减轻大脑湿重(P<0.01)及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静脉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
作者:张慧利;余为治;黄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骨多形性蛋白2cDNA(BMP2cDNA)转染入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BMP-2cDNA 克隆在AD1-1载体中巨细胞病毒的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表达质粒BMP-2/AD1-1.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72 h后,分别取100 μL培养上清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所表达的BMP-2蛋白.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MP-2/Ad1-1转染的COS细胞上清液中有2条BMP-2特异表达带,大小约为39 kD和36 kD;BMP2/Ad1-1转染B16F1细胞上清液中有1条特异表达带,大小约为15 kD.结论 BMP-2cDNA在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表达产物的种类与大小均有差异.
作者:刘金辉;Glenn Larsen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消糜泡腾片(XM)对豚鼠和家兔的毒性作用.方法 ①主动皮肤过敏实验:豚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消糜泡腾片组(0.2625 g生药/0.2 mL/只)、豚鼠经皮肤多次给药致敏后;激发.观察其过敏反应.并与赋形剂空白对照组(赋形剂0.2 mL/只)与阳性对照组(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只)相对照;②阴道刺激性试验,取大耳白兔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消糜泡腾片高剂量组(1.05 g生药/kg)、消糜泡腾片低剂量组(0.525 g生药/kg)和赋形剂对照组(与高剂量组等量),家兔经阴道给药,观察其全身状态有无异常及阴道组织有无红斑和水肿等.结果 豚鼠给药后未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家兔给药后全身状态无明显变化,阴道组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结论 消糜泡腾片(XM)对家兔全身及阴道局部无不良毒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
作者:李剑琦;杨慧;俞红;冷红文;彭光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p16、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制作40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芯片,并进行分组(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和高度危险组),以40例正常胃肠道肌壁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及对照组的表达.结果 ①Ki-67在胃肠间质瘤组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而p16的表达情况则正好相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②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各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低、中度危险组合并后与高度危险组比较时未发现p16的表达差异(P>0.05),而Ki-67则存在差异(P<0.05).结论 ①p16可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Ki-67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潜能的一个重要指标;③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作者:熊小亮;俞薇薇;钟安菁;宋恩霖;刘繁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链菌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83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它们的交界区组织和24例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分析MMP2在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分析MMP2的过表达与肿瘤MVD的关系.结果 MMP2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在癌旁交界区组织也有表达,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显著高于交界区(P<0.005),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过表达;MMP2的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性别、年龄、吸烟史无明显关系;MMP2在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肿瘤组织中MMP2过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非过表达组.结论 MMP2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肿瘤血管生长有关系,MMP2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田东波;肖伟民;潘桂常;曾峰;胡国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多态性,从而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与激素敏感型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按标准方法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对20例哮喘患者(研究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和分类.统计两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判断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哮喘组(20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样本PCR产物片断长度约356 bp.SSCP分析显示哮喘组(20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样本的电泳速率相同,提示无变异存在.行基因测序糖皮质激素受体外显子2/1密码子23基因型均为AGG.结论 江西籍汉族人种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基因未发现多态性的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与激素敏感型支气管哮喘之间无明显联系.
作者:刘震天;周世良;张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许多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骨转移癌患者大多伴有骨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转移灶,并伴有多处疼痛.如何处理骨转移癌的疼痛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本院用云克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后减轻患者疼痛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雯;黄林峰;邱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及TCRγ基因重排,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诊断NK/TCL4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79α、CD20、CD56、CD3、CD45RO及EBV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TCRγ基因重排.结果 48例NK/TCL均表达LCA,CD3、CD45RO、CD56和EBV阳性率分别为44%、52%、73%和19%,CD79α和CD20均为阴性;EBER阳性率为81% ;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9%.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不一致,并非所有病例CD56阳性,石蜡切片中CD3阳性定位于细胞质;EBER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为NK细胞来源;TCRγ基因重排阳性说明NK/TCL 中存在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
作者:刘繁荣;熊小亮;温文;朱静;宋恩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建心阻抗图测定心排血量的正常值.方法 检测180例正常成人的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用重建非线性公式计算心搏出量,分性别和年龄组统计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 SVI)、每分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结果 重建阻抗法的心排血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同年龄组内男性的SV、CO高于女性,但SVI、CI男女基本一致;心排血指数CI的正常值>2.7 L/(min·m2).结论 重建心阻抗法的心排血量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变化.
作者:罗萍;黎曰真;彭景添;方小芸;王静;徐信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60例哮喘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基因型.结果 哮喘组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异(P<0.05);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T等位基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1启动子C-509T多态性与哮喘发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夏武;周世良;许萍;李平;王福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爱宝疗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宫颈糜烂的已婚妇女,随机分成3组,A组60例,用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治疗.B组:60例,用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宫颈局部上药治疗.C组:60例,用高频电刀探头电熨宫颈糜烂局部治疗. 治疗后3个月评价研究对象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局部宫颈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 3组之间临床症状的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宫颈糜烂的A、B、C 3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宫颈糜烂、单纯型宫颈糜烂、颗粒型宫颈糜烂的A、B、C组患者治愈率比较,B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宫颈糜烂、乳突型宫颈糜烂的A、B、C组患者治愈率比较,C组均高于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和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爱宝疗浓缩液.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后者治疗重度及乳突型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前者.
作者:陈琦;谭布珍;万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