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视眼高阶像差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易敬林;柴勇;许小毛;周水莲

关键词:近视, 像差, 高阶像差, 眼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像差数据由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Zywave波前像差仪对不同瞳孔直径的近视眼进行测量,共对103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提取当瞳孔直径为5.0 mm、6.0 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6.0 mm瞳孔下,同一眼内3~5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在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中,各高阶像差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高阶像差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球差均与屈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高阶像差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散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球差和散光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增大时球差和慧差比率增加,散光影响球差和慧差, 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近视眼高阶像差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像差数据由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Zywave波前像差仪对不同瞳孔直径的近视眼进行测量,共对103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提取当瞳孔直径为5.0 mm、6.0 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6.0 mm瞳孔下,同一眼内3~5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在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中,各高阶像差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高阶像差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球差均与屈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高阶像差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散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球差和散光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增大时球差和慧差比率增加,散光影响球差和慧差, 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易敬林;柴勇;许小毛;周水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牙冠延长术对残根保存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对前牙残根的保存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90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通过一年半的临床观察,观察患牙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及龈缘位置的变化.结果 患牙术后的PLI、BI、PD、松动度和龈缘位置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周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 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前牙残根的保存和修复.

    作者:叶芳;廖小平;杨健;廖岚;郭小文;朱洪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内血管重塑与气管重塑的关系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内血管重塑与气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5)、对照组(n=5)、慢性支气管炎组(n=6)、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n=6),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复制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内注入LPS与烟熏的方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动物模型,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细支气管平滑肌和胶原层厚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慢性支气管炎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 )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无显著差异(P>0.05),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显著性增厚(P<0.05).结论 4周内吸烟和脂多糖的慢性刺激主要导致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肺气肿的发生,对肺血管结构重建并无明显的直接影响.

    作者:白晶;钟小宁;梁国容;梁向东;张健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普通探头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已确诊的肝癌病人共53个肿瘤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瘤内量化注射无水酒精(PEIT),注射量按回归方程[1]Y=2.885X(肿瘤直径≤5 cm时),Y=1.805X(当肿瘤直径>5 cm时)计算,式中X为肿瘤大直径(cm),Y为注射酒精量(mL),每3~5 d注射一次,直径≤5 cm,4~10 d为一疗程;直径>5 cm,15~20次为一疗程.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及内部回声变化,随访观察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超声示:肿瘤直径有不同程度缩小,1~2个疗程后,其平均直径从4.8 cm降至2.8 cm,肿瘤结节普遍回声增高,26%肿瘤结节周边示高回声环,20%肿瘤明显缩小呈光斑样,后伴明显声影.23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86.9%(20/23)、69.6%(16/23)、60.9%(14/23)、47.8%(11/23).13例肿瘤直径大于3 cm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10/13)、61.5%(8/13)、53.8%(7/13)、46.2%(6/13)、30.8%(4/13).36例中60%病人注射无水酒精后有脸部及上身皮肤潮红(酒醉面容),休息数小时后恢复正常,36例均未发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全身并发症,无一例术后12 h内死亡的患者.结论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疗效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易操作,副作用极小,损伤小,价格较低廉,患者易接受,尤其是对肿瘤直径≤3 cm的疗效更佳.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晋;洪涛;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率的研究进展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新方法已经得到临床认可,成为超声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但由于超声波本身的性质,其在组织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衰减以致疗效降低,在治疗过程中靶区的温度和坏死体积不易监控等问题.很多学者就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希望通过增加超声在靶区组织的能量沉积,改进监控的方法和设备以提高HIFU的治疗效率.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HIFU的治疗效率做一介绍.

    作者:张友岩;李发琪;白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5例青年脑出血CT、DSA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青年脑出血的病因.方法 分析135例非高血压性青年脑出血患者的CT、DSA资料.结果 脑叶出血64例,基底节区出血33例,脑室出血29例,小脑出血9例;DSA正常55例(占40.7%),异常80例(占59.3%),其中烟雾病43例、动-静脉畸形(AVM)29例、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2例.8例复发性脑出血中DSA正常5例.结论 烟雾病是非高血压性青年出血重要原因,其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区和脑室;隐匿性血管畸形也是非高血压性青年脑出血原因之一;基底节区和脑室出血DSA阳性率比脑叶出血高.

    作者:徐文苑;黄经纬;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西咪替丁在体外对大肠癌细胞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在体外对大肠癌细胞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体外检测西咪替丁对54例大肠癌患者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依其性别、年龄、部位、Dukes分期、p53蛋白表达分组,统计分析各组病例的敏感药物的差异.结果 西咪替丁在54例大肠癌患者中有14例敏感,敏感率为25.9%;结肠癌的敏感率为46.2%,显著高于直肠癌(7.1%);p53阳性表达者的敏感率为40%,显著高于p53阴性者(8.3%);性别、年龄、Dukes分期与药物的敏感率无关.结论 西咪替丁在体外对部分大肠癌患者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结肠癌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

    作者:李太原;张海涛;端木尽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瘤组织,5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MMP-2、TIMP-2进行检测,并进行χ2检验及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TIMP-2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极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瘤组织(P<0.01).MMP-2蛋白表达率随甲状腺癌临床分期递增,肿瘤浸润程度的升高,淋巴结转移发生而上调.TIMP-2蛋白表达率随甲状腺癌临床分期递增,肿瘤浸润程度的升高,淋巴结转移发生而下调.结论 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尤其是测定MMP-2、TIMP-2比率,对判断甲状腺癌侵袭与转移,估计其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熊隆信;孙明生;徐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3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 该治疗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熊强;吴建兵;胡蓉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节镜治疗半月板囊肿

    目的 介绍半月板囊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关节镜治疗方法.方法 6例患者均使用关节镜进行探查和治疗,囊肿行刨吸,半月板酌情行全切、次全切或半月板修复术.结果 6例患者随访3~14个月,均无膝关节不适主诉.结论 半月板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膝关节疾患,MRI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关节镜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志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

    目的 评价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鼻)面罩BiPAP呼吸机对1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并与8例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无创通气组动脉血pH、PaCO2在通气后有明显改善(P<0.001),好转8例(8/10,80.0%),药物治疗组好转5例(5/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有效,昏迷并不是经(鼻)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作者:陈乐蓉;邹禄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在缺氧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ABAD)在缺氧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保护作用,以探讨急性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①观测缺氧状态下细胞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的COS-1细胞置于缺氧箱诱导缺氧1~16 h(氧浓度控制1%~2%),收集细胞,裂解,离心得到蛋白提取液,同时用TRIzol方法提取总RNA;Northern blot法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细胞ABAD mRNA的表达水平;15 μg总RNA于10%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转移至尼龙膜,采用QuikHyb快速杂交系统与α-32P标记的全长ABAD cDNA探针杂交,杂交膜于-80℃放射自显影18 h;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细胞ABAD蛋白的表达水平:20 μg蛋白样品于SDS-NuPAGE胶电泳分离,电转移使样品印迹至尼龙膜上,后者依次与鼠抗人ABAD单克隆抗体(一抗)和兔抗鼠抗体(二抗)孵育,用化学发光法显示印迹条带;②观测上调ABAD表达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影响: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ABAD全长编码序列,PCR产物直接克隆至pcDNA3表达质粒中,构建ABAD-pcDNA3表达质粒;将1 μg pcDNA3-ABAD表达质粒DNA用Lipofectmine 2000转染剂转染至COS-1细胞株,培养36 h.正常对照组则以1 μg pcDNA3空载体转染;转染后细胞按上述方法进行缺氧处理,收集细胞,裂解,采用DNA片段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ABAD正常表达和高表达条件下缺氧诱导的细胞死亡事件.结果 与正常表达组相比,ABAD mRNA及蛋白水平均于缺氧后1 h开始下降,4~8 h后显著降低,至16 h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提高ABAD的表达可明显降低缺氧所致的DNA片段化水平(P<0.05).结论 ABAD是缺氧高度敏感性蛋白,同时又是一个对缺氧性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的蛋白.因此,它可望成为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临床监测的一个新指标,并具有潜在治疗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东;吴晓牧;胡国柱;柳喆;徐红薇;Shi Du-yan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实时跟踪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实时跟踪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临床价值.方法 对2 367例临床血清标本用FQ-PCR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并和ELISA两对半以及AL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BV-DNA阳性率为60.9%(1 442/2 367),其中大三阳HBV-DNA检出率为89.04%(845/949)、ALT升高47.84%(454/949)、小三阳HBV-DNA检出率为39.08%(408/1 044)、ALT升高33.42%(349/1 044)、单HBSAg63.8%(185/290);单抗HBe HBV-DNA检出率4.54%(1/22).结论 实时跟踪定量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病原学依据.

    作者:易冬英;周春骏;祁妍;陶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学病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3 h起,SAP组胰腺组织中NF-κB p65即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12 h与3 h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表达(P<0.01).结论 NF-κB的活化作为始动因子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NF-κB表达与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抑制NF-κB的表达有可能减轻胰腺炎症.

    作者:李清华;徐萍;陈令全;谢勇;陈江;刘丕;吕农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硫氮卓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氮卓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硫氮卓酮组)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后用硫氮卓酮2 μg/(kg·min)经静脉途径给药,持续1.5 h. 对照组(只给等量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于麻醉前、CPB期间、CPB终止后4 h、CPB终止后12 h分别测血清肌酐清除率、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结果 ①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清除率、尿α1-MG, 尿β2-M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PB后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血肌酐清除率在CPB期间、CPB终止后4 h均较麻醉前低,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到CPB终止后12 h均基本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③CPB期间、CPB终止后4 h、CPB终止后12 h两组患者尿α1-MG、β2-MG均较麻醉前高(P<0.05),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CPB对肾功能有损害作用;硫氮卓酮对CPB后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永高;刘季春;刘寅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疗效对比

    目的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疗效观察.方法 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疗程4~12个月,平均为7.5个月;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顿服.结果 阿德福韦酯组HBVDNA有效率83%,阴转率54%,副反应发生1例(1/24),平均反跳时间为(105.00±21.21)d ,ALT复常天数(70.55±51.99)d,与拉米夫定组无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6.25±27.95)d,反跳率10%,ALT复常率92%,与拉米夫定组有统计学差异;两药无交叉耐药,小儿疗效较差.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无交叉耐药、反跳率低的两个特点,效率高、安全性好.小儿使用阿德福韦酯,建议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以期提高应答率.

    作者:李琴英;黄镇;范敏;金志文;王莉萍;王海辉;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降温期不同氧分压对二尖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降温期不同的氧分压对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7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按体外循环降温末期动脉血氧分压数,分成低氧组、常氧组和高氧组,记录体外循环结束后第1、8、16小时多巴胺用量,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第1小时内,常氧组多巴胺用量明显小于低氧组和高氧组(P<0.05),术后第8小时,常氧组多巴胺用量明显小于低氧组(P<0.05).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降温期,常氧分压氧合有利于术后早期患者心功能恢复.

    作者:陈干;喻本桐;余翠莲;凌华;饶长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现状和治疗性研究的现状.方法 检索我国14种主要中文期刊中有关急性胰腺炎(AP)治疗性研究的文章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查阅192卷1608期,查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性文章共235篇,其中临床治疗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文章 34篇,所占比例为14.5%.结论 我国目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治疗性RCT文章的数量、质量均有待提高.临床科研设计欠合理,论文撰写不规范.

    作者:胡常红;吕农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多形性蛋白2cDNA在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 研究骨多形性蛋白2cDNA(BMP2cDNA)转染入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BMP-2cDNA 克隆在AD1-1载体中巨细胞病毒的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表达质粒BMP-2/AD1-1.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72 h后,分别取100 μL培养上清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所表达的BMP-2蛋白.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MP-2/Ad1-1转染的COS细胞上清液中有2条BMP-2特异表达带,大小约为39 kD和36 kD;BMP2/Ad1-1转染B16F1细胞上清液中有1条特异表达带,大小约为15 kD.结论 BMP-2cDNA在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表达产物的种类与大小均有差异.

    作者:刘金辉;Glenn Larsen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85例分析

    淋菌性结膜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已极为罕见,但近几年来,特别在沿海开放地区此病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2年9月共诊治85例,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明;李静;蓝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