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君;黄文宇;高锦文
目的总结鼻咽癌鼻咽部出血的抢救配合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情况.大出血抢救时,及时吸净咽喉部积血;尽快协助进行鼻咽部填塞止血,控制出血头;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抗休克治疗.结果3例患者出血量过多死亡,1例在填塞止血后自动要求出院,8例止血后.未发生再次出血,经观察后出院.结论抢救止血时.以维护呼吸道通畅为重点.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抗休克治疗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素霞;张惠萍;梁灵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创伤、电击伤等损伤往往导致多条肌腱缺损,传统的自体肌腱移植效果虽好,但肌腱来源有限且不宜过多切取;而人工肌腱与组织工程化肌腱尚存在许多问题[1~3].因此,异体肌腱移植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其优点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临床上多选用经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3~5],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种方法处理的异体肌腱难以达到无菌[6,7],而且不具抗感染能力.
作者:辛国华;邹立津;曾元临;毛远桂;余於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亚低温(33~35℃)的脑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实验的广泛支持,在治疗重型脑外伤、缺血性脑损伤及脑复苏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自1998年7月以来,我科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5例,死亡21例,病死率20%,现将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尹家和;黄国河;余锦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剖宫产术继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剖宫产术中或术后发生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特殊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剖宫产术中或术后因某种因素引起的难于控制的子宫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以挽救产妇的生命,我院2年中剖宫产术中继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荣珍;余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终止10~16周妊娠的安全、有效、预后良好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11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50例10~16周妊娠者分成A组30例,B组20例.两组均选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另A组配合肌注丙酸睾丸素、静滴催产素、肛塞宫术安栓.结果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门诊进行10~16周妊娠药物引流产终止法,除常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外,另加用丙酸睾丸素肌注催产素点滴,宫术安栓塞肛,安全有效.
作者:范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体表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感觉神经末梢,Gross-Schultze改良的Bielschowsky法是显示各种感觉神经末梢的理想染色法.作者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对该方法的染色步骤作了些修改.此方法的大特点是可在不同的组织中分别显示各种游离的、或有被囊的神经末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控制染色反应程度,神经组织被浸染、且细的神经眉梢也能被清晰地显示,而结缔组织则着色很淡.
作者:温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53例窒息新生儿的脑血流状况,为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分别对窒息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检测,对照组为出生后3 d内,窒息组为出生后治疗前12 h内及治疗后第2~7天内,分别观察收缩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结果用药前窒息新生儿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CDFI检测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安全、简便、省时、无创伤、可多次重复检查.
作者:杨志杰;王茜;何维莉;胡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伤残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行综合护理前后两个时期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对所有入选病人病后3个月进行改良的Rankinscale评分,前后两个时期的伤残率分别为64.9%和51.2%(P<0.005).结论提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率.
作者:梁健;范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已有近50年历史,由于腹壁回肠造瘘留置体外导尿袋,给病人带来巨大生理和心理障碍.近十年来有人采用回肠袋膀胱术,虽然取消了体外集尿袋,却因腹壁造口漏尿或造口狭窄无法插管导尿,再次手术率极高,同样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和开支.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1].常规行膀胱全切除术,距回盲部15~20 cm处,取40 cm长游离回肠段,恢复回肠连续性,将回肠段作对肠系膜缘切开,排列成U形,2-0肠线连续缝合肠片,肠片下缘围绕尿道膜部作内翻间断缝合,重建膀胱颈,两侧输尿管作抗返流粘膜沟吻合,置输尿道支架管引流,经腹壁引出,尿道置气囊导尿管引流,连续缝合新膀胱前壁,关闭腹壁切口各层.术后2周拔输尿管、支架引流管,术后3周拔留置新膀胱气囊导尿管,并经尿道自行排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发珍;吴勇;黄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电化学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方法,总结电化学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2002年元月~2003年6月用电化学疗法治疗颜面至足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3例.结果除1例出现术后手指功能障碍,1例出现皮肤灼伤外,其余11例包块呈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疼痛症状消失,治疗后无瘢痕.结论用电化学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吴俊;袁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5月至2002年5月进行的15例支气管剔除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胸片、CT见余肺复张良好,半年后复查肺功能、血气正常,随访1~8年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剔除术大限度保留了正常肺组织,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作者:龚军;姚克兴;李海根;曾庆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阑尾血吸虫病临床不多见,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往往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症状.2000年10月以来,我院共收治6例,均以手术治疗和经病检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水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2年Semenza和Wang 在低氧的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的核提取物中发现一种蛋白特异性地结合于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增强子的寡核苷酸序列,命名为缺氧诱导因子-1(HIF-1).
作者:赖建华;习小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的新生儿,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常不能吸吮甚至无吞咽反射,加之消化功能不成熟,极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导致不能耐受喂养,另一方面,此部分患儿宫内糖原储备不足,生后易发生低血糖.我们在静脉营养加上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芩;管美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善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
作者: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辐照氟银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腱随机分为3组:辐照氟银肌腱(A组),深低温冷冻肌腱(B组)与新鲜肌腱(C组).观察各组生物力学及形态学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辐照氟银组大载荷和抗张强度明显大于其它各组(P<0.01);组织形态学上各处理组均不同于正常肌腱,辐照氟银组光镜下几无细胞,纤维呈波浪形,深低温冷冻肌腱组细胞很少,纤维间距大.结论辐照氟银肌腱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改变适合用于异体移植.
作者:辛国华;邹立津;曾元临;余於戎;毛远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妊娠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3~13 d行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分析调查妊娠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该组病人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18%,未见症状性肺栓塞患者.结论妊娠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的数量也增多,多个危险因素相互累积的效应使DVT更易发生.
作者:肖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利用FCN-01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及DY-1060一次性腹水浓缩器对22例难治性腹水患者在抽取腹水浓缩后进行静脉回输.结果显示症状改善,腹水明显消退[治疗前后腹围为(89±8)cm、(78±6)cm,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治疗前后为(25.2±7.2)g/L、(36.3±6.7)g/L,P<0.05];每24 h尿量显著增加[治疗前后为(640±40)ml、(1200±60)ml/,P<0.01];血尿素氮和肌酐则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9.3±3.8)mmol/L、(5.8±3.0)mmol/L和(149.2±26.3)μmol/L、(89.5±17.2)μmol/L,P<0.05];腹水中蛋白质明显上升[治疗前后为(5.23±1.2)g/L、(22.14±1.5)g/L,P<0.01].结论超滤浓缩回输是临床上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文;姚剑英;邬柏林;罗忠金;张吉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复方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7 d的12窝SD大鼠60只,每窝5只,按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配到实验各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复方丹参治疗组(SMB)、亚低温组、亚低温联合复方丹参组(以后简称联合组)等5个处理组,作MDA、SOD、NO的测定.结果亚低温组、复方丹参组与缺氧缺血组比较,MDA、NO值降低,SOD值升高,P<0.01,联合组与亚低温组、复方丹参组相比,MDA、NO值降低,SOD值增高,P<0.05.结论亚低温、复方丹参单独使用均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有神经元保护作用;而两者联合应用,对于神经元的保护效果更佳.
作者:孙梦思;赵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肾上腺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32例经手术治疗并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9例,恶性3例.术后高血压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满意.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阻断瘤体血供前后的血压控制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三个重要环节.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作者:项明峰;潘正跃;史子敏;葛根;孙锡林;习小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