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种神经移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HRP逆行运输

丁文龙

关键词:异种神经移植, 神经纤维, 标记细胞, 胫神经, 脊髓前角, 脊神经节, 移植术后, 植入, 运动纤维, 细胞数量, 神经缝合, 青紫蓝兔, 逆行运输, 轴浆流, 元胞体, 存活期, 小型, 吻合, 宿主, 上部
摘要:成年青紫蓝兔一侧胫神经于窝上部切除5 mm,移植入8 mm长,经反复冰冻、融解5次的成年狗胫神经,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术后2、3、4、5、6周,将HRP注入距远端吻合部15 mm处的远段胫神经,动物存活4 d。于神经移植术后4、5、6周,在兔的L7、S1,2脊髓前角观察到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为多极形、梭形;L7、S1,2脊神经节也观察到大、中、小型标记细胞。标记细胞数量随着神经移植术后存活期的延长而增加。术后2、3周兔的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未见标记细胞。表明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通过异种神经而长入远端;再生后的神经纤维已恢复了轴浆流;HRP能被逆行运输至神经元胞体;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分别出现标记细胞,说明再生神经纤维中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兼有之。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中指同身寸度量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中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解决食道心房调搏导管电极一次到位问题。方法:采用度量改良中指同身寸,并乘以11倍,作为导管电极长度起搏心脏,中止2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显效19例,有效2例,心动过速均被中止,胸闷、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法定位准确,抢救患者迅速、方便、显效,为抢救患者开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黄绍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性弓形虫病产前监测程序的研究

    目的:为减少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我们设计了弓形虫病的产前监测程序。方法:采用ELISA法作为血清筛查的基本方法,绒毛、羊水和脐血用ELISA、PCR或小白鼠接种法进行监测。结果:筛查出1 192例监测对象,除271例拒绝监测外,无症状组509例,有先兆流产组113例,羊膜穿刺组299例。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只要按程序监测,先天性弓形虫病是可以控制的,但卫生宣教非常需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周期性内斜视

    目的:为探讨周期性内斜视的出现规律、斜视角的改变以及有关病因。方法:门诊患儿作睫状肌麻痹下放瞳检影、矫正屈光、眼底及注视性质检查、三梭镜斜视测定,转为恒定性内斜6个月以后行手术矫正眼位。结果:4例48 h为一周期,2例72h为一周期,1例周期不规则、斜视角不稳定且与情绪有关,6例6~18个月转为恒定性内斜视。患儿在斜视日无双眼视觉功能,正位眼日有较好的三级功能,好融合范围-4~+18=22°。本组病例在转变为恒定性内斜6~12个月后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每个病程的长短与视力、屈光、环境、精神及心理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手术矫正为主。

    作者:鲁纯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压蒸气灭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高压蒸气灭菌同种异体骨在骨移植中的作用,探索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方法:用家用压力锅,对同种异体鼠骨高压蒸气灭菌30 min后,将其植入25只成年大白鼠双侧胫骨(新生鼠骨植入右侧12例,成年鼠骨植入左侧25例)前上部一个长10 mm、深2 mm的缺损中,于术后3、6、9、12周取材,制片,在普通荧光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经高压蒸气灭菌后的同种异体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引导骨生长。结论:高压蒸气灭菌处理同种异体骨,是一种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易于在农村和基层开展。

    作者:刘龙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摩拉氏菌及类摩拉氏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采用DNA碱基比值、链霉素遗传转化试验、DNA核酸杂交技术,对一类自人体标本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国际摩拉氏菌模式菌种,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此类菌株GC比值全部符合摩拉氏菌属,但可分成两种类群: Ⅰ:与国际奥斯陆摩拉氏菌型种ATCC 19976具有很高的DNA同源性及遗传转化率的菌株。 Ⅱ:一类可微弱氧化分解葡萄糖,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的菌株,相互间有很高的DNA同源性,并与国际苯丙酮酸摩拉氏菌型株ATCC 23333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试验菌株的全细胞脂肪酸图谱亦显示相似结果,部分菌株尚测定了质粒DNA。以上研究进一步指出应在摩拉氏菌属中成立一新的亚属。

    作者:邱明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ICln调节肿胀诱发的氯离子流在兔眼睫状体双层上皮细胞应用

    Swelling-induced Cl-curr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freshly prepared non-pigmented epithelial(NPE) and pigmented epithelial(PE) cells of the rabbit ciliary body using the whole-cell patch clamp technique. Exposure of both NPE and PE cells to hypotonic stress induced Cl-currents that exhibited outward rectification and were insensitive to Ca2+ . We found that swelling-induced Cl-currents in PE cell are observed shortly after isolation. The swelling-induced Cl-current show little or no inactivation at positive membrane voltages and was sensitive to 100 microM NPPB and 100 microM. Injection of cRNA encoded rabbit pICln into Xenopus oocytes produced an outwardly rectifying Cl-current displaying features consistent with the swelling-induced Cl-current in epithelium. pICln is ubiquitous in the ciliary epithelium. It participates in the equilibration of short term tonicity alterations, a phenomenon underlying mechanisms with larger and slower amplitudes for aqueous secretion by these cells.

    作者:陈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异种神经移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HRP逆行运输

    成年青紫蓝兔一侧胫神经于窝上部切除5 mm,移植入8 mm长,经反复冰冻、融解5次的成年狗胫神经,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术后2、3、4、5、6周,将HRP注入距远端吻合部15 mm处的远段胫神经,动物存活4 d。于神经移植术后4、5、6周,在兔的L7、S1,2脊髓前角观察到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为多极形、梭形;L7、S1,2脊神经节也观察到大、中、小型标记细胞。标记细胞数量随着神经移植术后存活期的延长而增加。术后2、3周兔的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未见标记细胞。表明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通过异种神经而长入远端;再生后的神经纤维已恢复了轴浆流;HRP能被逆行运输至神经元胞体;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分别出现标记细胞,说明再生神经纤维中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兼有之。

    作者:丁文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五黄油在53 652例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用五黄油治疗烧伤病人53 652例。结果:五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7~12 d,深Ⅱ度创面20~21 d,Ⅲ度创面使焦痂软化、促进溶解,20~24 d脱痂。结论:五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作者:苏子毅;毛远桂;曾元临;詹建华;李国辉;刘德伍;王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发展策略

    概述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三大疗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速度快。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有了突破,但对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药学家和肿瘤学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着手,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使肿瘤本质正在逐步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丁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常规诊断用B超对早孕绒毛组织影响的研究

    将孕6~10周的30例欲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妇女分成7个对照组,再分别用常规诊断B超辐照子宫内孕囊1、2、3、4、5、7、10 min。我们用电镜对每例孕妇的绒毛超微结构进行了B超辐照前、辐照后的自身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均无任何变化。作者认为:对早孕人体行常规诊断用B超检查,只要每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0 min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性淋病及其局部合并症的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统一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纳入本组临床研究具有各种合并症的迁延性淋病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8例(78.6%),女性24例(21.4%);已婚84例(75.0%),未婚28例(25.0%);年龄小者17岁,大67岁,平均年龄32.5±10.7岁;承认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冶游史者26例(23.2%),否认者86例(76.8%);发病时间短的3个月,长达12年,平均4.1±2.8年。

    作者:高巨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孢素A(CS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预测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小剂量环孢素A和常规药物治疗CAA的疗效以及影响CSA疗效的因素。结果:CSA组在半年和一年内有效率(75%、79.2%)显著高于雄激素组(23.8%、38.1%),其疗效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SA体外干预试验有关。结论:(1)小剂量CSA治疗CAA比单用雄激素治疗疗效高、疗程短。(2)CSA体外干预试验可预测部分CAA的疗效。

    作者:杨碧云;李慧慧;石庆之;曹瑞生;汤爱萍;华建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脓胸83例临床分析

    脓胸是常见病,青壮年多见,急性脓胸多数是继发于肺部感染,脓胸病人的病程愈长,胸膜愈易肥厚和纤维化,加上肺长期受压、萎缩,这些均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治疗较困难,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我院自1977年5月~1983年5月共收脓胸8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终止10~16妊娠的临床多中心随机比较性研究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腺醇(米索)终止10~16周妊娠佳剂量及佳给药途径。方法:将来自上海24所医院的2 007例孕10~16周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4种不同的治疗组。组Ⅰ:511例,米非司酮75 mg每天1次,连服2 d(总量150 mg),第3天晨口服米索0.6 mg,每3~4 h重复1次,多3次;组Ⅱ:491例,米非司酮100 mg每天1次,连服2 d(总量200mg),米索用法同组Ⅰ;组Ⅲ:519例,米非司酮用法同组Ⅰ,第3天晨阴道内放置米索0.6 mg,每12 h重复1次,多3次;组Ⅳ:486例,米非司酮用法同组Ⅱ,米索用法同组Ⅲ。结果:4组24 h内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88.6%、89.4%、90.9%和94.0%。组Ⅳ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组Ⅰ和组Ⅱ。24 h内流产成功者米索的用量,阴道给药者比口服给药者明显减少(P<0.001),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200 mg合并阴道放置米索,是较好的药物终止10~16周妊娠的方法,可作为一种常规方法推荐在临床使用。

    作者:程利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乙醇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乙醇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组大鼠分别用蒸馏水,25%和50%的乙醇溶液灌胃染毒,在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同时,测定了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巯基化合物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胆碱脂酶(AChE)活性,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海马中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乙醇染毒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P<0.05),SOD活性降低(P<O.05)。25%乙醇组强啡肽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且海马中强啡肽A含量与水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时间及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相关。结论:乙醇引起大鼠学习能力的下降可能是通过海马中强啡肽A含量的改变来介导的。乙醇可影响脑中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此与DynA含量变化可能有关。

    作者:汪根盛;傅慰祖;项翠琴;陈自强;梁友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目的:评价3种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副反应和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将639例年龄在18~45岁、无避孕或避孕措施失败性交后5 d(120 h)以内,要求采用补救措施以防意外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3组。组Ⅰ口服米非司酮50 mg;组Ⅱ口服25 mg;组Ⅲ口服10 mg。用门诊随访形式,观察用药后的副反应和妊娠与否。结果:3组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分别为:93.4%、93.3%和93.8%(P>0.05)。口服米非司酮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程度都较轻,无需特殊处理。无副反应者的比率,随着米非司酮用药剂量的减少而明显增加(P<0.05)。12%~14%月经提前来潮,25%~28%月经来潮延迟。组Ⅰ月经延迟的平均天数(11d)比组Ⅲ(8 d)明显增加(P<0.05)。结论:米非司酮3种剂(50 mg、25 mg和10 mg)用于性交后5 d内紧急避孕都能安全、有效地终止妊娠。

    作者:程利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离体成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突触后电流的研究

    用盲法对成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的自发微突触后电流(mPSCs)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观察到了突触后膜分别由AMPA受体和GABA受体介导的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和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mIPSC的发放频率远高于mEPSC,GABA受体的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M)却能使mEPSC的振幅增加。可能是由于成年期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活动受到同处于突触后膜的抑制性CABA受体的制约。尽管因NMDA受体的效能大大下降而记录不到自发电流中的NMDA成分,但远高于生理浓度的外源性NMDA可以诱发去极化的宏电流,说明突触后膜的确仍有NMDA受体存在。而muscimol则能诱发超极化的宏电流,这也表明突触后膜上有GABA受体存在。估计各种受体的一系列变化,使关键期特有的可塑性随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降低。

    作者:蔡浩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内镜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采用国产胶囊0.75μcl剂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内镜存否幽门螺杆菌(Hp)交叉感染。方法:胃镜活检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阴性者中随机抽选70例。在镜检后观察4组时间(同步8例、1~50 d 32例、51~100 d 13例、101~150 d 17例),未经中西药抗Hp治疗,进行14C-UBT检测。结果:4组时间共70例全是校正值系小于100 DPM/mmolCO2为阴性者与RUT阴性者70例相同。结论:14C-UBT对诊断Hp具有敏感度较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安全、便于检测根治手段和监测内镜有否Hp交叉感染。

    作者:钱家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1999年治疗的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4例。结果:69%的患者是以进行性智力减退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2%没有外伤史,男性占89%,全部由CT或MRI作出诊断并施行了钻孔引流手术。46%病人曾误诊为老年性痴呆,97%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容易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应及早作CT或MRI检查。

    作者:江自强;江峰;吴远星;杨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辨证施治碱性返流性胃炎90例报告

    我院消化病研究小组多年来对90例碱性返流性胃炎进行系统研究,提高了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0例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30~48岁,平均为45.5岁。病程3~10年,平均为6.5年。 2)病例选择对象:符合下例条件中三条者,可诊为碱性返流性胃炎。①有碱性返流性胃炎之主要症状:胃脘部烧灼痛,泛吐苦水,胃中嘈杂,口干舌噪。②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者。③钡餐胃肠X线检查,可见钡剂从球部倒流入胃者。④空腹胃液酸碱试验,空腹胃液pH>7。⑤胃脘疼痛,服用碱性药物不能止痛者。

    作者:陈泽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