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南
目的:以探讨金水宝胶囊清除老年虚证者氧自由基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方法:将口服金水宝胶囊者列为治疗组,服淀粉胶囊者列为阴性药物对照组,对老年虚证氧自由基清除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前青年组SOD活性明显高于老年虚证组,MDA含量两组相反(P<0.01);用药后老年虚证治疗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对畏寒、头晕、腰膝酸软及夜尿频、耳鸣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一致。老年虚证组治疗前的非程序合成(UDS)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而老年虚证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在用药前后的改变比较差异性有极显著意义(P<0.01);动物实验表明青年鼠组活体脾脏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明显低于老龄鼠组,金水宝胶囊无诱发SCE的作用。结论:金水宝胶囊能提高清除氧自由基及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
作者:张志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成年青紫蓝兔一侧胫神经于窝上部切除5 mm,移植入8 mm长,经反复冰冻、融解5次的成年狗胫神经,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术后2、3、4、5、6周,将HRP注入距远端吻合部15 mm处的远段胫神经,动物存活4 d。于神经移植术后4、5、6周,在兔的L7、S1,2脊髓前角观察到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为多极形、梭形;L7、S1,2脊神经节也观察到大、中、小型标记细胞。标记细胞数量随着神经移植术后存活期的延长而增加。术后2、3周兔的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未见标记细胞。表明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通过异种神经而长入远端;再生后的神经纤维已恢复了轴浆流;HRP能被逆行运输至神经元胞体;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分别出现标记细胞,说明再生神经纤维中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兼有之。
作者:丁文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概述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三大疗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速度快。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有了突破,但对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药学家和肿瘤学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着手,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使肿瘤本质正在逐步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丁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应用中指中节同身寸度量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起搏心脏,监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和窦性心动过缓(窦缓)患者手术。方法:22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50~74岁,平均65±6岁,均在外、妇科住院。病窦2例,窦缓20例,均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其中走路不稳15例,黑朦13例,昏倒2例。术前测血压(BP)、作心电图测心律(HR);术中观察BP、HR,如BP下降,HR减慢,即度量患者本人改良同身寸11倍将导管插入食道,行食道心房起搏至术毕,起搏按60次/min频率,起搏后测BP。结果:22例患者电刺激均夺获心房,显效21例(95%);有效1例(5%):无效0例。术前BP、HR高于术中未起搏BP、HR,P<0.01;术中起搏BP高于术中未起搏BP,P<0.001;术前BP与术中起搏BP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窦房结功能差、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明显、年龄大患者,应用度量改良中指同身寸11倍为导管深度准确可靠,起搏心脏,方法简便易行,实用、价廉、无创伤。
作者:黄绍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床损伤分型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对单纯纵形、横形或星状的甲床裂伤,在放大镜下精细修补。甲床压砸伤或撕脱伤,选用全厚断层甲床游离移植术,甲床损伤晚期形成甲裂畸形,选用硅胶板推进,甲床移植术。结果:31例随访平均2.7年,良好17例。结论:甲床损伤后组修复和指甲的良好生长,取决于甲床、甲基质、甲板和骨膜的无创修复和防止感染。
作者:陈家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治疗,已取得明显进步,提高了完全缓解(CR)率,延长了无病生存率(DFS)。本科自1974年至今有11例ANLL已存活5年以上,特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准;李慧慧;杨桂玲;刘霭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神经细胞迁移的分子机理是需要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个有趣的问题。自1888年以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在胚胎发育期间和出生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大部分(如果不是所有)神经细胞都要经过迁移。我们在分子水平对细胞迁移的导向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在1999年发表的结果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脑内存在导向性分子,可以指导神经细胞的迁移方向;具体的发现是,一个叫Slit的分泌性蛋白质,对神经细胞有排斥性作用,从而指导神经细胞迁移的方向。这里我们概述这项研究的背景、结果和前景。
作者:饶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尤多发于农村,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疗效虽较好,但手术复杂,易出血,无法在农村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郑传仁等[1]曾报告,用其新手术方法-鼻泪管阻塞钻切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简单、安全、疗效较佳,可替代泪囊鼻腔吻合术。我们曾购买其有关器械,按其手术方法对慢性泪囊炎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其疗效与国内同道普遍反映的一样,并不十分理想,黄红深[2]重复使用该技术,其术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为77%,术后一年的远期疗效为35%。我们原先的疗效观察亦与其近似。为了提高该技术的疗效,以期能在农村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我们立题研究,在手术方法及器械、植入物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改良。大力开展了该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些基层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作者简介:罗兴中(1937-),男,62届毕业生,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慢性泪囊炎的治疗。
作者:罗兴中;贺雅琳;王凤飞;黄南翔;陈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复方二精灵(2JL)对谷氨酸(Glu)及过氧化氧(H2O2)引起的离体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整体抗痴呆作用。方法:运用体外原代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技术建立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模型,观察服用了2JL的兔血清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其他有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急性不完全性缺血缺氧大鼠脑组织乳酸(LA)含量、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对三氯化铝所致拟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等。结果:服药血清2JL可拮抗Glu介导的神经兴奋性毒作用和对H2O2引起的离体培养神经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见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LDH漏出减少、细胞膜LPO含量降低、GSH-PX活性升高;2JL能明显降低缺血缺氧大鼠脑组织LA含量,明显提高拟痴呆小鼠的脑重系数、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使神经元变性及细胞肿胀情况减轻,管周间隙减小。结论:结果提示,2JL具有明显的保护脑细胞而发挥抗老年痴呆作用。
作者:黄敬耀;周瑾;魏海;涂秀英;楼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用盲法对成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的自发微突触后电流(mPSCs)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观察到了突触后膜分别由AMPA受体和GABA受体介导的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和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mIPSC的发放频率远高于mEPSC,GABA受体的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M)却能使mEPSC的振幅增加。可能是由于成年期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活动受到同处于突触后膜的抑制性CABA受体的制约。尽管因NMDA受体的效能大大下降而记录不到自发电流中的NMDA成分,但远高于生理浓度的外源性NMDA可以诱发去极化的宏电流,说明突触后膜的确仍有NMDA受体存在。而muscimol则能诱发超极化的宏电流,这也表明突触后膜上有GABA受体存在。估计各种受体的一系列变化,使关键期特有的可塑性随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降低。
作者:蔡浩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应用宫腔镜对疑难的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患者20余例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年龄25~57岁,带器时间长为20年。多因月经过多,或计划生育中取器失败2次以上者。宫腔镜检查发现IUD扭曲、变形、断裂,有的仅剩残余IUD,有的植入肌层,有的外游出子宫腔外。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IUD在宫腔内的形态、位置,是否植入宫壁,从而决定取IUD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陈宗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起一定作用。对付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单靠药物、手术方法,治疗不佳,必须兼顾心理诊治,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作者于1989~1996年,应用生物反馈心理、行为疗法,对253例心身疾病进行放松训练,并用心理疏导、说教、暗示、音乐疗法及重新安排生活等护理。训练前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MM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患者个性测定,并对患者训练前后的睡眠时数、EPQ个性、HAMA、SAS等测试比较,显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明显提高疗效。54例失眠症经放松训练后,由治疗前1.7±1.25睡眠时数提高6.1±1.5,有效率100%,显效率80%。经艾森克(EPQ)个性问卷,治疗后E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N分明显低于治疗前;38例考试焦虑、紧张症,经2~3月训练,用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治疗后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作者:刘莲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醇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组大鼠分别用蒸馏水,25%和50%的乙醇溶液灌胃染毒,在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同时,测定了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巯基化合物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胆碱脂酶(AChE)活性,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海马中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乙醇染毒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P<0.05),SOD活性降低(P<O.05)。25%乙醇组强啡肽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且海马中强啡肽A含量与水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时间及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相关。结论:乙醇引起大鼠学习能力的下降可能是通过海马中强啡肽A含量的改变来介导的。乙醇可影响脑中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此与DynA含量变化可能有关。
作者:汪根盛;傅慰祖;项翠琴;陈自强;梁友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与预后的关系。分析了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耐药试验和MSOF与死亡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24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80%)。从30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72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54株(75%),尤以铜绿假单孢菌为多(59%)。24例发生MSOF(80%)。16例患者死亡(53.3%)。混合菌感染组和单一菌感染组分别有11例和5例死亡(p=0.004 9),未感染组无一例死亡。MSOF组有16例死亡,单器官功能衰竭组无1例死亡(p=0.072 3)。由此可见,下呼吸道感染和MSOF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十分常见;而且这两者都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后讨论了机械通气在下呼吸道感染和MSOF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景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压蒸气灭菌同种异体骨在骨移植中的作用,探索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方法:用家用压力锅,对同种异体鼠骨高压蒸气灭菌30 min后,将其植入25只成年大白鼠双侧胫骨(新生鼠骨植入右侧12例,成年鼠骨植入左侧25例)前上部一个长10 mm、深2 mm的缺损中,于术后3、6、9、12周取材,制片,在普通荧光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经高压蒸气灭菌后的同种异体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引导骨生长。结论:高压蒸气灭菌处理同种异体骨,是一种简便、经济的骨移植方法,易于在农村和基层开展。
作者:刘龙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1999年治疗的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4例。结果:69%的患者是以进行性智力减退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2%没有外伤史,男性占89%,全部由CT或MRI作出诊断并施行了钻孔引流手术。46%病人曾误诊为老年性痴呆,97%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容易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应及早作CT或MRI检查。
作者:江自强;江峰;吴远星;杨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观察正常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情况,对20名婴儿、32名幼儿及26名成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测试各波出波率、潜伏期、各波间期、双耳波Ⅴ差和波Ⅰ~Ⅴ间期差。结果显示:3组的各波出波率以波Ⅴ出波率高。各波潜伏期、各波间期值及双耳波Ⅴ潜伏期差和波Ⅰ~Ⅴ间期差,婴、幼儿两组分别同成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婴、幼儿各波潜伏期同刺激强度的关系,与成人相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观察和评价听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是一种客观的、有价值的和可靠的检测手段。对于婴幼儿耳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做为临床应用,还应同时参考其它有关的小儿听力学检测方法。
作者:徐中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固定性斜视是一种罕见难治病,为探索眶-球硅连术在治疗该病中的疗效。方法:对8例固定性内、外斜视患者进行了该术。断挛缩肌止端行后徙后,分别做眦眶骨膜和麻痹肌止端后巩膜予置缝线,将一根长约30 mm,直径为1.5 mm的硅胶管穿透眦部结膜和麻痹肌纤维,在肌幅下潜行至肌止端后,被结扎在两予置缝线上,结扎的松紧度依眼球矫正到正位止。结果:所治病例除1例还保留10°内斜外,其余眼位均获矫正,有6例还可向患侧作7°~10°的转动。结论:硅胶不仅对眼球起着被动牵拉作用,而且借助其弹性在协同肌和配偶肌的作用下,促使眼向麻痹侧作适度转动,增强了美容感。
作者:钟修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评价几种干扰素联合治疗方案治疗62例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干扰素(INFα-2b)+激素预激,INFα-2b+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INFα-2b+白细胞介素-Ⅱ(IL-Ⅱ),INFα-2b+病毒唑等分组治疗,疗程3~12个月。结果:各组治疗后近期血清病毒标志物阴转率分别为57.9%,60%,58.3%和50%,中、远期为82.7%,72.7%,75%和66.7%。结论:无论INF联合免疫调节药或其它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其中、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别(χ2分别为0.93和0.31,P均>0.05),但后者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前者,INF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虽可提高INF的中、远期疗效,但需根据白细胞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病毒唑的给药剂量。
作者:张国豹;陈世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前言 T细胞对抗原的认识保持严密的特异性。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和广泛的研究及探讨。目前,对抗原多肽及其氨基酸被置换后的变构物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有关T细胞的认识和应答机能,其中包括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对MHC拘束性的多肽抗原的认识后产生的应答反应和随后发生的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以及它们在T细胞的生存及死亡中的作用。这些T细胞的认识和应答机制的解明,从生理和病理意义来说,对某些疑难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爱滋病的病因探讨和治疗药物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谌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