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松
目的:对取环困难的绝经期妇女给予相应的术前预处理方案,比较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和米非司酮加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各方案进行临床经验总结.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180例绝经期要求取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据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妇女取环前给予口服补佳乐2mg/d,连用7d;观察组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50mg,第2天术前2h阴道后穹窿加用米索前列醇400ug.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及取环结局两方面的差异,并对几例具有代表性取环困难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介绍.结果:两组患者宫颈软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取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可明显软化宫颈,提高绝经期妇女取环的成功率,效果显著.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人群,选择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文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当前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这些因素里面“癌因性疲乏”在近几年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癌因性疲乏会使得患者感受到一种持久的、痛苦的疲惫感,它涉及到了癌症以及癌症治疗,与此同时还会有一定的功能障碍出现.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癌因性疲乏现象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对它的研究还是处在一种初步探索的阶段.而中医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本文将从肾出发,研究如何治疗癌因性疲乏,以期为临床治疗CRF提供依据.
作者:刘莲芳;章永红;张永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江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分钟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心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等心绞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樊亚崑;陶斯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8月本院采用跗骨窦入路(跗骨窦组,31例)与外侧L型入路(外侧L型组,3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受伤至手术前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随访时间12 ~ 18个月,平均(15.3±3.5)月.跗骨窦组手术前天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外侧L型组(P<0.05),且无早晚期并发症;外侧L型组发生局部皮肤坏死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随访两组功能、末次随访影像学表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其相关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经外侧L型入路.
作者:钟良钰;王志相;杜兰翔;谢赣平;吴秋敏;厉江群;刘盛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闻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6月江西省中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诊断为L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记录患者手术大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为评判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m in.术后短期小腿后方麻木加重2例,经脱水消肿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经营养神经治疗后2个月症状缓解;脱出髓核摘除不彻底1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经椎板闯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治疗的技术关键点在于使用三维结构镜准确判断髓核脱出情况.
作者:况君;万小明;余兆仲;万宣;刘峰;褚小刚;刘碧峰;吴连堤;罗自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试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所获取的临床疗效,以期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来减轻患者症状.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以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辅助治疗,可使周围神经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更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志雄;李清;胡雅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状况.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汇集近几年国内外与中医外治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综合归纳.结果:中医外治法能够改善COPD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机制而发挥作用.结论:中医外治法将作为一种治疗COPD患者的有效手段.但因临床大样本的贫乏,多中心的证据支持不足,操作者的人为差异,且尚未有统一的个体化治疗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将限制其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胡健;李泽庚;童佳兵;曾时杰;张至强;汪丹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本文主要对单纯性消瘦症从定义、诊断标准、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生活调理及典型医案进行阐述,剖析了单纯性消瘦症在临床上的辨证施治,注重在生活上的调理,并另附医案2则.葛来安在辨证的基础上,善于加用补阴药辨病治疗,以增疗效,临床收效显著.
作者:刘小聪;葛来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蓝盆花药材的UHPLC特征图谱并运用LC-MS技术对主要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UHPLC XB-C18(2.1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3%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3μL.结果:首次建立了蓝盆花药材的U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共检定出22个相对保留时间稳定的共有峰;10个特征峰初步鉴定为:芹菜素、木犀草苷、大波斯菊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异荭草苷、咖啡酸、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各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蓝盆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方法.
作者:刘艳红;欧阳辉;黄小方;黎田儿;周茂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一直以来各大医家比较认可的治风准则.本文通过辨析风与血的关系,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一治风准则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出“治风首要治血,其次疏风”的新思路.通过皮肤瘙痒症的相应证型进行分析论证,以治血为先,其次疏风的治疗原则在痒风中的运用,证明此观点的可行性.
作者:张丽平;云雪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颈源性咳嗽是由颈椎曲度改变及侧弯和颈部肌肉紧张对咽喉及气管压迫刺激引起的一种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多例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患者.笔者在临床诊治中,辨清颈源性咳嗽的分型,从针推方向出发,以针刺改善颈部气血流通、推拿手法纠正颈椎侧弯及改善颈椎曲度,二法并用,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龚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夏黎明治疗晚期肺癌学术特色鲜明,强调“治病求本”,提出“正虚邪盛”为肺癌的重要病机之一,善用“培土生金法”,调补脾土以促金旺;提倡中西并举,遵循“认病辨证”的原则,充分发挥现代医学精准定位、定性,局部肿瘤控制率高的优势以及中药增效减毒的功效.
作者:徐国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名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为42-A型)患者,随机分为髌上入路组(SPAG)与髌下入路组(IPAG),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统计两组术中指标(术中辐射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 Knee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SPAG组术中辐射量(11.9±2.0)多于IPAG组(9.2±1.5),膝前疼痛发生率(6.0%)远低于IPAG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Lysholm Kne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髌上入路较髌下入路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而术中辐射量更高.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作者:严朝浪;龚剑斌;杨凤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进行研究,回顾相关文献,以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形态改变:7例均为多发型,4例结节状生长方式、2例肿块状生长方式、1例匍匐生长方式;(2)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7例CT均呈低密度,MRI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弥散序列呈稍高信号.6例增强检查中4例见“棒棒糖征”.结论:HEHE的影像学形态特点、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对于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亮亮;邵继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喻昌系清代名医,在络病学说应用中颇具心得.整理喻昌著作中络病学术思想,发现其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详细划分经络层次,注重临床上经络二者联系,创新性的提出“络脉缠绊”概念,喻昌针对络病病理特点,从经治络,强调通络,提出甘寒通络治法,丰富了络治理论.并在中风、水肿病中具体应用络病证治思想,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吴振华;姚鹏宇;郭少武;谭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去除卵巢小鼠股骨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机制来探究补肾健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研究采取去除小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补肾健骨汤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后一周开始给药干预,2次/天,连续给药15天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来检测三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机制.结果:补肾健骨汤组的碱性磷酸酶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的茜素红染色检测水平也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运用补肾健骨汤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认为补肾健骨汤中的药物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具有推动作用,它能够促进骨骼的修复和生成,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曹奇圣;刘翔;王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方剂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方剂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临证选方和组方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刘岩;计小清;孔令娟;高占华;熊鑫;苗爽;管亚男;高志红;魏一云;周子旋;张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它们在养生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儒、道、佛三家在“为什么养生?”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系统剖析三家关于养生意义的理解,对于传播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具有奠基性意义.
作者:赖扬峰;章德林;蒋力生;熊延熙;贺姿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HSP70-1:190G/C、HSP70-2:1267A/G、COX-2:899G/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肝胃不和证携带HSP70-2:1267AG基因型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OX-2:899G/C基因型在各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HSP70、COX-2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有着相关性,但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新;甘淳;吴旭涛;赵化成;朱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颐神颗粒所含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以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85∶ 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腺苷溶液浓度在3.03~20.20 μg/mL之间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5);腺苷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0.74%;腺苷的定量限为0.24ng,检测限为0.073 ng.结论:表明本方法准确度高、选择性强,可以作为腺苷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王世礼;杜玲杰;王丽娟;陈仁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