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辨体逐月养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起至我院就诊并计划半年内怀孕的妇女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辨体逐月养胎,对照组不做处理,两组均通过张路指数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观察新生儿生长发育。结果:无论采用张路指数还是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价,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指数结果相比,P值均<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辨体逐月养胎法能有效促进新生儿体格及脑发育。
作者:徐玲;梁瑞宁;范培;王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中医归属于“淋证”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肝、脾、心有关。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虚、郁、瘀、湿(热),常相互夹杂,亦可相互影响,不同阶段各自轻重份量不同,当仔细辨证,随证治之。治疗以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为法。
作者:皮鹰;钟阳红;章小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辨体施治是因人制宜的具体实践,体现“治病求本”的原则。“温热大师”叶天士十分重视辨体施治,在其《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著作中可窥见一斑,笔者试从叶天士在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中对不同体质的患者的辨识与防治,从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诱发因素、体质与诊断、体质与防治等方面探讨叶氏的辨体施治观。
作者:郑春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旴江医学,源远流长,经历千年而不衰。其缘由乃为得益于旴江流域文化昌盛和教育发达。旴江流域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之美誉,千百年来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育事业发达,书院云集,文人辈出,名医辈出。医学传承成为了旴江医学形成与发展及其医学人物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诸如席弘、李梴、龚信、龚廷贤、谢映庐、喻嘉言等医学家都在医学教育方面有着杰出成就,并且本身就是德才兼备的儒医型人才。本文从书院文化、人文修养、医德培育、习医途径、传授技巧、精编教材、学术交流、病人教育等方面,探讨旴江医家的医学教育思想,以期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何晓晖;谢强;李丛;徐春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柴芍六君子汤配合耳穴压豆预防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的疗效。方法:8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的指导,观察组加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配合耳穴压豆,对照组加用牛磺熊去氧胆酸( TUDCA,商品名:滔罗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胆囊壁厚度比较及胆囊收缩功能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有1例胆囊结石复发,复发率2.5%。结论:中药柴芍六君子汤配合耳穴压豆有利于减轻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作者:陈小菁;胡晓晴;韦宇峰;郑志祥;冯驰;程仕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覆盆子改善肾阳虚型痴呆活性成分山奈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mm ×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30∶70),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6nm,进样量20μL。结果:山奈酚质量在0.0782~5.0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0%, RSD=2.1%。结论: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作为覆盆子有效成分山奈酚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谢一辉;丁妍华;练波;余斌;樊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因阳痿而就诊的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不耐受单纯的补肾壮阳之品。笔者根据临床观察认为,肝气郁结,湿聚化热为此类人群的主要病机。据此,总结出调肝启阳汤,根据次症的不同加减运用,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古文献的分析来揭示中医“见微知著”的深层含义;方法:从渊源追溯、医案举例、临床应用等方面来阐述“见微知著”有异于通常的解释;结果:“见微知著”的确切含义并不能被“以小见大”所涵盖;结论:除“以小见大”的含义外,“见微知著”还蕴含着对未来疾病动态的预测。
作者:钱苏海;钱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了《内经》“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的条文内涵,认为在临床辨治胀病和腹胀大病证时要重视因热致患的病机变化,结合临证验案探讨其临证运用,体现了内经理论研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作者:石卉琴;郑红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配伍甘草后雷公藤甲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机制以及指导雷公藤甲素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结合电喷雾离子肼多级质谱( HPLC-DAD-ESI/Trap/MSn )法研究配伍甘草后雷公藤甲素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尿液中发现雷公藤甲素代谢产物4个,分子量分别为376(M1),376(M2),374(M3)和390(M4)。根据DAD紫外光谱图、电喷雾离子肼多级质谱以及药物体内代谢特点初步鉴定为:2(或5)-羟基雷公藤甲素(M1,M2),2-羰基雷公藤甲素(M3),2-羰基-5-羟基雷公藤甲素(M4)。结论:氧化代谢产物为雷公藤甲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代谢可能为雷公藤甲素的解毒途径。
作者:刘建群;王雪梅;张国华;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本文对苦豆子中生物碱类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检测手段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苦豆子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游菁菁;李月英;沙碧莹;尹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半夏泻心汤作为辛开苦降,调畅气机的一张经方,临床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关于半夏泻心汤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以半夏泻心汤调畅脾胃气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意义,并为半夏泻心汤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夏婷婷;刘清源;何赛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APK)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单倍剂量组(6.5g/kg)、身痛逐瘀汤双倍剂量组(13 g/kg)。假手术组切开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诱导神经痛模型,术后未给予干预治疗。给药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在造模后第3,5,7,14d观察大鼠热痛阈、机械痛阈、运动评分值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脊髓p3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出现显著降低,右侧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热痛、机械痛阈值(P<0.05;P<0.01),并降低右侧后肢运动评分值(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脊髓磷酸化p38蛋白(p-p38)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在造模后第14d可显著下调脊髓p-p38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可抑制CCI大鼠的痛敏反应,改善患侧后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降低脊髓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志福;俞向梅;龚德贵;林心君;王彦青;吴根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合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方法:43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2周、第4周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及观察患儿皮肤黏膜紫斑情况。结果:观察组升血小板效果及紫斑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补中益气汤合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钟业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充气复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改变。方法:对1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体外复位后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后观察手术前后对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cobbˊs角的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外充气整复后与后凸成形术后伤椎的前缘高度及cobbˊs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应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充气复位结合PKP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有明显改变,能有效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后凸畸形、cobbˊs角的改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熊小春;龙亨国;肖曦;周成洪;刘久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栝楼牡蛎散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影响。方法:将健康ICR小鼠49只,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栝楼牡蛎散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小鼠,5天后灌胃治疗,持续15天。实验结束后,测定血糖水平、脏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 TG)、甘油三酯(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含量。结果:栝楼牡蛎散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的血糖水平(P<0.01)、减少体重的下降(P<0.01),调节血脂代谢(P<0.01)。结论:栝楼牡蛎散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血糖升高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婷;沈孝丽;周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刘中勇教授以自拟气虚血瘀方(生黄芪、川芎、丹参、葛根)为基础方,辨证论治多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唐娜娜;陈洪涛;邹国辉;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病传脾”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实际运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子方,对照组给予临床观察,疗程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疾病总有效率、症状、肝纤四项、肝硬度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运用“肝病传脾”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对慢性肝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智;江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作内参物,计算人参皂苷Re、Rf、Rb1、Rc、Rb2、Rd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参麦注射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人参皂苷Re、Rf、Rb1、Rc、Rb2、Rd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参麦注射液多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雯;龚千锋;许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